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 “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1]。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 教育主体角色缺失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智商情商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最容易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相应的品德智力个性和能力。这一时期,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执行者是父母,父母的素质规定和影响着孩子的素质。奥古斯汀说:“给我不同的母亲我就会给你不同的世界。”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长期缺少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往往养成任性、放纵、随性妄为的性格。部分留守儿童把从父母那里获取的不安全感转嫁到别的孩子身上,他们嫉妒别的孩子享有的幸福和温暖,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2、学校教育乏力
由于家庭原因和户籍制度原因,很多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失学、辍学屡见不鲜。加之农村中小学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师个体理念差异,不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盲目追求“质量”,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很少顾及。而且我国农村教师的起点本来就低,很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无法保证,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无法从根本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误区。再加上老师的工作任务重,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又多,也不可能关心到所有的学生。
3、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而隔代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一般采用温饱式的、粗放式的教育,难以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导,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往往被忽视,无法切实感知到和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大都采取“物质引诱。放任自流”的方式,这畸形化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2]。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被动地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抵御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