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视角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中的叙事
一、《穆斯林的葬礼》的简介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同时它也是一部表现回族人民生活和回族文化的现实主义小说,该小说发表于1988年,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追捧。在1991年还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更是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穆斯林的葬礼》全书共五十多万字,主要内容是描述一个回族家庭六十多年间的兴衰史和爱情史。在全篇小说中,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始终以中国传统的“玉”和“月”代表主角韩子奇和韩新月,不仅在文中交替着叙述两代人的身世,而且其中还间或的出现一些回教的礼节、习俗及民族文化等,给读者留下了一些疑惑的同时还给予他们一些新文化的传播。并且由于小说自身的文化性和可读性,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被翻译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译文版本。
二、文化翻译理论
(一)文化翻译的历史
“文化翻译”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是却并不是出现在翻译学领域中,而是在社会人类学家进行民族研究中提出的一个相关的概念。他们在提出这一概念时,不是简单的赋予其一个名词,而是对这个词语本身赋予了一种愿景,那就是希望这个词语能够用来解释这些社会人类学家本身所处的世界文化与他们研究目标的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不管这些差异最终有没有被研究出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词语传到翻译学领域时,它对翻译学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他们认识到不同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是可以沟通的,或者更具体的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是可以进行良好沟通的。从这个结论来看,社会人类学家所讲的翻译,其实是一种广义上的翻译,这种翻译我们或许换成“理解”会更合适,因为这些社会人类学家的目的是为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认识寻找这些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差异与差别所在,这也正是他们从事的所谓“文化翻译”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文化翻译的发展
众所周知,苏珊·巴斯奈特是英国华威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研究系的教授,同时她也是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她不仅通晓欧洲多国的语言,而且一直在进行世界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当然,也正是出于其对世界多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她才有基础对世界文化尤其是世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由此她提出要把翻译放在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去研究的结论。她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主要的有《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 1980/1991/2002)、《翻译、历史与文化》(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1990,与勒弗菲尔合编)、《英国文化研究导论》( Stu办ing British Culture: An Introduction,1997 )等。其中,尤其是《翻译研究》这本书广受世界各国翻译专业学生及教师的热爱,自从出版以来,已经被多次修订再出版,并被翻译成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甚至被当做学生教材来使用,由此可见其专业性及受欢迎性。由于世界各国学者及巴斯奈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世界其他学者所接受,并因此巴斯奈特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鼻祖。
近些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其他交叉学科的深入挖掘,翻译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进行文学著作翻译时也越来越注重将文学作品放置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地理背景去翻译。因此,翻译的“文化价值”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方面,苏珊·巴斯奈特不得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军人物。她是第一个提出翻译研究应该进行“文化转向”的人,这一观点在她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得到了系统地介绍,强调片面的使用语言学或文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翻译都是不对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翻译研究者在翻译时必须给予关注的焦点所在。
(三)文化缺省
缺省(default )本身最早是出现在语言学中的,在《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对该词的解释如下:一个先期指定的值在满足某些条件时自动引入到分析中。举例来说,在计算机运行时,我们经常会碰到缺省值,这时缺省值指的是系统默认值,意思就是这一数值是电脑在之前就已经默认配置好的数值,应用者如果不想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当然想修改也可以给予修改。我国的王东风教授曾经将该词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从而赋予了“文化缺省”这个词全新的概念。在《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一文中,王东风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要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有了这一共同知识或语用前提,在交流时就可以省去一些对双方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成员都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因此在交际中,根据语用的经济原则,一般都不会将有关图示中的所有信息全部输出,而往往只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择重点或典型而用。那些对交际双方来说是不言自明的内容,则往往加以省略。这种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做语境缺省;而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就是文化缺省”[1]。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缺省实际上就是说作者在与意向读者交流时,如果双方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相关知识,那么他们就可以针对这部分共同知识进行知识省略。
在巴斯奈特看来,在进行翻译时,我们通常将翻译看成是文化的翻译,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对字、语句对语句的翻译,由此看来,翻译者的而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之间利用翻译建立起一架重要的桥梁。著名学者尤金·奈达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致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2]。我们可以看出,在奈达的观点中,我们在翻译时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大部分都是由于我们对文化的翻译是不正确的,而不仅仅是由于对字、句的翻译不正确。因此,如果源语作者假定的读者是本文化内的群体,但译本的目标语读者不属于源语作者的文化群体,这就造成了文化缺省。此时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弥补文化缺省。对此,王东风在《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中提出了几种处理方法:第一,文外作注,也就是进行文内直译,把一些相关的文化缺省的说明直接放在注释中,其他的放在之外;第二,文内明示,这种方法采用的是不进行文内注释,直接对其进行解释,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第三,归化,这种方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内容,就是运用当前我们常用的语言或者表达方法来表达不能被理解的一些词汇,这种方法最直接,但是也最容易出现理解故障,导致作品的语义被直接篡改;第四种,删除,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使得读者阅读不到本该阅读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作品的连贯性。
三、《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中的叙事分析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叙事分析,不管是叙事意象的分析还是叙事结构的分析,甚至是在人物塑造上都有众多的体现。首先以人物塑造为例,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不管是既卧薪尝胆但又懦弱的韩子奇,还是美丽到不食人间烟火的韩新月,又或者是偏执又可悲的梁冰玉,小说作者在描述他们时都通过了许许多多的叙事手法,在阐述小说发展脉络的同时又向读者清楚地传达着每个人物的鲜明形象。
再者,以小说中的叙事意象对文中的叙事手法进行分析。对于这一点,初次看到这部小说,它的这一特点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最清楚地证明莫过于其每章的目录了:序曲:月梦;第一章:玉魔;第二章:月冷;第三章:玉殇;第四章:月清;第五章:玉缘;第六章:月明;第七章:玉王;第八章:月晦;第九章:玉游;第十章:月情;第十一章:玉劫;第十二章:月恋;第十三章:玉归;第十四章:月落;第十二章:玉别;尾声:月魂。整体来看,作者在每一章节都以“玉”和“月”穿插其中。在具体的文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在作者的叙述中对意象的运用。例如:“两个女儿这才伸出玉笋似的手指,小心翼翼的拈起樱桃送到嘴边,嘬着那甜甜的,酸酸的,凉凉的美味。梁亦清望着那两张玉盘似的面庞……全身的疲劳都消除了。”在译者管月华和钟良碧的翻译中,是这样“Only then did the girls pick up the cherries with their 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 and put them into their mouths, sucking the icy bitter-sweet juice with relish. As Liang eyed their tender and delicate faces...…and forgot all his fatigue.”[2]在她们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句子中,译者将“玉笋”译为“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而“jade-white tapering fingers”本身可译为“玉白尖”,这就表现了作者在此发挥了想象的作用将“玉笋”进行细化,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女孩手指的外观,同时也将人物与叙事意象“玉”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
四、结语
《穆斯林的葬礼》作为对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文化描述的经典著作,文中运用大量的叙事结构对人物形象和作品意境进行描述,角度独特新奇,叙事空间与时间跳跃性也独具一格,除此之外,作者在创作时还进行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总之,整部作品中作者都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来传达作品本身的文化指向。在翻译中,译者也需要在考虑文化本身背景之下进行贴合的翻译,只有这样,才能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传神、传情的翻译,使之在国内外流传的更广。
[参考文献]
[1] 杨文笔.悲剧的美丽——试论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精神”[J].昌吉学院学报.2009(3)
[2] 刘娜.叙事学视角下《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4
[3] 赵贝西.从操纵式改写视角看《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D]. 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5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