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一体化教学初探

作者:张科伟,孙涛,杨佃志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5-01-09人气:1087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上手快,适应操作岗位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残存有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的特点,全面人才培养的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部分课程学科化痕迹严重,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部分教学基本建设不能满足人才能力培养任务,专业课程教材缺乏应用性、职业性、综合性和适应性;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课程定位不够明确,不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教学资源不够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根据国家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结合目前开展校企联合、工学交替教学的实际,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更贴近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

    校企合作对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是学校拓宽招生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渠道;而且是学校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增强办学实力,打造品牌和名牌学科与专业必有之路;同时学校因之获得稳定的教学实习条件和科研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水平。对学生来说,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社会知识,积累较多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掌握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企业的知名度;获得人才、技术、科研、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是要构建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在校企合作平台上构建以以实训项目为主线,分层推进,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特点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围绕企业实际岗位群职业能力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当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2.1 “开放”订单式

    开展校企合作,不仅仅站在学校的就业率和某一个企业的岗位需求上,更应该站在为社会服务、为行业领路的战略高度,紧跟时代的脚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仅为企业培养专才,而且应该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应该保持教育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和面向社会的广泛适应性[2]。 企业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单一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岗位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以上共识,可采取“开放式订单”培养模式,规定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只是确定企业必不可少的部分课程,更多的课程则由公司建议,学校根据需要自主确定。

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为出发点,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采取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基础上来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方式。

    具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3]:一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顺序分阶段逐步提高。二是职业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三是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职业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四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践教学紧紧围绕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教学工作。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确保每一名学员通过资格考试,得到通向职场的通行证。教学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置实训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等。

    实践技能课程是由一系列的实训项目组成[4]。一是系列的实训项目要分层推进,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二是从教学环节来看,按照课堂训练、实验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如成立行业性协会、创业协会、各类培训、考证考级)等多种形式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并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从教学组织模式来看,按照基础实训模式、角色实训模式、单项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沙盘演练、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这条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把实训这种教学形式作为核心轨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学校要设有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5]。要将这一体系落实好,就要建立好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校内外实训基地设备管理;二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管理;三是校内外实训教学的教师管理;四是在实践教学中的实训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创新就是将实践教学的设备、学生、教师、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其重点是以系部为教学主体,对学校、系部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整合学校层面的管理,下移管理重心,简政放权,强化系部的主体作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功能优化的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系部在学校计划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学校的决策,抓好落实工作。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系部应有充分的自主权,应具有专业整合与设置、课程开设、编写或选用教材、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各类教师的考核及收入分配等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权,做到事权和人权、财权的统一。把专业管理和行政的职能放到系部,把教学业务组织管理的职能放到基层,简化学校具体事务管理的职能,加强其决策、统筹、目标管理和监督评估的职能。通过在学校各个层面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每个层面都能有效地运作并达到整体协调产生高效的目标。使学校、系部管理工作更加自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更能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三、课题实施的效果

    通过课题的实施和开展,一方面,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大量企业调研活动和实训实习顶岗活动的发起和参与,对教师和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教师和课题参与人,获得大量企业新技术、新岗位以及职业岗位群的第一手资料,锤炼了一批适应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车间实训和顶岗实习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接受方式,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对现有中药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修正,一方面建立了以技能为导向的新型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精品课程打造过程中贯彻行动导向教学法等以技能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毕业生培养,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9(10).

[2]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1校企共同体)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5):5-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