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一般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反映[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成上升趋势,社会保障水平也不断的在提高。为了保障两者之间的正常发展,社会保障的水平要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在实践中,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是必要的。
一、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社会保障前期阶段,社会保障的形成阶段,社会保障数水平的上升时期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回落阶段[2]。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水平是通过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衡量其高低的,因此,要保障社会水平的发展就要注重对我国GDP增长的发展。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生物发展阶段对社会保障作出四个阶段的划分。如果在国内生产总值只能维持人民基本生活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水平处于前期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发展时,人均生产总值高于人民基本生活的需求,这个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形成;如果经济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我国的GDP生产总值远远大于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这时社会保障会迅速的上升;当我国中产阶级占据大多数,而贫穷和富裕占据少数的情况下,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这个时候社会保障水平会随之下降,形成回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系数关系到社会保障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进行研究有一定意义。
经济发展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没有确定的定义。目前根据影响经济发扎你的因素而形成的理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资本决定论,一种是技术决定论,还有一种是人力资本决定论[3]。从字面上可看出,资本决定论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由资本决定的,技术决定论则认为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力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重要,同时物质和人力的共同作用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就业等对经济的增长都有着复杂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不是一样的,经济增长被经济发展所包括。经济的发展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关于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现状
表一:我国近十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年份 |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
社会保险(亿元) |
社会保障总支出 |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 |
1998 |
576.8. |
1635.88 |
2212.78 |
34.30 |
1999 |
865.30 |
2108.13 |
2972.50 |
20.62 |
2000 |
1201.26 |
2386.23 |
3587.88 |
20.73 |
2001 |
1584.13 |
2748.02 |
4332.15 |
30.45 |
2002 |
2178.05 |
3471.56 |
5650.52 |
18.05 |
2003 |
2655.90 |
4015.40 |
6672.30 |
16.03 |
2004 |
3116.09 |
4628.23 |
7742.48 |
17.50 |
2005 |
4361.79 |
5400.90 |
9099.65 |
19.13 |
2006 |
7437.13 |
6478.38 |
10839.15 |
41.35 |
2007 |
9561.32 |
7887.81 |
15324.90 |
27.16 |
从表一我国近十年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情况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逐年的增加。社会保障包括的内容很多,表一指只取其中两个方面。从表中看出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支出的波动较大,缺乏稳定性。我国用于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标准是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结果作为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率。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学者用此种方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对社会保障规模作出评价以及对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而财政支出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有很重要的影响。表二是我国2000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率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表二:2000-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率和财政支出保障比重
年份 |
社会保障总支出(亿元)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社会保障水平率 |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
财政支出总额(亿元) |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
2000 |
3586.88 |
99215.56 |
3.65 |
1201.25 |
15886.6 |
7.55 |
2001 |
4330.24 |
109655.16 |
3.99 |
1582.15 |
18902.55 |
8.35
|
2002 |
5652.55 |
120331.68 |
4.78 |
2179.25 |
22052.16 |
9.89
|
2003 |
6671.30 |
135825.75 |
4.90 |
2655.90 |
24649.99 |
10.75
|
2004 |
7742.45 |
159878.32 |
4.85 |
3116.07 |
28486.96 |
10.95
|
2005 |
9099.65 |
183271.45 |
4.98 |
3698.85 |
33930.25 |
1091 |
2006 |
10839.15 |
211932.51 |
5.12 |
4361.79 |
40422.72 |
1078 |
2007 |
15324.90 |
257306.65 |
5.98 |
7438.13 |
49789.32 |
14.95 |
2008 |
19486.38 |
300670.01 |
6.45 |
9561.32 |
62592.65 |
15.26 |
三、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3.1 国外关于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表三是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比较情况。从表三中可以看出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率在10% 以内说明该国家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SSL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率。
表三: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比较
|
1950 |
1975 |
1985 | |||
国家 |
SSL(10%) |
人均GDP(美元) |
SSL(10%) |
人均GDP(美元) |
SSL(10%) |
人均GDP(美元) |
英国 |
5.6 |
2756 |
19.6 |
5211 |
24.6 |
10901 |
德国 |
7.2 |
4010 |
27.1 |
9705 |
23.5 |
14688 |
丹麦 |
5.9 |
3901 |
24.7 |
10145 |
29.0 |
17728 |
意大利 |
9.2 |
1348 |
19.5 |
4211 |
11.3 |
12018 |
平均 |
7.8 |
2924 |
22.7 |
7545 |
23.5 |
13675 |
表四:部分欧洲国家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
国家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1979 |
1980 |
英国 |
1.6.. |
0.8 |
2.1 |
1.3 |
0.9 |
1.2 |
1.3 |
1.1 |
1.4 |
德国 |
1.5 |
1.1 |
1.8 |
3.9 |
1.0 |
1.8 |
0.9 |
0.6 |
1.3 |
丹麦 |
0.9 |
1.0 |
2.2 |
1.7 |
0.9 |
1.1 |
1.2 |
1.4 |
1.1 |
意大利 |
|
- |
- |
- |
1.1 |
1.7 |
1.5 |
0.9 |
1.0 |
表三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英国处于工业高度发展的阶段,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增加,因此,剩余劳动力就随之减少,国家经济得到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也得到提高。这个阶段的英国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率在10%以内,说明该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表四中,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系数都在1以上,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各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出现过度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不断的推进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社会保障的幅度也不断加大。从表三和表四看欧洲社会保障和经济情况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有联系的,而且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式有规律的。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改革等四个阶段中,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之家你的适应和不适应趋势作为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规律。这个结论是和国外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相符合的,有一定的可靠性。
3.2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欧洲各国国家相比,建设比较晚,而且制度建设理论落后,因此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社保指标体系。这也是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定量研究的原因。从表一和表二中看出,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在二十实际九十年代出现不适应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和保障体系的完善,才不断的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最严重最落后的主要是农村地区,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之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18。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变动也是呈现曲折现象。
3.3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理论
如何准确的对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前面提到的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理论[4]。本节中作主要具体的分析。
第一,对于该理论中提出的假设要明确了解。包括三个假设前提,首先是社会保障水平单方面的受到经济影响,两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9;其次,政府保障下,经济允许下的社会保障;最后,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要依据经济学中关于消费和积累的关系理论。从以上几个假设中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在增长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SS=RSSL/RGDP=(△SSL/△GDP)▪(GDP/SSL)[5]。RSSL是表示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率,RGDP表示国民经济发扎你的增长率,CSS是社会保障发展系数。如果社会保障系数小于0,那么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就会呈现相反的变动,这就表明两者是出于不相适应的阶段;当社会保障系数等于0时,社会保障水品是没有得到任何发展的,此时,两者也是出于不适应的阶段;如果社会保障系数介于0和1之间,这是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开始正向变动,在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两者处于相适应状态;如果社会保障系数等于1,这个时候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因此两者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最后,如果社会保障系数大于1,那么社会保障水平已经超越了经济的增长,长此下去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阻碍经济发展。
4、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加直接作用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费用是由国家财政收入决定的,同时社会保障水平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有重要意义。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主要用于补贴我国财政。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诶影响着我国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
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从劳动密集转向产业。在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的增加人才,提高技术,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水平相适应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对就业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在最初阶段因为没有解决就业问题,而导致社会保障建立。在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的时期,社会保障难以促进民工的就业积极性,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生活保障,民工无法积极工作,同时社会问题也会随之增加;另外。如果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造成收入和社会保障相差太大,就业人群也会失去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就业问题就会愈加严重。
五、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策略研究
根据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研究,为保证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的加深,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越发值得思考。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需要制度的支撑,因此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使各类群体的作用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最落后的是农村地区,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加强法律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复杂艰巨的,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情况下,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障社会保障建设。而且,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为了协调发展各个部门,就要有一定的准则。从社会保障立法来看,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限制,导致建设无法实现。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做好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的协调,建立理念和原则的统一,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社会保障的顺利执行奠定法律基础。
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为了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是必要的。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整,切实做好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相适应工作,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6]。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我国政府社会保障的投入不断的加大,然而,社会保障在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较小。根据财长收入的实际情况,要不断的提高其比重。可以进行多元化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建立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体制,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良性循环[7]。
六、结论
社会保证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练习,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也会不断的得到提高。从国外经验和国内实际俩看,社会保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需要依据一定的系数来看的。社会保障对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保障发展的初期,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还不适应,因此要积极作出对策进行完善。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对于社会保证和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保证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要积极的加强城市社保改革,完善农村社保,使得城乡社会保障达到均衡状态。
【参考文献】
[1]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9,01:79-85+96.
[2]曹艳春. 我国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适应性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9,12:8-13.
[3]翁钱威,周聪.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基于辽宁省社会保障的调查[J]. 党政干部学刊,2010,10:40-43.
[4]赵立,阿布里克木. 新疆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A].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论文集[C].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8:9.
[5]张璐琴,王枝茂.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山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 中国社会保障,200911:28-29.
[6]. 浙江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A].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2008:11.
[7]陈元刚,谢金桃.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43-4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