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脂批中管窥《红楼梦》后三十回情节——文学论文

作者:韩丽霞,李忠伟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12-31人气:2567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受人们喜爱。《红楼梦》流传版本有十几种,依据回数划分主要有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其中八十回本,系曹雪芹创作;百二十回,其中八十回属于曹雪芹原创,后四十回乃高鹗所补。其中是否含有曹雪芹轶稿,有多少轶稿,依然在讨论。然而就百二十回中的后四十回而言,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同前八十回有很大差异。假设曹雪芹能够把百二十回《红楼梦》改定,那么这部巨著又会是什么面貌呢?这点我们可以从现存《红楼梦》批语中管窥蠡测,为了更加接近曹雪芹创作主导倾向,批语主要限定在早期抄本的脂评上。

一、脂批中的曹雪芹原创回数

    早期《红楼梦》抄本,主要有以下几种:1.甲戌本又称脂残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卷一第八页下半页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1754)。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2.己卯本又称脂怡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冊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1759)。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原缺,系后人武裕庵据程高系统本抄配)。3.庚辰本又称脂京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各冊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评阅过”。第五至八冊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1760)。原书一函八册,每册十回,其中第七册注明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实存七十八回。4.戚序本戚沪本。原为八十回,分装二十冊。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九、八十两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补齐,十七、十八两回已分开。5.蒙府本又成王府本。因传说其为清蒙古王府旧抄本,故名。题“石头记”原存七十四回,后人据程甲本抄配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及后四十回,在书前冠以程伟元序及总目,成为一百二十回全本。6.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题“红楼梦”。因卷首有甲辰岁梦觉主人序故名。甲辰年,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存八十回,全。7.舒序本因卷首有舒元炜序得名。又因舒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亦称己酉本。题“红楼梦”。原本八十回,存第一至四十回正文及第八十回回目。8.杨本又称梦稿本、杨藏本、全抄本。因杨继振原藏,故名。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存百二十回,全。前八十回中有十五回是据程高本抄配。余六十多回根据早期脂本过录后,又用墨笔据程本涂改。后四十回中有二十一回据程乙本,另十九回文字简练而通畅,或据另一个初稿本,后以程高本校改。郑庆山先生也以为:“(杨本后四十回)抄本虽仅四十回,却繁简不同。八十一——八十五,八十八——九十,九十六——九十八,一百零六,一百零七,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六——一百二十诸回,文字简略,其余二十一回篇幅漫长。”[1]可见传世的版本主要有百二十回和八十回。

    那么曹雪芹《红楼梦》可能写多少回?据程伟元和高鹗称,当为一百二十回。程说:“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2]对于后四十回,二人称基本忠实原著:“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3]舒元炜在舒序本序中说:“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肯。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赵舍。”[4]可见也有百二十回之说,但流传下来的多八十回,后四十回确系续作。考现存抄本书目可见,即使八十回小说,亦非曹雪芹改定。其中十七回、十八回,庚辰、己卯、列藏合为一回;七十九列藏本是一个长回,庚辰本把七十九、八十回分做两回,但八十回没有回目。根据曹雪芹写作惯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红楼梦》第一回楔子)先写出小说文本,再分出章回,拟定回目。综上可见曹雪芹流传下来的“定本”实际是七十八回。八十回后的文本、回目乃后人所加,包括舒元炜、程高等。《红楼梦》最初传抄的均不超过八十回,“庚辰秋月定本”抄本,尚且缺少第十九、第八十两个回目。抄录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己酉本,已有“数尚缺夫秦关”的说法,依然只有八十回。舒序本成书的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元炜在序中说:“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赵舍。”已知有后四十回续书。周春说:“乾隆庚戌秋,杨婉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钞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壬子冬,知吴门坊间已开雕矣。兹苕估以新刻本来,方阅其全。”[5]又可知庚戌秋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己有抄本流传。然而曹雪芹要写多少回?八十还是一百二十回?27回:小说写王熙凤要带走红玉作丫鬟,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甲側: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眉: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  庚眉: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27回后评:凤姐用小紅,可知晴雯等埋沒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可见后文会有狱神庙情节,而在程高本没有。类似情节根据批语中当有,而八十回,百二十回都没有。小说要多于八十回无疑。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眉批说:“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明确指出全书全部有百回。第四十二回回前总评说:“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三十八回书,已三分之一有余,若九十回则余的太多,百二十回则不足三分之一,只有百回才会合乎回前评。实则百,乃是极大数字,也全书就百回。第二十一回总评(庚辰本第二十回之末):“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七十回加三十回恰足百回。当然百回也可能是个约数。

二、脂批中的后三十回若干重要情节

    《红楼梦》百二十回本,主要指程高本,含刻本及其抄本。它们能够在众多续作、补作中广泛被读者接受,相对于其它续作,自有其高明之处,无论喜欢与否,百二十回作为一个历史的存在,自有其价值。首先程高本基本完成了曹雪芹未完成的悲剧故事,展示了生活、社会、人生的悲剧。《红楼梦》第一个层次叙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揭示爱情的悲剧。百二十回本基本完成了这个设想。黛死钗嫁,宝玉出家。这个悲剧性的结局,在小说前半部十几回里就通过文本信息暗示出来了,如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一出《豪宴》。(己卯注)《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卯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卯注)《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卯注)伏黛玉死,《牡丹亭》中。(庚辰本错简,然首句亦作“伏黛玉死”蒙府本同。梦序本作“伏黛玉之死《牡丹亭》”。唯有正本作“《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是。)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己卯和庚辰都看到文本中暗含的黛玉之死,而程高本恰恰展示了黛玉“焚稿断痴情  魂归离恨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宝玉出家,在文本中也有暗示,宝玉同黛玉吵架时常说“出家做和尚”,批语:“伏线。”其次,《红楼梦》中,社会悲剧在于借助家族衰落,揭示历史规律。象十七、八回点的第一出戏,己卯注贾家之败。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甲戌侧)早为下半部伏根。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有“猴推子身轻站树梢”。(庚辰注)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第三个层次,便是展现了人的悲剧。如:

第一回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黛玉、晴雯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甄玉、贾玉一干人。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侧)柳湘莲一干人。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甲戌侧)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贾兰、贾菌一干人。

人生转瞬的悲欢、荣辱的巨大反差;寻求自己满意的人生方式的不自由,象妙玉,第五回:警幻仙子红楼曲“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淖。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所以百二十回本尤具独到价值。

    对照这部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依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前后思想的变化,情节上的种种矛盾,都使得对这部书喜爱的读者去探求更合理的文本,尤其是符合作者曹雪芹整体创作趋向的小说文本。这里主要依据是广义脂批的外证和作品本身的内证,尝试作出较为合理的解读与推测。吴世昌先生说:“对脂评本(脂京本)的组成,及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底本的年代进行分析。……而且通过研究评语得来的任何结论,还必须从小说本身得到内证,或者从作者同时代人的著作中得到外证才能成立。”[6]笔者极为赞同吴先生的方法。

    相对而言,百二十回本续作依然有很多为人所诟病之处,如人物思想前后的巨大反差,象从不说“混账话”的黛玉,在82回劝宝玉读八股文参加科举:“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81回宝玉道学象、讲天理人欲、向巧姐灌输《列女传》等封建正统思想,这些前后裂痕是无法弥合的。还有兰桂齐芳式大团圆的结局,也极大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的艺术魅力。之所以采用脂批,因为作为脂批主要的撰写者脂砚斋、畸笏叟,其独特身份引人关注,他们可能是曹雪芹的叔父辈,或者亲友,曾经影响过曹雪芹的创作。并且,他们都曾读过曹雪芹的全部未定稿,评点更加贴近曹雪芹的主导倾向,也更加合乎艺术真实。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眉批说:“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全部”未定手稿,批点者全部阅过,并且指出通灵玉祛邪情节的独特价值在于“幻”。并通过评点暗示后文关节:第二十一回总评(庚辰本第二十回之末):“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因此,以脂批作为依据大体可信。

    下文将依据脂批,参照其它批点者的评语,结合小说文本,对八十回后的主干情节作出较为合理的推测。首先是宝黛钗的爱情及其归宿。黛死钗嫁,尤其是黛玉“焚稿断痴情  魂归离恨天”,舒芜先生以为系曹雪芹原稿。[7]黛玉的死是合乎作者原设计的:薄命司里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可叹停机德,甲夹:此句薛。戚夹:乐羊子妻事。堪怜咏絮才,甲夹:此句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甲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因恨离魂。宝钗赢得了婚姻,但没有赢得幸福。宝钗归宿如何?上面判词金簪雪里埋,配合的图画是一股金钗。金钗乃双股合一,一股则意味着孤身一人;雪里埋似乎还暗示贾家破败后生活无着,忍饥受冻,甚至冻死。为何孤身一人?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庚辰注)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批点者指出后文宝玉终于勘破红尘,弃家而走。悬崖撒手可能因饥寒难耐跳崖结束生命,回到青峰下,亦可能在痛苦中煎熬,历经人世种种苦乐死去。独自一人的宝钗机缘巧合,嫁给了贾雨村。宝钗第一回“玉在匣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本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待时飞”一则言宝钗待价而沽,二则贾雨村字时飞,说明宝钗和贾雨村有密切关系。第三回贾雨村补金陵应天府 甲戌旁批“因宝钗故及之”。因为宝钗才写到他。后来雨村升职,宝钗便再嫁如雨村家,借助这一关系,完成了从贾雨村开始,用贾雨村收束小说。第四回甲戌、庚辰批:贾雨村面对门子对质当年葫芦案:“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又伏线千里”。

    贾宝玉是书中的主角,百二十回本让他在中举后飘然离去,从美学思想属于功成身退的结局,参加科举最求仕途经济,更是和曹雪芹初衷相背离。脂批在前八十回批点中暗示原书必有的情节:狱神庙慰宝玉和悬崖撒手。狱神庙相会人物有:宝玉、王熙凤、红玉、茜雪、贾芸。24回写红玉容貌,25回展示红玉性格,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甲眉:红玉一腔委屈怨愤,系身在怡红不能遂志,看官勿错认为芸儿害相思也。己卯冬。甲眉:“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红玉系心宝玉,希图引起注意。后来被凤姐要去,跟随凤姐,下文二人入狱,因而红玉就有了以婢女身份探监的可能,也就有机会营救二人出狱,红玉的重要性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27回宝钗以为茜雪“他素习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看出她聪明。机灵,善于随机应变。27回凤姐儿要领走红玉,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甲侧: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眉:奸邪婢岂是小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庚眉: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27回后评。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大得力”即靠红玉等营救他们,重要性可见一斑。程乙本在88、92、101、113回提到红玉和贾芸,她沦为普通丫鬟,和贾芸倒了一回鬼,没写结局。这显然没有领会原作者意图,长篇小说严密的构思也被忽略了。茜雪8回出场,20回庚眉: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46回分别写到鸳鸯向平儿提到“死了的可人和金釧,去了的茜雪”,然作者还有重用之处,非随意写人。宝玉靠谁营救,中介之一,便是贾芸。24回地痞“醉金刚”见到贾芸“原来是贾二爷”庚侧:如此称呼,可知芸哥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量在”也。他品行正直,为人孝顺,本回:賈芸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來。庚侧:孝子可敬。此人后來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有何作为?营救宝二爷,且看他和宝玉关系:宝玉和他很投缘,见他很漂亮,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这为后文铺垫。作为一介书生的贾芸是无力救人的,依靠便是“醉金刚”。醉金刚虽为泼皮,实则极具侠义精神,被评为义侠:24回回前批庚:夹写“醉金刚”一回是书中之大净场,聊醒看官倦眼耳。然亦书中必不可少之文,必不可少之人。今写在市井俗人身上,又加一“侠”字,则大有深意存焉。这个深意就是拔刀相助。另外他还是胆略过人的豪杰,结交皆是豪杰。24回贾芸心下自思:“素日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俠之名。”24回庚侧:四字定评,难得难得,非豪杰不可当。  贾芸笑道:“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我何曾不想着你,和你张口。但我见你所相与交結的,都是些有胆量的有作为的人,似我们这等无能无为的你倒不理。”又可看出倪二胆略,其交友可能有狱卒、绿林好汉,足以营救宝玉、凤姐。那么宝玉因何入狱?受人牵连。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甲戌侧)早为下半部伏根。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知,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甲戌侧)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薛蟠草菅人命,负案在外,门子回来可以告发报仇,正应以“葫芦结”;凤姐平日谋财害命,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态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甲戌注)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人于恬然自得之乡矣。作为家人的宝玉也完全是受凤姐等人累,不幸入狱。出狱后的贾家日益衰败,甚至连宝玉也忍饥耐寒。庚辰本第十九回,写贾宝玉到袭人家,“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有批语说:“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历经人生多极,感受丰富的宝玉,终于完成了在人世的心灵历程,第一回僧道二人点拨石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忍受不住人间痛苦,加之勘破红尘,宝玉便“悬崖撒手”了。

    王熙凤,百二十回本,说她在病中归到什么“册子”里,似乎和判词中回到离恨天薄命司之金陵十二钗相合。实际上一看前文暗示和判词便知这样处理并不合作者意图。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图: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词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拆字法。哭向金陵事更哀。凤本神鸟,可背景却是冰山,并不可靠,暗示凤姐所托非人,然才高自恃,依然和夫君一样难以依靠。贾家注定败落,无力回天的凤姐只能忍受煎熬,第二十一回总评(庚辰本第二十回之末):“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也是对造孽太多的一种惩罚。对贾琏,甲戌批点:一从二令三休。从小心依从到仗势命令,可依然管不住好色贪财的贾琏,兼之受够了颐指气使的凤姐,在贾家败落后,便把她“人木”了。被生活抛入底层的王熙凤过着最为艰难的日子,每天在痛苦中回忆过去的辉煌,想金陵故土,然有家难回,以泪洗面。就是在这种地狱般的环境中走完人生,终于回到离恨天,回到情榜中。从批点中,还可以知道,曹雪芹未定稿中还有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离恨天上聚首,经仙姑品评各人,每人都同中有异:己卯本第十九回双行小字夹批中有:“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可见归结完情榜,才有一个完满的结局,才能成为悲剧性更加突出,打破以往套路的杰作。

参考文献

[1]郑庆山.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新鎸全部绣像红楼梦(卷首)[M].据清乾隆五十六年辛友举文书屋活字本(程甲本).

[3]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卷首)[M].据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活字本(程乙本).

[4]红楼梦(舒元炜序本),《古本小说丛刊》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周春.阅红楼梦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1958.

[6]吴世昌.红楼梦探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舒芜.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一夕谈,红楼梦研究辑刊第二辑[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8]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俞平伯校,启功注.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0]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13]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4]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5]乾隆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