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 王尔德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

作者:李冰来源:《芒种》日期:2014-10-28人气:10782

    王尔德是英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派文学过渡时期的转折性人物,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问世之前,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美派和唯美运动的领袖人物。但19世纪末一场轰轰烈烈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激活了王尔德现代主义思想,他的文学创作开始初露现代意识,这一点突显在他的喜剧作品中。《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发表于1893年,是王尔德的第一部风俗喜剧. 它没有向英国观众展示维多利亚式的宁静的家庭生活,而是营造了一个充满反讽的世界。当事人在作品中出现了角色换位,感情对移,走向各自的相反面.剧中设置的巧妙情节、主人公之间的对话都表达出王尔德对当时社会堕落道德的敏锐观察,社会男女不平等现状的抨击,是对女性解放运动的精密的有见地的哲学思考。

一、王尔德的现代意识根源于爱尔兰民族情结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贵族家庭,1874年来到伦敦牛津大学学习,1891年凭借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赢得声名。王尔德生前生后都被世人认为是英国著名作家,很多人几乎连他是爱尔兰人都不知道。这是英国作为殖民宗主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身份认同强加于爱尔兰所造成的文化上灾难性的后果。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下,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期, 一场轰轰烈烈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席卷了英国。爱尔兰文艺复兴本质上是一场文化民族主义运动,其核心是试图摆脱英国文化霸权对爱尔兰的文化殖民统治,帮助爱尔兰建立起一个特殊的文化认同。王尔德的母亲,简·王尔德夫人是位知名的爱尔兰女诗人。简·王尔德夫人年轻时便以意大利语“希望”为笔名发表诸多具有爱尔兰热情的诗作,是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王尔德从他的母亲那里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当时较为超前的女性观。

    王尔德创作的盛期正值19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王尔德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比一般人遭受着更严重的身份危机。相对于当时的主流社会来说,王尔德一直处在一种边缘的社会地位,他一直体会着一个社会边缘文化体中的个体对自我身份确认的强烈渴望。通过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王尔德将他的全部爱尔兰民族特性展现在戏剧舞台上。他不再回避现实问题,摈弃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戏剧创作对英国上流社会准则无情地嘲弄,对英国传统社会道德进行批判和反思,试图解放和重新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解放和重新塑造远远超出了他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为现代派文学开辟了道路。

二、《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中的女性世界

    王尔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被克制和理性所统治的绅士社会。道德和秩序把人约束在一个有限的天地里。维多利亚是那个时代的道德风尚典范。政治经济文化专制,造成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道德色彩浓重。维多利亚时代涌现的众多作家,从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所塑造的简·爱到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所塑造的苔丝来看,作者都集中注意力在对主人公善良的描写,形成以道德美为基础或者以善良为基础的社会风气,而这正是王尔德的审美理想所摒弃的元素。

    王尔德逆潮流而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在形式上是一部喜剧,王尔德塑造的女主人公在作品中出现了角色换位,感情对移,走向各自的相反面。这一过程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所倡导的道德或不道德的标准,打破了 “好女人”与 “坏女人”之间的界限。温德米尔夫人是一位二十岁的女子,纯洁美丽,和她的丈夫温德米尔勋爵刚刚有了一个六个月大的儿子,一家人在伦敦过着舒适而又高贵的生活。却因为相信了传言,误认为丈夫背叛了家庭和婚姻而决定与追求者离家出走,此刻的她摒弃了维多利亚时代所倡导的贤妻良母的道德约束,突显了女性压抑已久的自我意识,险些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堕落女人;而一开始声名狼藉,与人私奔,腐化堕落的尔林夫人,最终凭借超人的智慧和机警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女儿的名节和婚姻。王尔德拒绝了英国作家视为正统的道德立场。他将尔林太太塑造得有趣而可爱。在王尔德的笔下,尔林太太是那样圣洁,那样勇敢,那样无私地自我牺牲,闪烁着伟大的人性与母爱。她担负了人生的罪恶,却毫不畏缩。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最后一幕中,当温德米尔勋爵评价尔林太太时,温德米尔夫人的回答是:“不要如此苛刻地评价任何一个女人。我不相信人能分开好人与坏人像两个不同的种族一样。所谓的好女人也会有可怕的事情,疯狂的不检点,情欲,嫉妒,罪恶。而被人称为坏女人的也许也会有悲哀,慈悲,牺牲。我不认为尔林太太是个坏女人,我知道她不是。”这与她在第一幕中对好女人与坏女人的评价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无疑是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的一种辛辣讽刺。王尔德不纠缠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上层社会的狭隘的道德评价,认为尔林太太不清不楚,不清不白,而倾倒于她的魅力。 这虽然是温德米尔夫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惊险事件之后得出来的领悟,其实更是王尔德通过剧中人物发出的对人生的感叹。

    王尔德在这两个女性角色的自我发现历程中颠覆了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僵化、刻板的描写模式,也解构了维多利亚时代“好”与“坏”这种对女性评判的二元对立标准,向世人展现了女性的生命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王尔德放弃自己一直奉行的政治,文化和道德主张,勇敢地站在英国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创造具有自己个性的文化风格

三、王尔德《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中的现代意识

1. 王尔德现代主义女性观的体现

    在《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这部戏剧,王尔德通过自己独有的超前的女性意识和细腻的笔触,认真深入审视女性,严肃地思考女性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塑造了与同时期的其他大师笔下的女性角色迥异的人物形象。王尔德笔下的女性行为叛逆,思想自由, 自我意识强烈。不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身份和女性主义的精神。王尔德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狭隘的道德标准,塑造了与传统中“理想女性”和“家中天使”的女性形象不同的尔林太太。王尔德不但不认为尔林太太不清不楚,不清不白,反而倾倒于她的魅力。王尔德借奥古斯都勋爵之口说尔林太太是他之“知己”,其实他也是后者的知己。

    王尔德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有着高度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可见,王尔德倡导两性平等,倡导女性追求爱情的权利。呼吁女性不应当承担一切罪责,并且社会应当提供给女性进入社会生活的机会。

2. 王尔德现代主义道德观的体现

    在《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中王尔德以极其隐晦的方式暗示了20年前尔林太太离家出走的原因。第二幕中,欧林纳太太看到温德米尔夫人留给丈夫的信后,她有这样一段内心独自:“难道生活会重演它的悲剧?哦,多么可怕!二十年前我写给她父亲的正是这些话!”由此可以推测,尔林太太当初弃家离子,与其丈夫的不忠实相关。此外,王尔德还借尔林太太之口,讲述了女人离家出走后的辛酸处境。王尔德道出了当时社会对失足女性的严酷以及由此给妇女造成的无情伤害。作品中多处含有男女平等的意识,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奉行的对待男女不同的双重道德标准。王尔德借此表达出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同情和对男女采用不同道德标准的愤愤不平,对维多利亚时代虚伪伦理道德观念的憎恶。

3. 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对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人文主义者的典型特征。王尔德通过喜剧《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对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善恶等道德观念做出了颠覆和重新界定。在《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创作中,王尔德以人物的心路历程为载体,逾越了维多利亚文化对女性的僵化书写,背离了维多利亚文化用伦理道德和男性的欲望相整合而打造出的女性形象模型。温德米尔夫人和尔林夫人她们一方面为传统所禁锢另一方面又想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方式,她们在这种夹缝中痛苦地挣扎。王尔德借“女人”这面镜子对上流社会虚伪的家庭伦理道德提出挑战,颠覆了“好”与“坏”的概念,以一种反英雄的姿态,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人文主义在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的同时,又推崇理性思维。这出戏剧妙就妙在王尔德不仅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问题, 承担起了为人们寻找未来出路的重担。戏剧的结局王尔德对温德米尔夫人离家出走持否定态度,强调女性的责任与牺牲,维护了家庭稳定,避免了女性出走后的困窘。这种圆满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会赢得更多观众的理解,启发人们以更加现实、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反思现实生活。王尔德在戏剧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认同和自我追寻,这就是他的现代意识所在。           

四、总结

    王尔德的第一部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对维多利亚时代善恶的对立进行了颠覆。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性格刚强的理想人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丑兼具的人物。王尔德所塑造的两位女性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狭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批判,对维多利亚时期上层社会虚伪的嘲讽,对维多利亚社会的丑恶世俗和虚伪道德的诅咒。王尔德的艺术创作基本脱离了唯美艺术的轨道而转入现实主义艺术,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也越来越接近社会的道德现实。《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蕴含了丰富的现代性因素即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等意识,这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既是对维多利亚时代文化传统的叛逆和挑战,也是具有现代意味的自我意识的张扬,王尔德用惊世骇俗的言论和生活方式向维多利亚道德思想体系发起挑战,反对传统文学的思想内容,反对说教性的创作,打破陈规旧俗,另辟蹊径,以自己的方式颠覆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参考文献

[1] 吴刚.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莉莎,姚佩芝.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颠覆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

[3] Wilde,Oscar.Collected Works of Oscar Wilde[M].Wordsworth Editions,1997

[4] Wilde,O.Lady Windermere’ Fan.Five Major Plays[M].New York:Airmont Publishing Company,Inc,1970.

[5] Coventry Patmore.The Angel in the House.Poetical Works:Volume One[M].London:George Bell and Sons,1906

[6] Varty.Ann.A Preface to Oscar Wild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7] 刘茂生.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 沈性仁译.遗扇记[J].新青年,1918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