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纤溶功能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的探究
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改变,我院对一年内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分组对照,发现观察组Fbg、vWF、F1+2、PAI-1、HbA1c及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A含量低于后者,而两组TC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如下:①Fbg是一类由肝脏产生的大分子蛋白,对血浆及全血黏度增加有促进作用,糖尿病患者Fbg含量上升,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刘天福等[5]研究发现,Fbg水平亦可指示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情况,显示出其对心血管病变的促进与指示作用;②vWF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类大分子蛋白多聚体,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合成、分泌,在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后均现大幅度升高,主要机制为结合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于内皮损伤部位,可作为血栓形成及内皮损伤的标志物;③F1+2是一种多肽片段,于凝血过程中Xa因子水解凝血酶原后形成,可显示凝血系统活化,本例患者中F1+2平均含量为2.2mol/L,而健康老年人仅为1.3mol/L,可见明显凝血系统改变;④t-PA及PAI-1的主要作用为调节纤溶功能,分别由内皮细胞、脂肪组织和肾上腺素刺激释放,其含量在体内的动态平衡能够维持血管内皮功能,避免血栓形成[6],本例患者较健康人PAI-1含量上升,t-PA含量下降,显示机体纤溶功能紊乱;⑤HbA1c为糖化血红蛋白,由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生成,对血糖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当该物质含量上升时,可显示血糖升高,糖尿病控制效果不理想;⑥TG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在机体内行使提供能量的作用,过度蓄积会导致出现胰腺炎、疹性黄色瘤等并发症[8];⑨两组人群TC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其血清总胆固醇、脂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不能作为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的标志物。此外,Fukui M等[9]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活化及纤溶活性下降均为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胰岛素抵抗可加重上述症状,亦解释了为何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出现率较高[10]。
综上所述,血浆Fbg、vWF、F1+2、PAI-1、HbA1c、TG含量上升及t-PA含量下降均显示出患者凝血系统加强,纤溶功能下降,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应对高危患者行密切监测,并对出现的异常体征给予纠正,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