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演奏艺术的气与韵——艺术论文
一、概述
气韵属于我国传统美学的范畴。气韵一说最早源于南北朝的谢赫,之后,随着艺术的发展,逐渐被推广到整个文学创作领域,受到历代艺术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和文学鉴赏与创造的最高审美标准。气是音乐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内气的协调能够使得演奏者精神状态更加的轻松自如,进而促进其演奏技艺的发挥;而韵更多的是通过独特的作韵手法,以达到一种“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于耳”的审美感受。古筝演奏中的气和韵虽然有所不同,但又紧密相连。只有准确掌握气息的运用和神韵的表达,才能实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进而促进古筝演奏艺术最高境界的实现。
二、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气不仅是万物的根源,还是文学艺术的生命、艺术家的创造力,更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本原。
1.古筝演奏音势与气
离开了气,运动就会停止。而古筝的演奏既是演奏者肢体运动的过程,也是其思维活动运作的过程,它与演奏者的气息紧密关联。在古筝音符的表现过程中,乐句的起伏、语调的顿挫、结构的变化都能体现出气在古筝演奏中的变化和引导。古筝演奏中的气能够充分的赋予古筝演奏艺术的生命气息,并使古筝演奏中体现的音乐气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通过演奏者的肢体动作,不仅使气融入到每一个乐句的呼吸,更重要的是在整体上实现了古筝艺术创造的气势。这既依赖于演奏者的直觉和经验,更依赖于其音乐的素养和对作品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能够统摄整个古筝演奏灵魂的气。
2.古筝演奏中的调气
古筝演奏中的气首先是与呼吸相关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呼吸和气息的转换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演奏者演奏每个演奏行为的是否连贯、停顿是否恰当。而整个古筝的演奏是由这样的每个演奏行为构成的,因此,演奏者每次的调气和呼吸决定着演奏者用力的强弱,进而直接影响着古筝整体演奏效果的实现。
古筝的演奏主要依靠大臂、小臂、腕部、手部以及指尖等联合协调的用力来完成的,演奏者气息的通畅直接影响到手臂动作以及输送到手指上的力的多少和力的释放,这就要求演奏者应当根据演奏作品节奏的要求相应的调好自己的气息。在中强度的古筝乐曲演奏时,演奏者应当通过调气使呼吸相对较浅,浑身集聚的力也相应的小些,并保证气息的流畅饱满与均匀,进而使手臂和手指的力在这种力道的韵律中荡漾开来,发出干脆清晰的声音;最后在弱力度演奏时,进行慢呼吸的调气动作,放松身体,慢抬手,甚至是直接屏住呼吸,进入尾句尾音的演奏。
2.古筝演奏中的贯气
古筝演奏中的贯气主要是指古筝全曲的气息的贯通,这就要求演奏者将演奏中的不同强弱、快慢程度的呼吸贯通一体而不露拼接凑合之痕,使全曲前后相连,首尾呼应,上下贯通。在古筝演奏的构成中,演奏者应当具有整体意识,在运气保证上下、前后的贯通,乐句之间、段落之间连接顺畅,过渡自然,同时,演奏者应当保证自己和在作品中气息的悠长、连绵和贯通,进而将每句零散的、各异的乐音串联起来。最后,演奏者不用当过分拘泥于技术和技巧的运用以及每个动作是否准确、利落等外在形式上的问题,应当更加有意识的练习用气演奏,培养自己放松、自然的演奏心态,通过演奏气息的贯通使得整个演奏流畅的进行下去,并达到得心应手的演奏流畅感和整个曲目的流动贯畅之效。
古筝演奏的是不断变化的,气息的运动应相应的变化。气息运用得当有利于演奏者对演奏中力度、速度等进行控制和把握,使其达到心手合一的最高境界,让人们忽略了对演奏技巧的关注,更加切身的感受到古筝演奏贯通的整体音乐形象和内涵。
三、古筝演奏艺术中的韵
韵始于语言和音乐,主要依靠旋律和节奏得以体现,常常以余音的形式展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重点强调的便是党演奏结束之后,听众仍然陷在表演之中的状态和留下的深刻难以忘怀的感受,充分的体现出听众和演奏者的强烈共鸣,演奏艺术家和演奏曲目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是演奏达到的艺术境界,更是韵的具体表现。
我国的古筝艺术,幽婉深邃,韵味悠长,特别注重对韵味的追求,并一直保留着我国古典诗歌音韵格律和艺术表现形式,强调以韵补声,具有独特的作韵方法。韵是在声音的波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体现在古筝演奏中,通过古筝的吟、揉、按、滑等技法使得音乐进行曲线式的运动而产生韵,使人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和感情的共鸣。古筝的演奏靠右手弹弦出声,左手按弦取韵,韵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颤音、按音、滑音、揉音等,利用这些作韵技法来润饰古筝音乐的旋律,不仅能通过色彩性的装饰还能通过功能性的润饰使古筝曲目更加优美、细腻,赋予其浓重的、变化无穷的韵味。
一方面,对古筝音乐色彩性的润饰主要通过左手的吟、揉、颤、滑、点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或融合的各种作韵技法,对右手产生的音进行美化,更加强调古筝旋律的地方特色或者个性色彩,但它并不改变和转移古筝的基调,例如河南的古筝艺术家经常使用大量的滑音对演奏的筝曲进行装饰和润色,使曲目更具中州方言的韵味,进而增强了古筝音乐的地方特色。这就能清楚的体现出我国古筝音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流派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对古筝乐曲的功能性润饰主要左手作韵技法中的按弦改变古筝定弦的五声音阶结构,甚至创造出新的音阶形式,对古筝乐曲进行局部或全曲的旋律、调式进行改变和转换,进而实现对古筝曲目的装润。
三、结语
古筝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中的气是古筝曲目内在精神的力量源泉,而韵是曲目的律动和音乐神貌,在演奏过程中,应当做到气韵两全来表现古筝艺术的精神和内涵,实现古筝演奏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郭琳. 古筝演奏之“韵”[D].河北大学,2010.
[2]姚宁馨. 古筝演奏艺术的分析[J]. 大舞台,2013,08:70-71.
[3]李双燕,杨冉. 古筝演奏艺术的意境之美[J]. 大众文艺,2014,06:14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