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准备不充分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评估预算,这不仅能为施工提供全面系统的考察依据,而且能够有效避免盲目施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通过研究资料证明,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前期的勘测设计不够合理,评估工作漏洞百出,不能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与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的设计与评估工作。而这些不良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单位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可能因为经费不足等问题,而使工程设计仅仅保留着最简单的资料,不能真正落实现场勘查与地质勘查等实地考察工作。这样不仅会导致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文本以及工程项目计划书等资料的准备严重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而且会导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对当地经济、环境因素等方面考察的不足,而阻碍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并影响整体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施工中挂靠现象严重
在我国,一些部门对大型工程建设单位的考核指标往往过分强调完成任务量的规模,这就导致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在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抢占低端市场的份额,出卖资质,挤占低资质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低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谋求生存往往会采取挂靠这种方式。就目前而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挂靠现象尤为严重,这导致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比如:有的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浅薄,施工时没有切实做到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偷工减料,伪造相关的施工资料,疏忽大意,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导致很多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此外,某些管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才能,不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成本,把握工程的进度。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影响到优质水利工程的建设。
3、监管体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监管体制的健全对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工程的监管不仅要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更要加强对人员的合理配置。真正完善的水利工程监管体制,是能及时发现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并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更加细心认真的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此外,还能做到严格的把握工期,使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及时做到位。这就要求监管人员既要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错误,又要有热情认真的服务意识,能全力督促并协助施工人员及时完成施工任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优质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