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研究
在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中,很多的临床医师以及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发现,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患者体内的这种病症对药物已经产生了抗体,以此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结核病情有着明显回升的趋势,临床上支气管内膜结核在治疗中的耐药性和难治性也越来越高,而在这种情况下,耐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增加,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克服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在治疗中的耐药性,医院在常规化疗治疗方案的实施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纤维局部注药的方法,以下本文就对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医院与2010年5与2011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确诊为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中,其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为18-83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在这100例患者之中,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发热、胸痛、痰中带血等,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两组患者都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其中对照组的50例患者所实施的单纯化疗方案为2H RZE(S)/10HR,在此方案之中,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S为链霉素[1]。而治疗组所实施的全身化疗方案和对照组的化疗方案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所采用的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具体如下:首先将患者病灶出所产生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10-20毫升的生理盐水来进行冲洗抽取,然后在局部注入0.2克的异烟肼和5毫克的地塞米松,注入的次数为每周1-2次,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与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来对注药的次数进行合理的安排。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方案的实施一般在2个月内就可完成治疗[2]。综合来看,在治疗完成的过程中其平均主要的次数为6-10次,在治疗后定期对患者镜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在治疗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刺激性咳嗽、发热、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及不量反应进行详细的观察,同时每周还需要做好查痰和抗酸杆菌的工作,在患者体内的痰结核菌阴转后开始停止纤维支气管局部注药治疗,并每两周对患者的血象、肾脏功能进行检查,每月复查胸片或CT以及患者痰结核杆菌BACTEC960快速培养的情况,并详细的对这些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3]。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治疗疗效的判定是根据患者病症吸收情况、管腔内病变的改变情况以及痰菌变化情况来决定的,其主要有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4]。其中,显效:患者支气管内膜的痰菌转阴,粘膜糜烂、白苔、溃疡、肉芽肿样新生物等被完全吸收,管腔畅通;有效:患者支气管内膜中痰菌转阴,粘膜糜烂、白苔、溃疡、肉芽肿样新生物等基本被吸收,管腔轻度狭窄;无效:患者的痰菌依然以阳性呈现着,同时粘膜糜烂、白苔、溃疡、肉芽肿样新生物没有明显的吸收,管腔明显狭窄,甚至有闭塞的情况。在此治疗的总有效率上,其是以显效+有效来进行计算的。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通过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t来对计量的资料检验,发现其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结果
表一:两种方法在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减 痰菌 痰结核菌 内膜结核病 管腔明显狭 X胸片病变 轻与消失 转阴 培养转阴 变吸收好转 窄与闭塞 吸收≥1/2 |
治疗组 50 50 48 46 42 6 43 对照组 50 43 40 36 36 12 30 |
注:表中的各种病症均以例数表现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全身化疗合并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中,根据一年多的随访与观察,治疗组中的50例患者在临床症状减轻与消失、痰菌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内膜结核病变吸收好转率、管腔明显狭窄与闭塞以及X胸片病变吸收≥1/2等多方面的情况和对照组的50例患者相比较,其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由此可以得出,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在经过全身抗结核治疗后,再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的方法予以辅助治疗,其在治疗的效果上远远的优于单纯采用全身抗结核化疗方法的效果。
三、讨论
在肺结核中,支气管内膜结核是一种特殊的病症,其是指发生在气管与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一种结核病[5]。在常规的CT检查中,其病症的患有者可得到43%,这和环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通常,支气管内膜结核疾病的病理表现为粘膜或者粘膜下层的结核出现溃疡、糜烂、白苔、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增长等方面的改变,然后结核菌就直接性的对支气管粘膜进行了侵犯,导致管腔出现严重狭窄与闭塞的症状。而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患者体内因炎症分泌物和坏死物的增多,就出现了局部血运差、病变组织缺氧呈酸性、血管扭曲与变细的症状,以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严重影响药物在病变组织中的渗透,进而导致药物在患者体内出现浓度低的情况,以此严重的影响着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效果[6]。
临床研究表明,对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采取常规的化疗方案是无法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治疗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采取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介入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的方法来实施,而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发现,此方案在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上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与附形剂相结合,这样药物就会形成胶冻状,而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将药物注入到患者的病变局部,药物就会在患者的局部病变组织中长时间的停留,以此使患者病变局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时,药物在患者病变局部的长时间停留非常有利于将患者体内的耐药结核杆菌杀死,以此来促进患者体内肉芽和干酪坏死细胞组织的脱落,使病变组织慢慢的消退,帮助患者体内细胞的修复与生长。而在治疗中所采用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超强的杀菌作用,在巨噬细胞内还具有聚集作用,是一种高浓度和高活性的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药物,在副作用上也比较小[7]。和传统的药物治疗来说,纤维支气管镜内局部给药的防范在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上,和传统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在这一治疗方案的实施中,需要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特别注意,因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需要反复的操作,因此会给患者在心理与生理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患者出现核扩散、气胸、继发性肺部感染等方面的症状[8]。但是,在操作前如果做好了充分的麻醉工作,并且和患者多进行沟通,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加强对操作的掌握程度,提高操作的灵活度和安全性,操作的动作尽的轻柔,这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痛苦就会相对的减轻,同时还能坚持治疗的过程,以此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在治疗上的效果也就更加的突出与明显[9]。
综上所述,对于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在经过全身抗结核化疗治疗后,再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的方法予以辅助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还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在临床治疗耐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新云,黄洁,黄明清.经纤支镜给药联合超声雾化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J].现代实用医学.2009,(08):48-49.
[2]张叶娜,许晶飞,高春荣.支气管镜局部治疗痰菌阳性肺结核病的效果[J].现代实用医学.2009,(09):117.
[3]彭爽英,陈彩琴,王建华.经纤支镜导管介入给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06):67.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