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内固定钢板放置部位与疗效关系研究——医学论文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的骨折症状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将近占了全身骨折的13.7%,特别是随着交通的变化以及大量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使得高能量的损伤越来越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多[1]。胫腓骨骨折所造成的伤情一般比较的严重,而且病情比较的复杂,相应的并发症也比较的多,这就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带来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在临床上往往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可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钢板放置部位来确定其疗效的。因此,我院选取2007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采用钢板内固定于胫骨内侧的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其中,男142例,女88例,年龄8岁-75岁,平均年龄41.5岁。对照组中,闭合性骨折患者有7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34例;观察组中,闭合性骨折患者有7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38例。在骨折部位上,对照组中,胫骨干单骨折患者54例, 胫腓骨双骨折患者56例;观察组中,胫骨干单骨折患者51例, 胫腓骨双骨折患者59例。在患者的骨折部位中,对照组患者胫骨中上段骨折的21例,中段35例,中下段54例;观察组中,胫骨中上段骨折的18例,中段36例,中下段56例.由于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手术入路,胫骨常规选择胫骨前外侧入路,将骨折端暴露和尽量减少骨膜的剥离。待试行复位合理后,把钢板放置于胫骨内侧,在骨折的远近端分别在钢板上安置3-4枚螺钉进行固定,最后进行骨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缝合。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两年,平均36.1个月。
对照组:依照观察组的方式进行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但改变钢板的放置位置,将钢板放置于胫骨外侧,再进行相应的固定以及缝合工作。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两年,平均36.1个月。
1.2.2疗效标准
比较与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及钢板外露率、切口愈合不良率、切口严重感染率、再次手术率五方面的指标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根据上文临床数据可得知,胫腓骨骨折患者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P值小于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过为期半年至两年的随访结果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的时间短,但在小腿开放性骨折中, 钢板放置于胫骨内侧易引发切口愈合不良、骨及钢板外露、切口严重感染、再次手术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骨骼平均愈合时间为14.5周,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5周;患者在骨及钢板外露率、切口愈合不良率、切口严重感染率、再次手术率等的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
组例 伤型 n 骨骼平均 治疗结果 合时间(周) 切口愈合不良 钢板骨外露 严重感染 再次手术 |
闭合 72 14.0 20(27.8%) 15(20.8%) 6(20.8%) 5(20.8%) 观察组 开放 38 15.0 6(15.8%) 12(31.6%) 8(21%) 16(42.1%)
对照组 闭合 76 17.0 3(0.4%) 0 0 4(0.5%) 开放 34 15.5 5(14.7%) 7(20.6%) 2(0.6%) 4(11.8%) |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三、讨论
3.1胫腓骨骨折的预防护理
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治疗前的预防,通过避免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可以相应的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率。患者在发生了骨折的情况时,应当及时的针对不同的部位提前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减少缺血、坏疽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正常的胫腓骨功能。比如,患者在骨折之后,应当立即纠正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从而使小腿的负重功能尽快的恢复[2]。待做好相关的固定后,患者应当即刻做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同时在之后的2、3个星期内,在医生的指导下相应的进行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以及蹬车活动。
3.2胫腓骨骨折内固定钢板放置部位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钢板置于胫骨内侧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以及促进骨骼的愈合,同时也符合了AO 张力带内固定原则以及创伤解剖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开放性骨折的情况中,将钢板放置于胫骨内侧易引发切口愈合不良、骨及钢板外露、切口严重感染、再次手术等,这些后果的发生率比钢板置于胫骨外侧所造成的后果的6倍-20倍[3]。因此,在进行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时,应当依据患者的肢体具体创伤程度及软组织条件进行胫骨相应内外侧的固定,特别是遇到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时,不可以强行的使用胫骨钢板外侧固定的方法。因为胫骨前内侧的血运较功能较差,皮下直接是胫骨,没有受到肌肉的覆盖保护作用,当受到创伤时皮肤破损或碾挫伤后,骨折所断开的一端就很容易的暴露出来,钢板也就跟着暴露,从而产生继发性的感染,再加上钢板的异物作用使得感染变得更加的严重,更不好的治疗[4]。相反,对于这种情况采用钢板置于胫骨外的方法,则能够很好的保证骨骼的愈合以及钢板的不外露。因为胫骨外侧部位软组织较多而且血运比较好,对胫骨骨折端的保护作用更强。
因此,在进行胫腓骨骨折固定钢板放置部位与疗效的关系上,可以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固定位置的选择,以确保胫腓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效果[5]。在进行胫骨骨折的治疗时,应当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肢体肿胀较轻、软组织条件好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应当采用钢板放置于胫骨内侧的方法;2)开放性的骨折中距离切口较远的,也同样的可采取钢板放置于胫骨内侧的方法;3)而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肢体肿胀严重的患者,则应当以钢板置于胫骨外则的方式为好[6]。另外,在进行手术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些影响胫骨骨折治疗的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做好AO技术方面的相关要求,在使用加压钢板之前要进行预弯,从而减少其对侧的张力,保证骨骼相对严密的均匀施压;针对肢体肿胀严重的患者,应当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或张力高者不缝合筋膜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采用微损伤的技术操作,尽量避免在手术的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非疾病本身所具有的创伤[7]。
【参考文献】
[1]李国庆,胡涛.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锔巴”复位内固定34例报告.安徽医学[J].2008(03):45-46.
[]胡元武,苏红斌.小夹板固定加中药外敷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蚌埠医学院学报[J].2010,(06):75-76.
[3]白凤德,朱兴华,王晓迎.槽形对向加压钢板的设计、生物力学原理的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J].2008,(01):89-90.
[4]白凤德,朱兴华,王晓迎.股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负重状态下钢板受力的生物力学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9,(01):100-102.
[5]白凤德,朱兴华,王晓迎.加压钢板内固定负重状态下应力遮挡效应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J].2010,(03):156-157.
[6]陈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滨州医学院学报[J].2011(06):42-43.
[7]雷廷文,叶作明.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50例临床比较.创伤外科杂志[J].2010,(04):21-22.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