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词中的西域文化
盛唐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对于异域文化,它以大海的姿态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在这种背景下,西域文化携带着其特有的风情,融入到汉文化之中,成为中原文化一道独特而灿烂的风景线。出生在西域、生活在中原的李白带着与生具来的浪漫天赋,以其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澎湃的激情、无与伦比的文学才能来观照西域文化因子,并凝结成诗。他的这些诗歌,或记录时代命运,或编制瑰丽仙境,无不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异域风采。本文拟从西域人物、西域乐舞、西域意象等方面来解读李白诗词中的西域文化因素,以求抛砖引玉,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李白诗词中的胡人。
李白与来自西域的胡人交游颇深,这主要得益于李白熟悉西域文化,通晓异族语言。刘全白在《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记载李白:“因为和番书”,同时范传正也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佐证了这一观点:“(李白)论当世务,草答番书,······笔不停辍”,李白也在自己的诗歌中无意透露了自己熟知西域语言这一信息,如《寄远十二首》:“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因为这一优势,李白对于胡人非但不排斥,反而在自己的诗歌中大肆描绘胡人,如《猛虎行》:“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观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九日登山》:“胡人叫玉笛”等,“绿眼”是胡人的标志性特征,而胡人则是当时文人对异域人的统称。李白在《上云乐》中详细描绘了胡人的外貌:“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岩容仪,戍风骨。碧眼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谲诡儿,岂知造化神!······”此诗详细地说明了胡人的来历——西方,准确地把握并传神地刻画出了胡人的外表特征——身高体态的容仪、奇艺的碧玉目瞳,金黄稍卷的头发、两鬓紫红的须髯、深目高鼻的脸型和寿眉长垂的形象。此外,李白的诗词中更多地涉及到对西域胡姬的描写。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文中指出:“李白天纵其才,号为谪仙。篇什中道及胡姬者尤多。”的确,李白对于胡姬不同于中原女子的外貌、妩媚动人的异国情调和绰约多姿的温柔体态倾心不已,屡屡在诗歌中提及,如《前有樽酒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少年行二首》:“落花踏尽落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送裴十八图南》:“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醉后赠王历阳》:“舞袖指云霄,双歌二胡姬”等等。这些金发碧眼、明眸皓齿的胡姬,常常在酒肆之中劝人喝酒,并跳舞以供客人娱乐,难怪嗜酒如命的李白会乐而忘返,诗兴大发。
二、李白诗词中的西域乐舞。
盛唐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文人学子多聚集在都市,导致文化中心向都市倾斜。都市中音乐的昌盛和乐工歌姬的增多为文学提供了灵感和素材。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乐器名称,如琵琶、筝、笙箫、琴瑟、横笛等等。在这一时期,这些乐器多演奏西域乐曲,有《旧唐书·音乐志》为证:“自周隋以来,管弦将去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在李白的诗歌中,“笛”这一乐器出现颇多,《旧唐书》记载:“(笛)其元出于羌中”,由此可见,笛属于西域乐器的一种。李白诗词中写笛之作主要有《春夜洛城闻笛》、《观胡人吹笛》、《青溪半夜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等。笛声悠扬,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思乡之情,所以笛在李白诗歌中就成了固定的情感符号。
西域传来的舞蹈和受胡风影响的唐代舞蹈在李白的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或者直接为胡曲填词,或者将观舞感受诉诸诗中。他的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不仅可以让后人一窥西域乐舞的原貌,更体现出了西域文化在李白诗词中的沉淀积累。例如《上云行》中描写西域胡人进献祝寿之乐舞的情景:“举足踏紫薇,天关自开张。胡老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狮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并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描写了一位窈窕的女子在表演西域舞蹈或胡化舞蹈的基本舞姿——小垂手。《东山吟》:“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其中的“青海舞”就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著名舞蹈“请海波舞”等等。
李白的天赋诗才,不仅仅表现在能够以文字再现西域舞蹈场面,更表现在能够对西域传来的佛曲借事生发、以诗言志。例如《于阗採花》:“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詹锳在《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艺术中引道:“萧曰:《于阗採花》者,番胡四曲之一。”《隋书·音乐志》中说胡戎歌中“舞曲有《于阗佛音》”,而《于阗佛音》是宗教仪式的伴唱、伴舞和伴奏,据专家考证,《于阗採花》很有可能是《于阗佛曲》这种西域宗教典礼的娱神文化活动传播到中原后转移到世俗娱乐领域里的娱人的乐舞曲。
三、李白诗词中出现的西域意象。
西域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胡人奇异的外貌、繁盛的胡乐上,更隐藏在为数众多的西域物品中。正如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说:“历史隐藏在智力所能企及的范围以外的地方,隐藏在我们无法猜度的物质客体之中。一只西里伯斯的白鹦,一条撒马尔罕的小狗,一本摩揭陀的奇书,一剂占城的烈性药等等,每一种东西都可能引发唐朝人的想像力,从而致变唐朝的生活模式,而这些东西归根结底则是通过诗歌或者法令,或者是某一次即位仪式而表现出来的。外来物品的生命在这些文字描述的资料中得到了更新和延续,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形象,有时甚至当这些物品的物质形体消失之后也同样如此。”洋溢着西域风情的物品现在已经消失了,但是记载和描写这些物品的文字和诗歌却把这些文化的因子保留到了今天。李白的诗歌中便记载了不少西域物品的名字,这些西域物品为他的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和异域风味。例如李白的《秋浦歌》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其中的“锦驼鸡”便是西域鸵鸟。雄性鸵鸟头、颈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羽毛光滑呈苍色,尾部和翅膀为白色,因全身羽毛色彩光亮鲜艳被李白成为锦鸵鸟,这只天上人间少有的锦鸵鸟,来和山鸡比美,使得夜郎自大的山鸡不敢再夸耀其美而自惭形秽。再如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篇章虽短,但却颇富西域文化意味。其中的“郁金香”并非中原所产的植物,而是西域国家进献给唐王朝的贡品。《唐会要》记载:“伽毗国献郁金香,叶似麦门冬,九月开花,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华而不实,欲种取其根。”唐人除了用它来制作香料之外,还用它来调制美酒,李白所饮的“兰陵美酒”,便是用郁金香调配而成的芬芳美酒,色如琥珀,凝重明快,味道醇美,格调高雅,容易使人产生高雅、浪漫的感觉。除此之外,李白诗歌中还出现了月支的天马、葱河的古道、伊兰的接离、车渠的琉璃等物。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西域文化东来的高潮也化为历史的灰烬,但我们却可以从李白的诗歌中去隐隐窥探演绎那些隐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异域风情。
【参考文献】
1、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2、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