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建筑及陈列艺术
博物馆如此广博精深,穆雅纯净,那些文脉深远,价值连城的藏品需要有一个和谐相称的空间来完美的展现自己的魅力,散发出悠远精丽的文化气息;观众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一种融溶的氛围,来细细的品位艺术,静静的觉察历史,津津有味的咀嚼科学。因此,我认为博物馆的陈列艺术应该是物与空间,物与人,人与空间的交融互生。
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从而向观众的各种感官渠道输送信息。要想与观众良好沟通,就应该具备一个和谐融洽的展览环境和氛围,这便是物与空间的结合。而空间方面首先便是博物馆的建筑外形与内部布局。博物馆的建筑应个性化的体现博物馆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比如是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就搞仿古建筑,是自然或科技类博物馆,就搞现代建筑,这些博物馆从外形上看似曾相识,缺少自己的风格。我认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对社会公众的展示场所,其外部造型有着提示主题、点明主题的作用,而其内部空间更是博物馆内容主题的具体表述及形象展示。博物馆的内部空间首先便是要满足展放藏品的需要,然后便是便于参观,最后便是舒适自然。然而,除一些新建的大型博物馆外,一般的博物馆还普遍存在着建筑空间狭小、参观路线不顺、隔墙太多、展厅高度不够等问题。本来,博物馆理应是较为宽敞的空间群体组合,令观众有舒展开朗之感。但有不少博物馆的展厅设计得太小,要想进行改造,又因四边都是承重墙而没有可能。再就是高度问题,现在一般的大型博物馆将展厅高程定在6米,似乎比较合适,但实际上空调管道安装后再加吊顶,其高度往往就已经被压到4米以下了。由于空间狭窄加之高度不够,一些博物馆的建筑让人颇感压抑,而展厅装修还将耗去一定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创造更好的陈列展示效果实在是一厢情愿。有时,为了尽可能地增加面积,又不得不将其他功能的空间辟作展厅,最小的仅有数十平方米,等同于一般的家庭居室,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本来,博物馆陈列作为一门艺术,其空间组合及展品组合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并较为宽敞的场所中进行的,太狭窄的展示空间,使主题的表现不鲜明,展品的展示不充分,限制了陈列设计者发挥艺术创造的想象力,最终使陈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不到更理想的境界。现代化陈列的故事性、情节化的内容编排及场景化、全方位的艺术展示方式,已渐成时代的发展趋向。这对博物馆的建筑提出了与过去不同的标准,其中的要点之一是展厅应修得更宽大一些,以利于荷载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期望容纳更多的观众。从博物馆是社会公众参观游览的场所,人流量很大这一角度讲,博物馆亦应是较为宽大的公众建筑。因其建筑高程有限制,一般不宜超过三层,故其建筑用地自然会相应增加。而与主体建筑相适应的外部空间环境亦应营造得宽阔开朗、优美舒适,并有能体现博物馆综合性服务特点的相应的辅助建筑与设施。
博物馆是向观众传达信息的,因此其藏品展示及陈列摆设都应当满足观众需求,符合观众口味。首先,参观路线应顺畅便利,避免走回头路。其次,藏品陈列应疏密有致,过疏会使人觉得内容空泛,疏朗冷清;过密又会产生视觉疲劳,使人觉得紧密压抑。再次,展品应该常换常新,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多次参观。并且,展品还应该踩准时尚的鼓点,符合市场的需求,让观众看到自己想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华世纪坛首开了博物馆市场化先河。这座集艺术品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由现代化的展览设施精心构筑的大型艺术馆,从成立经营开始,就密切关注市场。于是,从达利、毕家索的版画艺术展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展;从明清家具展、时尚珠宝首饰展到英国最新家居设计展;从玛雅文化展、“天竺之魂”印度文化展到航天展、奥运火炬在京传递的摄影作品展,不但精彩纷呈,而且紧跟市场潮流,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到世纪坛去看展览,渐渐成为时尚人士的一项必修的休闲活动。世纪坛也成为在北京同三里屯、后海、798厂并驾齐驱的时尚策源地。这不,当逃离城市,回归田园成为人们又一波时尚生活的潮流主题,一批批的城市人借着假期非假期开始去西藏、青海、内蒙古旅行,体验原始的游牧生活气息的时候,世纪坛又紧跟节奏,举办起“成吉思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大展”,同时连独具草原特色的各种饰品也在热卖中。另外,博物馆的展品介绍说明应该尽量使用轻松易懂的语言,并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而不是用一些艰涩的术语或者类似于纯说明方式的说教,达不到与观众的互动。而藏品说明也应当尽量直观,可以多用图形,动画,动态陈列,互动陈列等来加强声色效果,而不是用大量的文字说明,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耐心仔细的研读这些文字。
总之,博物馆的展馆布局与展品陈列是一门设计艺术,是物—人—空间的完满结合与高度表现。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文健,陈游:室内空间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