利奇礼貌原则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of Leech on Question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Abstract: Questioning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class. Questioning in a right way would promo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cause of elements such as teacher’s social status, knowledge level, etc,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have to face up to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rought about by this gap. Teachers could effectively us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lassroom question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that people use to successfully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class questioning, teachers could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create a more relaxed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English learning of students.
Keywords: politeness principle; college English; questioning in class
Address: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Zhou 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466001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承载信息和意义的符号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功能在它帮助下得以实现。在英语课上,语言不仅是教学的目的,同样还是一种教学工具,而课堂提问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常见且最主要的言语交流方式。从礼貌原则的社会功能而言,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交际的双方要达到良好的沟通,必须要注意语言交际的礼貌性问题。交际的成功或失败与使用语言的得体与否关系重大。因而,把礼貌原则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忱,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礼貌原则概述
格莱斯(H. P. Grice)于1967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他看来,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完成交际任务,参与对话的双方似乎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某种原则 [1]。利奇(G. Leech)则认为,合作原则未能完全概括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于是在1983年,基于合作原则,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该原则的核心含义是:尽量使自己吃亏,让他人获益[2]。这可以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使交际顺利开展,进而令自己获得更大的收益。
这一原则包含以下六个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3]。
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教师可将礼貌原则合理地运用到提问这个教学的重要环节里,从而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减少教师与学生的间矛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达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
(一)“得体准则”和 “慷慨准则”的应用
依据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自己多吃亏,而让学生多得益。比如在询问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时,教师通常这么问:“Are you clear?”,“Did you follow me?” , “Got it?” 很明显,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关心学生,可这样的问题却可能加剧学生的焦虑情绪。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所学内容,他们很可能觉得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内心受到伤害,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从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出发,询问学生时教师可以换个问法,如:“Are you content with my explanation?” 或“Did I make myself clear?” 这种提问方法把责任从学生转移到教师身上,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自己成了客体,让学生觉得没听懂是教师的责任,学生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完美诠释了上述让教师多吃亏,让学生多得益的准则。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提问时语气要尽可能委婉,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征求他们的意见或看法,可行的问法有:“Who would like to be the volunteers?”,“Liu Mei, could you share your ideas with us, please? ”,“Lily, I wonder if you could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Guys, will you please get together in groups of two and have a discussion?”
此外,这两个准则还可运用到教师提问问题后的待答阶段。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且耐心等待学生回答。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提问后多等待几秒再让学生做答,以及在学生回答以后等待几秒再对答案进行评价,可以对更多学生起到鼓励作用,他们将回答得更好,答案将更完整、更具体[4]。同时,学生们也对自己的回答更有信心。教师认真倾听、不打断学生,适时地提醒引导学生,可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一致准则”和 “赞扬准则”的应用
依据“一致准则”,教师们应尽量减少自己和学生的分歧,同时尽量增加自己和学生的一致。课程启动时,教师在问候了学生之后,可以简单地了解学生的近况,如“Greetings everyone! 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How are things going lately?”等等,轻松的话语营造出一种宽松、祥和的气氛,学生的焦虑与不安可得到有效缓解,师生的距离被拉近。此外,在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免不了会出现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状况,当分歧产生时,为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话语中要积极运用“一致准则”,尽可能“求同存异”。这时,教师应首先努力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肯定并称赞学生回答的可取之处,“That’s a clever argument…”, “ I quite agree with you on that aspect.”等等,接着才指出自己不同的意见,“But if you think further…” 这样做增大了与学生的共同点和一致性,保证对话的双方在最大程度上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赞扬准则可应用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语中。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所提的问题,教师大多会用鼓励性的话语称赞和鼓励他们,常见的有,“Good job!”,“Well done!”,或是“ Excellent!”等等。相当一部分老师为了省事,使用同样的话赞美所有的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回答是敷衍了事的还是经过认真准备的。对于学生而言,普遍的、千篇一律的表扬会让他们感到麻木,并不能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的教师应该怎样赞扬学生才会取得显著效果呢?为了使赞扬的效果最大化,教师在表达了对学生的整体肯定之后,接着应尽可能真诚地、具体地表扬学生。如 “The dialogue that you make up is really smooth!”,“You explained the sentence in an amazing way!”,“I’m impressed by your point! Obviously you previewed the text carefully before class. Please keep doing that!”等等。这样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评价才能使赞扬效果最大化,夸到了学生的心坎上,让他们知道,教师用心听了他们的回答,他们得到的称赞是真实的,这样以来,称赞所达到的效果自不必说了。“当表扬是具体的、可信的和真诚的时候,学生们会更加愿意倾听,珍惜并对教师的反馈进行反应。” [5]
(三)“同情准则”和“谦虚准则”的应用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并非都是肯定的,因为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应严格地加以纠正,以便学生准确地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但是,教师在纠错时应使用一定的技巧,不要轻易直接否定或全部否定,例如 “You are wrong!”, “Your answer is not correct!” ,此类的反馈只会扼杀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是指对人深切由衷的关怀,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根基,它是教育艺术的血和肉[6]。从同情准则出发,教师不可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要照顾学生的内心感受。 如:教师让学生回答人们在感冒时常见的症状时,有学生回答到:“When I got a cold, I will feel headache.” 教师这时可采用试问的方式,“Did you mean ‘I will have a headache’?”教师通过使用正确的句子搭配来示范问题的正确回答,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7]。或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采用点拨法,如 “Can we use a noun after the word ‘feel’?” 指出重点和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又或者,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说:“It’s a little tough he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e have different collocations about symptoms. Sorry, I didn’t make myself clear about this point...” 依据谦虚准则,教师将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无论学生回答错误是因为自己没弄明白,或者因为自己思想开小差,听了老师的话后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认真思考。教师应使用浅显的话语复述问题,等待片刻,再叫这位学生起来回答,此时该学生必定信心倍增。教师在提问的反馈阶段合理运用这两个准则,在纠错的同时还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的意见,并将学生的反感降到最低。
四、结语
利奇的礼貌原则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这不仅有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减少师生间的摩擦与冲突,还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起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Grice, H. P. Syntax and Semantics Vo1. 3[M].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34.
[2](英)Leech, 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 1983:58
[3] 王琼.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中教师话语礼貌原则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http:// www. doc88.com/p-303744080879.html, 2011
[4] (美)沃尔什, 萨特斯.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65
[5] 严永金.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3
[6] 赵宪宇. 教育的错觉[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7] 王琳.礼貌原则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J].福州:教育探究,2009(3):82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