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我站在这儿熨烫》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付晓、赵卫红来源:《芒种》日期:2015-07-16人气:6252

蒂莉·奥尔森(Tillie Olsen, 1912-2007 )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位独特的犹太裔女作家,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她特别关注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遭受的痛苦、压抑、精神的困境和残酷的命运。其作品中的母性主题更为西方学者所关注。《我站在这儿熨烫》,是她写于1932-1937年的一个短篇,收入小说集Tell Me A Riddle (1961),后成为奥尔森最出名的作品。

一、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或角度,即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妇女问题、男人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从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讲,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杜会生活,肯定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需求。

《我站在这儿熨烫》文中的那位母亲,在熨衣服时接到了女儿的老师的电话;于是,这位疲惫伤心的母亲开始回忆起19岁女儿艾米丽的成长历程。通过这位母亲对话式的内心独白,我们看到了这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经历的坎坷和其天性、渴望与压迫、残酷的现实生活间的冲突(姬蕾,2012),并逐步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觉醒。

二、痛苦的根源

女性,尤其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母亲,由于受到婚姻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很少有机会能够释放她们内心的思想和看法。正如奥尔森所说,“母亲身份,是一个很少被理解,也很少被探寻的领域,而这种身份,恰是女性们所承受的痛苦压力之根源"(Olsen, 2003)。

1. 社会的不公

在历史长河中,性别歧视已深深烙印在了人们的思想中。女性被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沦为家庭的仆人和丈夫的依附。圣•托马斯指出, “女人是不完美的,属于从属地位” (波伏娃, 1997) 。

从“我站在这里熨烫” 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社会观念已经使性别歧视合法化,并使压迫和束缚的女性成为男权社会里的自然现象。母亲成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当艾米莉八个月大时” ,她的丈夫就离开家了,留下艾米莉和十九岁的年轻妈妈相依为命。毋庸置疑,这位母亲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在外疲于生计,挣着一点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回到家里还要照顾孩子。然而,从这位母亲平静地叙述其丈夫的离开,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猜出,她的世界里只有服从两个字。这正好说明她如何被虚伪的社会所压迫,而在这个社会里,到处都充斥着性别歧视。当她谈到丈夫的离家出走是因为再也不想和我们母女过穷日子忍冻挨饿,临走时就说了几句话。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而言,她没有一丝抱怨或恳求之类,她所做的就是接受现实。事实上,是社会的一切力量将她推到了这种境地,使其沉默、大度地接受了丈夫的遗弃。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由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理想的形象。

她代表着一群无助的年轻母亲,在权威的“他们”面前,只能顺从。女儿艾米莉出生时,她只有19岁,被丈夫抛弃后,她很迷茫,很艰难,在“他们,的权威声音面前,她只得听从。“我用母乳喂养她,他们都在宣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我盲目地追随着书上的一切。”“那年她两岁,他们都说可以送她去托儿所了……我去诊所咨询,他们极力劝说我把她送到郊区的康复中心……”(沈艳燕译,2004)。在这些“他们”的声音面前,年轻无助的母亲们总是只有顺从。

2. 对母爱的传统认识

《我站在这儿熨烫》母亲的思想始终禁锢在传统的母爱价值里。一方面,她总是深的自我指责,为她给艾米丽的童年带来的不幸深深的自责。

三、为人母意识的觉醒

人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责任。首先,为人父母的责任是尤为关键的。 (Wollstonecraft, 2005: 42) 。父母赋予孩子生命,指引他们怀有对生活的无限渴望和憧憬,因此,这是父母们的责任和本能,给孩子爱和关心并努力培养他们。《我站在这里熨烫》中,母亲勇敢主动地肩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成长全身心付出。她所有的行为证明了她积极的意识。虽然母亲被赋予这样一个典型的传统形象——相夫教子,家庭为重;但不难看出,奥尔森笔下母亲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好好抚养艾米丽,做好母亲的本分,以实现自我认同,尽管她的能力非常有限。

故事中刻画的母亲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却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方面,母亲是当时美国大萧条社会下的受害者,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通过母亲的意识流式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样混乱的社会,一个母亲为了她的孩子,怎样同命运不断地抗争、挣扎。母亲用她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着对艾米丽的爱。当艾米丽感到受伤,她的母亲也会心中充满尖锐的刺痛感和徘徊不去的哀伤;当艾米丽作为哑剧演员获得成功,她又如此满心骄傲。由于纷繁复杂的原因,母亲无法给予她最及时最饱满的爱,但她的爱是真实的。不管生活有多难,无论她的女儿怎样回应她的爱,她永远浓烈的、深深的爱着她的女儿。

女性的母性是与生俱来的。艾米莉出生后,母亲照顾她时充满喜悦激动, “尽管她的哭声使我心疼得颤抖,尽管双乳胀得肿痛 ” (沈艳燕译,2004),她耐心地等待给孩子喂奶的时间。 “一落地就容貌秀丽的宝宝…., 她呀呀学语,软语温存。她喜欢色彩鲜艳的、会动的、会发光的、会出声的各种质地的东西。她总是穿着那件蓝色的背带裤躺在地上,小手兴奋地拍打着地板。”(沈艳燕译,2004)她的爱那么柔软浓烈,“对我而言她是个奇迹”,她独自坚持抚养艾米丽的力量正是源于她的强烈的母性和纯粹的母爱。

丈夫的抛弃让母亲一度挣扎在贫困和慌乱的漩涡之中。但是她既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放弃抚养孩子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母亲,从那时起,她已经开始用她的方式表现出身为人母的责任意识。面对艰难的人生,她并没有表现出对艾米丽的出生有过任何抱怨。“我每天一下电车,就急步跑上散发着臭气的楼梯。” (沈艳燕译,2004)为了给艾米丽正常的生活,她把她送到“托儿所…, 我们能在一起而我又能继续工作的唯一方法。 ”母亲做出的所有决定,都是为了想给艾米丽更好的生活。

当家庭温暖的缺失将艾米丽推向孤独内向、落寞消沉的大门,尽管艾米丽对母亲不断的表现出冷漠和疏离,母亲还是试图帮助她克服不幸的童年留下的阴影。发现艾米莉的哑剧表演天赋后,她鼓励埃米莉在学校业余表演中露一手。最后,艾米莉获得了成功,重拾自信。事实上,母亲希望弥补埃米莉,使她成为快乐外向的女孩,她想唤醒和拯救那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卑胆怯的女儿。这一件事是肯定的,母亲有深深的责任感,她的潜能和价值观通过她的母爱得以实现,是完全女性化的。

四、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我站在这儿熨烫》一文中 ,塑造的母亲这一形象,在父权制社会经历体验了太多痛苦和压迫。通过这个故事,奥尔森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此外,母亲超越了传统女性的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她被赋予了独立的人格和反抗精神。

母亲打破了传统对妇女的定义和束缚。她的丈夫离开后,为了维持生计,她每天出去“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艾米丽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表明了她卓越的胆识和独立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她前任的丈夫抛弃是一个转折点,以及母亲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最重要原因;否则,母亲仍然会安静的呆在自己沉默的世界里,每天都在默默无闻的劳动。母亲移动呆在家里徒劳,成为全家人的精神和经济支柱对社会代替。与此相反,事实证明她的前夫绝对逊色于母亲。他不负责任地离开,因为他不能忍受贫穷,“再也无法忍受和我们一起忍饥挨饿的日子了” (沈艳燕译) 。

五、女性意识的迷失

结语

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了母亲的形象。由于社会性别歧视,传统的母爱价值和社会经济,母亲遭受压迫到几乎被摧毁。虽然她一直尝试在她的长女成长过程中弥补她儿时缺失的爱, 她希望女儿不要“只像熨板上的裙子一样,无助地等待被熨烫的命运”,但是女儿仍旧无法理解和给予回应。在她的一生中,母亲受到男权制社会的和她女儿的折磨。其次,浸渍在男权思想的社会里,她的意识形态已经无法逃离这样的樊笼;成为了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我们也看到,这位无名母亲是一个传统的母亲,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她有她的诉求和勇气去寻找她作为女人的自我肯定和认可,虽然这个想法仅体现在抚育子女方面。

奥尔森采用了母亲的内心独白式的语言抒发女性内心的想法,以期激发人们对妇女的命运和现状的同情和深层思考;此外,她主张社会进行变革,帮助女性获得的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

参考书目: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曾荣  《课程教育研究》[J],2014.6 中旬刊

《社会转型下女性意识的迷失》李妮,李曼  《哈尔滨学院学报》[J],2007年10月 第10期

沉默女性的有声反抗—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  姬蕾  武夷学院学报 2012.2 第31卷第一期

沈艳燕.蒂莉.奥尔森其人其作切[J].外国文学,2004(3).

沈艳燕(译).找站在这儿熨烫[J].外国文学.2004(3).

高奋,沈艳燕.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J].外国文学,2004(3)

沃斯通克拉夫特, 玛丽. 女权辩 [C]. 谭洁,黄晓红翻译, 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波伏娃, 西蒙娜. 第二性 [C]. 陶铁柱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7.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