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磧口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之探究——文学论文

作者:任泉清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12-31人气:1800

一、碛口---水陆码头

    碛口镇距离临县县城西南80公里,湫水河和黄河交汇处,晋陕大峡谷中段。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由400-500米宽缩成80-100米,河道突然降低,1000米之内形成约10米的落差。这是一段明礁林立、暗礁无数的河道,即著名的大同碛,当地人称为“二碛”。大同碛位于湫水河注入黄河之处,每当湫水河山洪暴发,洪水带着大量泥沙、巨石,堆卡在黄河的河道里,形成险滩。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哪个艄公敢冒险载货闯“碛”?这样,行船只得靠岸卸货,转为陆运,碛口便成为黄河河运中的货物集散码头。另外,碛口位于大同碛的上游,面向黄河,背靠卧虎山,使大同碛成为天然的“拱水坝”[1]。而且,黄河主河道流经碛口镇,近岸水深也足以浮起载重的货船,便于靠岸,可同时停泊二三百艘船只,是天然良港。另外,磧口具备了陆路货物外运的条件。在京包、山西铁路和柏油公路作为主要交通干道之前,陆路交通运输主要靠骆驼、骡马等高脚动物进行驮运,碛口地处相对富饶地带,有充足的人力和畜力,且道路易行,水路运来的大批货物都能及时转运出去。

二、碛口的兴衰

    从清代乾隆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200多年间是磧口古镇的鼎盛时期。磧口被称为晋陕大峡谷黄河沿岸第一镇,是晋商西大门,是陕甘绥宁与晋西北物资集散之重镇,贸易往来的大驿站。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磧口成为“物阜民熙小都会”。晋商的兴盛造就了磧口的繁荣,“晋中商人对磧口的商业的兴起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磧口商业的衰落也成为必然。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别是京包铁路(1923年)和公路的修建,以及现代先进运输工具的出现,磧口水旱码头的作用日渐衰落;加之,日寇入侵磧口,以及“晋西事变”(1939)的影响,还有山西省政府另发新币兑收旧币(1932年),磧口商行不少破产倒闭,磧口的繁荣成为过去。黄河水运衰落之后,磧口处于封闭与贫困状态,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吴冠中等艺术家的关注[3],走入人们的视野。

三、碛口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

    磧口古镇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地方[4];是2005年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隶属西湾村是2003年公布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隶属李家山村是2008年公布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镇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村落于2006年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命名为“世界百大纪念性建筑”。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对于打造国内、外旅游亮点、改善基础设施,突出文化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化进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晋商文化

    碛口古镇承载着多种文化,从纵向来看,主要是晋商文化。碛口的兴衰与晋商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遗迹、遗物和文献,遗存的码头、店铺、宅院都是晋商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作为晋商与西北地区贸易重要的码头与商品集散地,碛口展示了晋商经营情况以及晋商西北贸易的实景。其“六大行业”指的是从西北运来的六种商品: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毛皮, 由碛口运往西北的商品有:绸缎布匹、煤油、茶叶、铁制品、洋货等。古镇是集水陆运输、零售批发、商务管理、金融流通、安全防卫等为一体的商业经营场所。有码头、驼店、商铺、税局、商会、钱庄、商团、镖局的旧址,是晋商经营管理的活标本。

2. 古镇风韵

    古镇是一处很密度的古建筑群,存有400多坐大小院落,都是原来的商行或店铺。古建筑群沿黄河和湫水河呈直角形分布,一条长街贯穿全镇,分为西市街(后街)、中市街(中街)和东市街(前街)。西市街依黄河而建, 位于河岸上, 街道较宽、较平, 水路所来货物由此登岸, “六大商行”大都分布于此。其中油店为六大商行之最,著名的有“天聚永”、“天聚隆”、“兴义院”等。中市街店铺最多且保存完好,百川巷、要冲巷等巷道布局工整,巷道旁的店铺错落有致,有“复和店”、“锦菜店”、“永顺店”、“东泽店”等店铺。中市街是磧口重要的集市贸易区,市民大多居于此地。店铺多为药店、酒店、客店、邮柜、当铺、票号等。东市街是磧口东去的陆路起点,有30余家驼店, 民国年间, 最多时有600多峰骆驼, 油、粮、药材等都由骆驼、骡马等高脚牲畜转运到汾阳、太原、平遥等地[2]。与长街形成网络的几十条小巷联通各家客栈、商铺,四通八达,尽显古镇昔日的繁荣。

    古镇建筑随地势而建,背山面河,前低后高,窑洞层层叠叠,最高多达五层,景象壮观。一些店铺出门便是码头,利于货物运输。货栈一般是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院子较大,能前后进出,便于货物装卸。店铺门面大都采用排板门,营业时敞开。十几条小巷子与沿黄河的主街大致垂直,既是交通通道,又是泄洪道。

3. 建筑文化

    碛口的房屋依山而建,不少商住一体,很少奢华,与周边的西湾村、李家山村民居相比更为朴实[5];有的店铺面朝外,后院供人居住;有的铺面是砖瓦房,人住窑洞;许多民居墙体高大,院落宽敞,便于货物存放,而且私密性强。 古镇的民居以窑洞为主,具有拱形结构的特点,主要是明柱厦檐和没根厦檐两种。明柱厦檐高圪台是窑洞建筑的最高境界,屋檐用瓦和木料搭建,窑洞正面用挑石和木质明柱支撑厦檐,窑洞之间是敞开式走廊,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空间。明柱是独立的柱子,柱子下面都有柱基,柱基一般呈鼓状,鼓身雕有各种纹饰。没根厦檐是没有柱子的房檐,即从窑腿上部伸出石质的挑檐枋,用挑檐支撑木质屋檐。窑洞前檐砌有一米左右的花砖墙,既美观又起保护作用。商行的大门一般是砖门脸,上方镶有石匾或木匾,标明字号。

    碛口标志性建筑是建于明代的黑龙庙,坐落于卧虎山的石崖上,三重飞檐,高低错落,三开间,硬山顶,前有檐廊,供奉龙神。左右耳殿供奉华佗和财神,也有说法是祭祀风伯和河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船只平安,香火一直旺盛。庙内有戏台、钟鼓楼,戏台两旁的柱子上写有“物阜民熈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的楹联。据说,在此台演剧有“山西唱戏陕西听”、“戏台唱戏不费力”和“窑洞内外不一样”的声学效应,是山西古戏台中声学效应突出的典型代表[6]。从鼓楼处眺望,黄河、湫水以及碛口镇尽收眼底,是绝佳的观景台。

    最具特色的民居是坐落于碛口镇北1公里的西湾民居和位于碛口镇南5公里处的李家山民居。西湾民居是晋商陈氏家族聚居地,五竖两横的小巷将所有院落有序串联, 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每个院落建筑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正房多为明柱, 插檐式青砖拱券顶,白灰灌浆、勾缝;廊房、客厅、绣楼等多为硬山顶;厕所、马棚、柴房等或位于墙下, 或修于背角。各家的大门、垂花门、照壁更是各具特色。李家山民居坐北朝南, 形似凤凰,为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该村民居以窑洞为主,窑洞沿坡壁呈阶梯状, 下层窑洞是上层窑洞的前庭,甚至直接建在上层窑洞的窑顶,宛若一尊巨大的雕塑。窑洞前普遍有廊檐, 多数为四合院。照壁、门楼、厦檐和门窗上的砖木雕刻尽显花鸟鱼虫之灵秀、飞禽走兽之生动[7]。

4. 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临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碛口是晋西北革命根据地,支援陕甘宁边区的交通要冲, 布匹、粮食、军鞋、药品甚至军火经由碛口运往陕北。1940 年到1948 年, 碛口作为晋绥边区商贸重镇, 镇上的新华商行、贸易局等都是当时“红色贸易”的遗址[8]。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镇子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寨子山,当晚下榻于一孔石窑,现石窑的阳面悬挂有“毛泽东路居处”的牌子;磧口镇黄河边上树立着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

5. 两黄文化

    与其他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较,磧口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即“两黄文化”。黄土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依山势而建的各式窑洞, 冬暖夏凉, 古朴实用。高原土柱林是距碛口约6公里的冯家会黄土林,可徒步由碛口沿湫水西岸经西湾村、侯台镇前往,领略独特的土林自然风貌。这些高原土柱粗细高低不一,最高达10米,顶部带有石板帽,就像守卫黄土高原的士兵[9]。磧口镇陈家垣村,可体验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了解它沟壑的形成,可领略塬、梁、峁、川、杖等各种地貌特点。另外, 红枣是碛口的乡土树种,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磧口红枣园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栽培区,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站在黑龙庙观望,枣林并不规则,沟沟峁峁、山山梁梁上尽是稀稀疏疏的红枣林,有的散落在河沟涧,有的成片相连,主要是沿黄河岸边、呈条状带分布。

    黄河文化以自然风光为主,以黄河大峡谷为核心,有二磧冲浪、麒麟沙滩、黄河漂流、百里画廊等。秦晋黄河大峡谷风光绝美,从磧口张家山古商道北上至克虎镇,全长约70公里,是我国距离最、最为壮观的黄河风情胜地,有天然岩画、岩雕、沙滩、石滩、古渡码头等。百里画廊是黄河最具特色的水蝕风蝕浮雕,气势恢宏,是集绘画、建筑、雕刻、书法于一体的岩壁天然浮雕群,不由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就是麒麟滩,是一片砂石滩,踩在沙滩上,能汲出水分,是散步、休闲、篝火晚会、了解黄河湿地的绝佳地带。“两黄文化”孕育了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风情,高原民歌、放漂河灯、黄河锣鼓、剪纸窗花等无不彰显着“两黄文化”的特点,反映黄土高原居民原始、质朴的生活状态。

6. 民间艺术

    当地的民间艺术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颇为流传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它把音乐( 打击乐、吹奏乐和丝弦乐) 、舞蹈、武术、戏曲、民歌、二人台等艺术形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颇受民众喜爱。据传, 其起源于北宋“赛社”活动, 兴盛于清代,普及于民国初年,手持伞头的人是秧歌队的领头,故称伞头秧歌。道情小戏起源于道教说唱音乐,由古代道歌发展而成。起初,临县道情坐地清唱, 清代搬上舞台,后流传于陕北、内蒙等地,道情有十多种调:七字调、十字调、叠落金钱、一枝梅、高调、滚白等,表演保留着说唱的特色[3]。另外,碛口镇临街的一个高圪台上(农村信用社北巷)居住的盲艺人张树元可表演临县三弦书。老人坐在一张床上,左腿绑书板,右腿绑铜镲,双手持三弦琴,右手食指和中指间夹着木拨子,弹拨琴弦或敲击铜镲间,将碛口繁荣时期的名妓(冯彩云)的身世娓娓道来:“家住陕西米脂城,四沟小巷有家门。一母所生二花童,奴名就叫冯彩云。……”

7. 特色美食

    有着浓郁的乡土风味的碛口小吃是古镇又一道靓丽风景。秧歌唱道:“磧口有些好吃法, 臊子碗脱刀刀划, 红印印饼子撒芝麻, 牛蹄蹄馍馍热油茶”。臊子碗脱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等, 另加由海带、粉条、黑豆等勾芡制成的“臊子”,粘而不绵、醇香可口。红印印饼子用白面加少许油、盐,在铁锅上烤制而成,表面撒芝麻, 味道喷香,盖有红印, 象征吉祥。临县豆腐也是有名的地方小吃,可炒着吃,沾着佐料吃,滑嫩爽口。黄河鲤鱼是待客的上乘佳品,其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另外,莜面栲栳栳、山西麻花、蔓菁炖豆子、“红面角”、土豆擦擦都别具地方风味。 

8.民俗风情

    春节期间,人们在自家院内或门前垒塔塔火(煤块垒砌的锥形火堆)和圪针(灌木枝)火,大人小孩抱着衣被跳过火堆,祈祷吉祥;依照碛口当地风俗,晚上要拦房门,鞋子脱下朝炕头;小孩枕头下要压枣、核桃、葱、蒜、火箸、菜刀,脚上拴石锁、铜锁、铁锁等,迎接新年。转九曲灯、“盘子”敬神、放河灯等至今保持着原始的年俗习惯。在碛口,正窑的外墙上大都设有天地爷的神龛, 屋子里供奉着灶王爷、家神爷等神位, 每到除夕,人们要点灶烧香,下跪磕头,迎接诸神。正月二十五是“仓官节”, 用谷子、黑豆碾成的面捏成“仓官爷”,仓官爷”身扛装满粮食的口袋;还要捏“鸡盆盆”,一般捏三层,里面布满了面小鸡,来祈祷、感激粮食丰收, 无灾无害。再捏一个“灯盏”,里面倒点禾油点灯,晚上将这些展品放到谷场或脑畔上(窑洞顶上),全家人跪下祈祷:“仓官爷仓官爷扛得来,给我们扛得个小子(男孩)来。仓官爷仓官爷你要管,大瓮圪堆小瓮满,盔盔钵钵都装满……”[10]。二月初一要吃“红面角”(高粱米面捏的蒸饺), 祈求狼不要吃人, 也祈求河边赶路的人不要掉入黄河。春季前,当地居民要剪一个小小的“瓜子人人”(漂亮、可爱的剪纸人像)贴在门楣上,以防瘟驱邪,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每年的“七月会”或“正月会”等大型庙会,延续多日,热闹非凡。

四、 结论

    碛口古镇是集明清建筑群、革命遗址、风俗民情、晋商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于一体的巨大画卷,古镇文化的探究利于发掘古镇文化新亮点,对古镇的旅游开发、修缮保护, 避免建设性破坏和自然性衰败,使其可持续发展;为古镇顺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良好的条件,为古镇走出深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阎刚平.碛口——黄河古码头晋商西大门[J].文史月刊,2005(7).

[2]高文艳. 晋西黄河古渡碛口镇商业试论[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 (4).

[3] 杨映峰. 碛口: 堆满历史的黄河码头[J].山西旅游,2013 (9).

1999,124(9).

[4] 小城镇建设, 坐落在黄河边的历史梦——山西省碛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经验交流[J].2010 (4).

[5]http://www.baidu.com.[OL].山西吕梁地区碛口与北京门头沟三家店之比较.

[6] 杨阳等. 山西碛口黑龙庙山门戏台声学问题初探[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 (2).

[7] http://www.baidu.com.[OL].磧口.

[8] 师振亚.碛口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J].沧桑,2008(3).

[9] 牛颜华.黄河明珠 物华天宝[J].时代人物,2007(6).

[10]http://www.baidu.com. [OL].临县人们政府 岁时节日话吃喝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