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者:王雁海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日期:2014-02-11人气:799

摘要:文章研究了现行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分别提出了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建议。教学方面的改革建议是:克服“满堂灌”,注重引导发现法教学;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学生学会思考;适当开展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引导发现法;数学思想;研究性学习。

目前单一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已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数学学习的效果,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对高职《数学》教学有很大启发。BTEC(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是英国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简称。BTEC主要是进行各种专业和职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证书颁发,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颁发者。BTEC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包括问答、讨论、案例、模拟、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借鉴英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职学生《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

  

一、克服“满堂灌”,注重引导发现法教学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教师本位思想的影响,教师比较习惯于通过系统讲授,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截了当地塞给学生。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也主要侧重于教师讲的功夫。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表演的“独角戏”。为了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占有更多知识,教师追求课堂容量的最大化。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一是受“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教学就是输入——输出的活动,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教师就是加工的机器,追求的是效率和产品规格的标准化。二是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教学就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不把知识看做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生成的过程。三是认为学生是容器,大脑是仓库,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这些假设导致传统教学陷入一个怪圈,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接受知识、占有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用数学发现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一些章节使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所得“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可以按下面三个基本程序进行:

第一、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发现过程,并制定出包括知识、能力、觉悟在内的教学目标要求。所谓发现过程就是以教材中某一知识或问题为中心,自提出问题开始直到实现了对这一知识的发现、验证、巩固和运用的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的情境。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进行发现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热情地赞杨和支持学生所提出的精辟、独创见解;教师要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

第三、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学生的发现决不是一种自发的活动,这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的引导下进行的。这一过程大致遵循这样的程序:设置情景、提供材料,给出问题、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精讲要点,运用实际、得出启示。

二、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学生学会思维

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数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作为评价学习的尺度,导致了只重视解题,大搞题海战术的教学,只重视作为结果的知识,忽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原苏联制定国家数学教学目的时就提出,“第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使学生获得继续受高等教育和参加实际活动所必需的深刻而巩固的数学科学初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各种具体情况的技能和技巧;第三、使学生理解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科学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目的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力的发展是列在了首位。这个数学教学目的对我国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仍是有启示意义的。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特定的事物,而且要让学生学习一般模式,模式的习得有助于理解可能遇到的其他类似的事物。在基本数学思想的方法的指导下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这不仅使数学学习变得容易,而且使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变得容易。

按照上述观点,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领具体知识、具体问题的解法,循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的本质缺点之一,在于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数学方法。只把书本书的定理、法则让学生背会、记牢,将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反复多遍练习的方法让学生背记题目、题型、解题过程和答案。因而学过数学之后,学生只是学到了各种题目的具体解法,并没有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因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

而之所以会出现数学教学没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数学方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教学法本身的不科学。所以,为了教会学生思维,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应该定位在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上。在指导思想上,数学教学应该把数学结果的教学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归纳、分析、综合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的重心应定位在教会学生推理、教会学生思考上。因此,科学的、旨在教会学生思考的数学教学不是直接把定理和法则告诉学生,让学生生吞活剥地死记定理和法则,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从自身经验的归纳中,自己发现定理和法则,自己总结出定理和法则,从中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三、适当开展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在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从而使学习和研究统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普通存在着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数学理解能力较差、缺乏足够学习兴趣等特点,他们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轻视数学等基础课的学习。如何根据高职《数学》本身的专业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呢?我认为在高职《数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内容作为研究性问题,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搞学术研究的,一方面有人一辈子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另一方面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这里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进入学校以后,偏重知识性的教学,成为“去问题”的教育。所有孩子第一天走进学校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的,都是充满了奇思异想的。每个孩子走进学校的时候,都是怀有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因此,第一天当老师向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太想回答问题了,所以都举起了手。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回答正确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时,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小孩子们因为无知而上学,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的问题浅薄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提出的问题总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了。可是我们却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而把不正常现象变成正常现象。面对不断地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寥若晨星,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他们已经没有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了。有谁愿意不断地被批评被嘲笑呢?不回答、不提问不会有什么麻烦,而回答的不好却有不愉快的结果,渐渐地人们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待教师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日渐淡化。

2.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意识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他的主动探索精神也越强,就能主动地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应寻找数学知识在客观物质世界中的实际背景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例如 “等比数列求和”的引入:同学们,现在老师与大家做一笔生意,老师愿意在1个月内每天给你1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第三天给我4分钱,依此类推,每一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1个月按30天计)?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思考这笔生意是否可做,激发学生与研究的意识。

3.在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偏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实践表明:对科学的知识,仅知其然是无法深刻理解本质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创新。在某些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像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一样的“研究”情境,让学生自主挖掘、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4.利用简单的数学建模开展研究性学习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创新能力源源不断的需求,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珑.BTEC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变化[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4)段作章.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改变[J].北京:L教育研究,2004(6)。

   (4)斯托利亚尔著.数学教育学[M].丁尔陞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5)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6)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7)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8)夏炎.数学研究性学习探讨[J].北京:数学通报,2002(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