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激励机制

作者:熊芬芬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5-01-07人气:1097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由此可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

一、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激励机制有助于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职学生,应其大部分底子比较差,在以前的学习中受到的批评和阻碍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自卑心理和倦怠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目标。

(二)激励机制有助于高职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学生时期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受到激励,学习、生活、工作经常得到外部正向的推动力,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将使其终生受益。

(三)激励机制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学生刚步入青年时期,心理尚未成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都不够深刻,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和迷惘,这就要求我们遵循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激励手段引导他们进行趋善避恶的选择,促使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四)激励机制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是丰富的人才资源,他们身上蕴含着极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通过激励的手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五)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时效性。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善于应用激励,科学应用外部的推动力和促进力,把内因与外因、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教育目标变为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 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手段  

(一)文化激励。文化激励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校园人的精神得到振奋和升华。  

(二)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人们对奋斗目标或所希望的未来前景的一种合理的想象与追求。它一旦变成执着的信仰或信念,就会产生出一种精神推动力量。  

(三)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能够激发人们行为、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目标激励具有有形性和可计量性等特点,有着更普遍的激励作用。  

(四)成功激励。让高职学生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获取的成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关键因素。心理学证明,成功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五)表彰激励。表彰激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激励过程中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从而达到潜移默化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六)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是生动具体的行为模式。树为榜样的,是应当受到表彰嘉奖的先进个体或群体。榜样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具体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怎样干的问题。

(七)人格激励。人格激励就是要求教育者加强自身修养,铸造高尚的人格,发挥人格力量和人格形象的作用,影响和教育大学生,带领他们自觉实践真善美。 

(八)关怀激励。关怀激励是指思想工作和管理者应该真诚地爱护自己的施教对象,关心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增进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原则

(一)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高职学生因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思维方式、推理分析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相同的激励措施应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所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与个人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与释放,在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实行有层次的差异化激励政策。

(二)体现公平公正性。激励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学习成果是否满意,不仅要纵向比较,而且要横向比较。高职院校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深得大家认可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师在应用激励政策时,一定要本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不带有任何偏见和喜好,不表露出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获取助学金和奖学金的需要,同时也有希望得到鼓励、肯定和荣誉神层面的需求。原北大方正总经理王选说:“只进行物质激励,忘掉了精神激励,这是害民政策;反过来只进行精神激励和思想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这是愚民政策。不害民,不愚民就要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两者缺一不可。只要高职学校领导者重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四)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结合。任何学校,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都离不开和班级团结与促进,优良的群体环境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先决条件。在实施激励政策时,正确处理好激励个体与激励群体的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与集体的互促共进作用。

(五)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结合。奖励和惩罚会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的原则。如果学生犯了错,适时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以纠正其错误行为,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可能。但是在运用处罚手段的时候,要努力通过负面激励达到正面激励效果。如果过多地运用负面激励,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过失或不足不仅不去认真地分析总结,反而视老师的指教与引导为故意找茬,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直线下降。因此高职院校在合理运用惩罚教育的负面激励手段的同时,应提倡多用积极向上的正面激励,以保持学生的蓬勃朝气与昂扬斗志,形成凝聚力,团结拼搏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  

宋长生.高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7月第一版.  

孙立莉.激励理论述评[J].山东经济,2000,2:73-76.   

贺淑曼,李焰,冯培.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1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