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聊城大学为例
就业是每个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面对的考验,初次就业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他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对大学生就业观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观有所认识和了解,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对于拓宽就业领域,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方法及统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聊城大学在校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综合考虑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等因素,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调查的对象中,从年级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比例为21:33:24:22;从科类看,文理科比例为53:47;从性别看,男女生比例为48:52。
一、青年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通过充分的调查探究,我们发现:
(1)聊城大学青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态度为:有55%的大学生认为一定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31%的大学生觉得工作遍地都有,但是不容易找打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10%的学生比较消极,认为工作很难找,压力很大。由此可见,聊大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对于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还是缺乏信心。
(2)目前,对于聊大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该如何付诸实践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的大学生只是想过,并没有认真做过,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价值观不明确;3%的大学生从没有想过做职业生涯规划;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21%的大学生有仔细的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说明对未来的道路是比较明确的。
(3)在对于大学生认为自身存在的不足方面,结果显示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了解,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社会交际能力不足。
(4)在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45%是为了赚钱,3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调查结果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文理科的数据差别比较大,多数理科生就业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但多数文科生就业是为了兴趣爱好,个人理想,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理科生比较理性,贴切生活;而文科生比较感性,注重生活质量。
(5)在大学生认为要想在人才市场中有竞争力所应具备的素质的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成功就业应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具备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社会经验和发展潜力也很重要。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不仅包括大学生自身因素,还包括:
(1)关于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
29%的同学选择去公务员或事业单位,27%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22%的同学选择直接到企业工作,12%的选择自主创业,而剩余10%的同学则不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没有明确的毕业去向。由此可见,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务员事业单位、继续深造和直接进企业工作这三种是大学生的首选,其中又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居多,这说明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同学会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追求自身价值的发挥和自身理想的实现。而剩余不明去向的同学则表明就业的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间还不是很强烈。
(2)关于发展地区的问题
调查显示:36%的同学倾向于竞争较为激烈的中小型省会城市,26%的选择沿海竞争激烈但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15%的喜欢竞争压力小但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13%的人选择回到家乡,而只有10%的人认为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地区无所谓。由此可见,选择竞争激烈的沿海发达城市或中小型省会城市的同学较多,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同学觉得在那里有更多的机会,也有部分同学可能是盲目向往发达城市或者是跟风。
(3)有关薪资的问题
调查中,60%的同学依据对自身价值评价来确定自己的薪酬标准,20%的同学则依据人才市场的行情,15%依据用人单位的实力,5%依据老师、父母或同学的建议。而在具体薪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
40%的同学选择3000元以上,43%的同学认为需2000—3000元,7%的同学选择1000—2000元,而1%的同学认为是800—1000元。这表明大学生现在已经在薪资方面树立了较为正确的就业观,明白主要依据自身能力来确定薪酬,同时结合市场实际,而还有部分同学则比较盲目,定的薪酬标准偏高或偏低,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就业压力或是对自身和市场实际情况认知不清。
(4)关于大学生在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59%的同学认为工作环境是一个较重要的因素,50%的同学认为工资薪酬也很重要,48%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爱好,39%的选公司发展潜力,38%的看重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21%的要求专业对口,21%的希望职业能有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优先考虑工作环境、工资薪酬等方面的条件,面对这种比较现实问题,同学们还是重视的。而对于职业稳定性,只有21%的同学选择,这可能与年轻人不甘平庸,喜欢挑战的性格有关。
三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认识不深。
2、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3、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了解。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学校、社会应加大指导与辅助力度。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大学生应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加社会实践能力,调整自身的就业心态,提前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就业难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众多原因中,自身的原因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你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在社会中生存。
2、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动向与前景等)、就业指导(提高面试技巧、应聘成功率,建议增加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加快信息量的流通,增加就业指导报告会,介绍最新招聘信息和市场需求,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企业则应该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3、媒体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