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键期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文章发表
摘要: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理论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文章从关键期理论的产生、研究基础和二语习得情况三个方面对关键期理论进行重新思考,并结合多重关键期理论的观点后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该遵循高职学生的语言心理特点,利用成人外语学习的优势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强动机意识,淡化语音教学,重视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关键期理论;二语习得;多重关键期理论;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是指语言习得可能存在一个最佳年龄阶段,在此年龄段内,语言习得最为容易,成功的概率比较大;一旦超出此年龄段,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很难达到目标语一样的水平。关键期假说理论最初于1959年由penfield和Roberts(1959)〔7〕在研究一语习得时提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划定在9岁之前,之后,“大脑变得不灵活和固化”。一直以来,在关于关键期理论能否从一语习得的应用延续到二语习得的应用的问题上,各路专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文章对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认为语言习得的多重性关键期理论是比较客观符合语言学习特点的观点,高职英语教学应该遵循高职学生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加强学习动机意识,淡化语音教学,重视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关键期理论存在的误区
关键期理论是心理学家在一语习得的研究基础上产生。后来,部分语言学家尝试把关键期理论从一语习得层面应用到二语习得的层面,目的是探索二语习得是否也能遵循这个关键期理论,出现许多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学术文献,而二语习得的结果似乎更让人相信二语习得越早越好。二语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理论?该关键期理论是否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
(一)关键期理论的认识分歧
Lenneberg认为:2岁到青春期(10-12岁)阶段的左叶大脑语言区域里语言习得的“单侧化”使得这一阶段的语言习得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点,习得能力发展迅速;青春期以后大脑发生侧化,语言学习就越来越困难。他的大脑“单侧化”观点遭到许多专家的反对:Krashen(1973)〔4〕认为大脑“单侧化”“可能在5岁就已经完成”; Lamendella(1977)〔5〕则认为Lenneberg过分强调关键期理论的重要性并提出“敏感期”观点,强调儿童时期语言习得可能更具有优势但并不是说以后就不可能语言习得。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可以延续到27岁。
Lenneberg在一语习得关键期理论的基础上推理出二语习得也遵循这个理论,这个推理是否具有科学依据?一语和二语习法是否一致?是否考虑一语和二语不同的语言体系对习得结果的影响?是否考虑环境对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起到不同的作用?一方面,从语言学的“迁移”理论即已有的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观点看,二语习得越早越好,推理正确;但从另一方面,二语习得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母语环境的基础之上进行,如果没有在母语环境中形成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就不可能学好外语,过早进行二语习得反而会影响母语习得。推理不妥。 “直接实验研究二语学习是必要的,不应只是简单地从第一语言习得或一般学习理论去作出一些推理”〔8
Snow & Hoefnagel-Hohle曾经对5-31岁,3-60岁,8-10岁,12-15岁,18-60岁进行过二语习得的研究发现:1,成人在词汇,词法,句法习得能力强于儿童;2,成人短期习得能力强于儿童;3,年龄差异只影响某个方面的语言习得。杜诗春教授认为,在适中的学习环境下,青少年和成年人也能在多方面和儿童一样学好外语,甚至效果更好。Genesee(1987)〔2〕认为大龄学生比低龄学生二语习得效果更好,小学生 “会因过度学习二语而抵消可能的优势”。建议儿童只有到了足够的年龄方可开始二语习得。
Johnson 和Newport(1989)〔3〕认为“人一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语言习得能力就会消失”。 但“ 语言的相互连接”要求我们第二语言体系的建立需要第一语言的自动参入,应该认同已有的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只有有了一语习得的认知体系才能把认知语言的能力运用到二语习得。对于处于一语习得不稳定阶段的儿童来说,既要建立认知体系,又要实现语言转化功能,必定会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成人能够把一语知识连接到二语习得。“没有在母语坏境中形成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就不可能学好外语语言”〔9〕。
(二)关键期理论产生的生理基础
由于二语习得关键期理论的研究结果呈现描述性,缺少数据材料硬力,研究存在诸多不同条件,缺少一致的可接受的证据,所以研究人员从神经学角度试图证明关键期理论的正确性。Kim,Relkin,Lee,& Hirsh,(1997)进行过一项磁共震研究,扫描特殊任务下成人和儿童在大脑语言区域内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成人大脑的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有不同的活动中心,而儿童的大脑里的一语和二语习得属于同一个活动区域。儿童二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在大脑的活动深度不同,说明儿童和成人的二语习得在熟练程度上存在差异性,不能说明习得能力上的区别,同时也忽视环境和动机在语言习得的作用。这种基于纯神经科学前提下的语言研究遭到人们的质疑,“对于学习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这样一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尚不能达成共识” 〔10〕。 Kim的大脑研究只能反映不同的语言学习区域对语言熟练程度的影响,而语言习得能力还包括认知能力、逻辑思维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成人习得和儿童习得可能具有相似的学习区域,但深度不同,反映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
同样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提出关键期理论的代表是Lenneberg的偏侧优势和语言肌肉的可塑性对口语的培养的影响。但他的研究只能证明儿童在语音习得方面的可塑性优势和学习效果,〔11〕但不能证明可塑性在语言学习其他能力方面的影响,这种仅在语音方面的影响只能证明关键期理论的观点不够严密,研究范围狭隘性。
(三)对关键期理论的评论误区
人们总是选择儿童中习得成功的例子和成人里习得失败的例子来分析关键期理论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使人们误认为二语习得成人不如儿童。人们很少研究成人各个阶段的习得能力。许多研究人员只提供成人的平均习得水平忽略习得水平成功的个案。人们只强调年龄差异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忽视成人在学习速度和效率方面胜于儿童的事实。
Birdsong(1992)〔1〕做过一个法语习得的研究发现,法语习得的成功人士中就有成人。尽管人数有限,成人中也有成功掌握二语习得。他建议研究成人成功习得二语的经验更有意义。
人们对成人与儿童在语言习得能力的评价时,往往过度考虑发音标准和语言熟练程度,忽视语言表达的逻辑思维和思想性,这种只看语言的表层状态忽视内涵的评价观点也是造成误解关键期理论的原因。对语音的检测没有绝对的标准,而人们在评价成人语音时多多少少会带有“儿童不如成人”的主观影响。研究人员最近的实验证明,成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比朗读和模仿能力强。随着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在语言的理解,语言应用等能力方面更具优势。研究人员在分析儿童与成人习得区别时,应更多地关注他们在不同语言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而不是一叶障木。
二、多重关键期理论假说
尽管目前二语习得的关键期问题尚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但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二语习得要符合语言学习规律,重视环境和学习动机在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迷信年龄在二语习得的重要作用,更应结合人的学习兴趣,各个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要承认不同年龄在外语学习中各具优势和劣势的事实。Selinger(1978)提出多重关键期假说(Multiple Critical Periods Hypothesis)理论,认为大脑功能的侧化不会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时期影响语言习得。多重关键期理论强调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而是由多个关键期组合而成,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综合过程。〔12〕
三、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
就外语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而言,成人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已建立,阅读写作占优势,学习目的明确,知识经验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强,具有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明确,绝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或通过某项考试而学习英语,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由于高职学生自控力普遍不是很强,自主性的学习理念以及如何实施自主学习需要某种程度的教育。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语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部分语音是他们一开始学习时就接受的错误发音,要把根深蒂固的语音错误在大学学习期间改掉并非易事。而且,这部分的学生自尊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他们往往会因为发音不标准而不愿意开口进行口语交际,这更进一步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学生都遭受应试教学之苦而对英语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他们迫于无奈不得不学习英语,课堂气氛不活跃,上课形式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缺少互动和交际。教材内容缺乏吸引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方面。长此以往,很少有学生对英语会产生真正的兴趣。
四、高职英语教学
(一)动机能够影响大脑的可塑情况,动机越强烈,语言体系就变得越灵活。动机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的疯狂英语的创立者李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阳为了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克服种种困难,最后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李阳的成功之路说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既要把高职英语目标定位在把中学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大学的语言技能,培养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实现语言学习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应该把目标定位在通过第二语言学习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将常规英语教学逐渐引导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教学,体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点,为就业服务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夯实基础。
(二)高职学生的年龄已经超过语音学习的最佳可塑阶段,要想在这个阶段纠正语音语调,建立一套标准英语体系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客观现实的去看待学生语音的这一现状,既要关注错音,有要委婉地帮助学生纠正错音,但不应该把纠正语音作为教学重点,对高职学生的语音标准应该有个底线:不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即可。而对于他们在语音方面的点滴进步,应该用积极的鼓励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以实现语言习得的目的,消除他们因为语音问题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不敢开口的心理问题。Marinova-Todd et al.(2000) 〔6〕“认知能力和自信心更能使人成功,它与年龄关系不大。 ”或许个别学生也意识到语音问题,但要完全纠正语音是不现实的。希望高职学生达到像李阳那样的成功高度确实有难度,但可以用他的学习精神来激励自己的学习斗志确实有必要性。
(三)高职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构建能力到达最佳水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社情民意、时势新闻等信息方面的阅读材料和视频材料,尽量多地实现英语学习的输入量;同时,要求学生就输入的信息进行建构,用写作文、日记、时事评论、概括文章、复述文章、讲故事,开放式问题、角色扮演、采访、英语角等思维活动形式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背景知识和学习目的鼓励学生的语言学习,积累了一定社会阅历的高职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方面要比儿童有优势,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使他们更需自信心和语言实践。总之,没有高效的语言输入和语言积累之前的体验,学生很难学好语言。
五、结论
关键期理论是否存在于二语习得、儿童习得能力是否一定超过成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要证明大脑与二语习得能力之间的关系需要足够的数据。承认多重关键期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第二语言是学得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去对待二语习得。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围绕为本专业服务的思想理念,强化学习任务和目的教育;淡化语音知识教学,客观看待学生语音中的缺陷;遵循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开展语言重建的教学活动。对关键期理论的再思考使我们认识到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巨大潜力,只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意识和探索有利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高职学生同样可以成功进行第二语言学习。
总之,二语习得不仅受到年龄的影响,还受到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用关键期假设理论孤立地评论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Birdsong,D. Ultimate at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1992(68):706-755
〔2〕Genesee,F. 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s:studies of immers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Cambridge, MA:Newbury House 1987:61
〔3〕Johnson,J.,&Newport,E.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ve Psychology.1989(21): 60-99
〔4〕Krashen, S. Lateralizati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Some new evidence〔J〕. Language learning. 1973(23):63-74
〔5〕Lamendella,J. General principles of neurofunc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in primary and non-primary language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77(27):155-196
〔6〕Marinova-Todd, S. H., Marshall, D. B., & Snow, C. E. Three misconceptions about age and L2 learning〔J〕.TESOL Quarterly. 2000〔11〕:27
〔7〕Penfield, W., & Roberts, L. Speech and brain-mechanisms.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9:236
〔8〕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8
〔9〕赵艳妮.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与外语学习关系的新视角〔J〕. 宝山师专学报,2009.28(4):82
〔10〕唐晓红.试论关键期假设和外语学习的年龄〔J〕.西华师范大学. 2003(6):125
〔11〕潘红. 试论关键期假设及其对外语学习年龄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 2007,19(3):83
〔12〕周询英. 论关键期理论指导下的“一条龙”英语教学〔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0(2):24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The critical period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paper gives a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perio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ased on its generation, research ba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views, integrating the view of the multiple critical periolds hypothesis,that polytechnic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students’ language mental characteristic, uses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dvantages of adult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ene the sense of motivation, lessens the teaching of phonics, emphasizes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logical think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learning effects.
Key words: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L2 acquisition;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s hypothesis; polytechnic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