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的意义

作者:蔺锐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5-01-08人气:8686

    自古以来,有国必有防,国防也一直在国家生活当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国防的巩固,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基本保障,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就拿当今世界来讲,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但由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种大背景下,无论是军事强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把国防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以确保国家建设有一个安全、稳定、和平的环境。就我国来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周边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加之世界反华势力一直没消除对中国的敌意,等等,因此,在这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作为我国新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增强国防意识、关心国防建设,也就成为每个大学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地方高等院校进行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们而言,有都有哪些意义呢?

一、加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是战争的必然要求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早在几千年前就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人类就有了战争,而且战争从出现到现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不完全统计:“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1964年这5164年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大小战争达14513次,世界大战两次,死亡36.4亿人,耗资高达2150万亿瑞士法郎。”相当于绕地球一周,用黄金铸造的一条宽约150公里,厚10米的“金墙”!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的确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极度摧残。就难当今世界来说,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两大主题,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使得局部战争、武装冲突依旧此起彼伏,并且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科技含量提高,战争对人类的破坏程度急剧增大,战争的消耗以及各国为战争准备的投入逐渐增加。所以,当今的和平环境并不意味着人类已经进入“太平盛世”。据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全球共爆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190起,年均约4起。而1990年至1999年6月,全球共爆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329起,年均高达38起,仅1999年上半年就有21起。随后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正是说明了:由于战争的存在,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可见,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有着重要的重要战略意义。关于这一点,德国前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萨多瓦和色当胜利的荣誉属于日耳曼的小学教师”。19世纪中叶普鲁士在追求国家统一时,为了增强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从他们的小学教育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这些孩子们长大后继而投入到祖国统一的战争中去,且作战异常英勇,终于取得了对奥地利的萨多瓦和对法国的色当这两次重大战役的胜利,为德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公理,那就是“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在我国及世界各国国防建设的实践中就已经证明:长期的和平生活,很容易消磨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例如,曾经闻名于世的古罗马帝国在它的强盛时期,公民们都有一种以保卫祖国、为国捐躯为荣的传统美德;但后来,由于长期的和平安逸生活,罗马人不再以服兵役为荣,反而把保卫国家的任务交给了众多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不靠谱的外籍雇佣兵,于是强大的罗马帝国就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最终的灭亡。再如我国的唐朝、唐玄宗时代,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国防武备废弛,结果在“安史之乱”时,文官不懂军事,军队毫无战斗力,仅几个月的功夫,洛阳、潼关、长安等军事、政治重镇相继失陷,而唐玄宗只好带着皇亲国戚一路奔逃。瑞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就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不管它的政府采取什么形式,为了避免受到子孙的谴责、避免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提倡尚武精神,尊重军事职业实在是一种明智的政策。如果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那些大腹便便的商人,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都不冤枉。” 

    由此可见,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意识。在当今的和平时代,国防教育依然是世界的一大战略问题,随着主权国家观念的强化,现代国民意识的确立,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三、加强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一所地方高校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明确提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

    在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而国家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除了作出相应的法律要求外,还需要为全民特别是当今广大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因此,2001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这既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全民特别是当今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

    上述的这些规定都从法律上高度明确了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何况当代的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学习期间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都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主要讲授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专题。在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的同时,还应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国防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使得当今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可见,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能自行对那些所谓的“不听话”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先后打着“人权高于主权”、“打击恐怖主义”、“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理由为借口,肆意发动战争,对当今世界和平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今世界并没有进入“化剑为犁”的时代,当今的和平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安全。

    更何况我国所处的环境有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例如:中日东海划界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以及周边军国主义、右翼势力抬头和世界霸权主义、地区霸权主义的推行,这些都对我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当今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日本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纵容下,视历史事实于不顾,采取屡屡的举措在钓鱼岛不断地采取单方行动,来宣示它的所谓主权,体现它的所谓单方掌控,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举动,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我国由于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之中,使当今人们的国防意识淡薄,特别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许多人纷纷“下海”捞金,“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一度占据了主流,军队的位置也随之下降。这不,当时就有人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顺口溜:“走上战场是最可爱的人,抗洪抢险是最可敬的人;恋爱婚姻是最可怜的人,转业退伍时最可悲的人”。这显然与我们大国的地位,与我们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要求不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21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本应任重道远,可是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据相关新闻及调查数据显示:有77.0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会记起“九·一八”事变,而22.92%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不会记起“九·一八”事变,表示对这一令国人耻辱的事件“非常了解”的只占23.96%。

    基于此,为了极大地唤起每个青年大学生公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了夯实随时准备抵御侵略战争的思想防线,使当代地方高校的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我们在地方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必需的。

五、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力量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的高等学校毕业学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

2001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后的《征兵工作条例》第25条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

    现在,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当代大学生参军入伍、投身国防。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全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纷纷步入军营,使进入部队的新兵文化程度构成有了新的提高,这不仅是我国走科技强军的步骤之一,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总结:

    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时刻准备应对突然爆发的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而享受有着强大国防力量保卫的经济建设成果则是高校大学生的权利。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