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视域下的《老妇与猫》
引言
在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的今天,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成了全人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认为人与自然界都应当关注伦理道德,人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要规范人的行为以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在对父权制提出批评的同时,也在积极倡导一种新的伦理文化,将自然界所有生物看成具有灵魂的物体,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系,赞扬和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的环境,强调所有物种的平等性,学会去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头等大事。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文化积极地提倡爱,关怀和公正公平的价值体系,反对一切的种族主义,性别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阶级歧视,否定男人优于女人的价值观,呼吁建立所有物种和谐的平等的生态环境。
多丽丝·莱辛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被誉为继弗吉利亚·伍尔夫后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她是文学历史和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关注的内容涵盖范围广,题材丰富,擅长用自己女性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微妙的心里体验,她一直关注着普通大众的情感,是一位充满生态意识的作家。《老妇与猫》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对可怜老妇人和猫的写实描述,表现了女性和动物的悲惨命运,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对命运的抗争,批判了性别歧视和物种歧视,展现了莱辛的生态整体意识和企图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美好愿望,其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意识。
一.老妇、猫和自然
女性和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她们彼此关爱和依赖,但是却无法逃脱在男权社会下的悲惨命运。郝蒂和猫相处九年多的时间,猫代替着郝蒂的子女陪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伴侣。一个被子女抛弃的孤寡老人,一只没家和受虐待的流浪小猫,猫作为自然的代言人,有着和郝蒂相同的悲惨命运,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关爱。郝蒂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培养成体面的人后惨遭抛弃,作为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不断发展,市政当局一次一次要求她搬家,她不能反抗,只有默默的接受者他人的命令,最后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受到世人的嘲讽和嫌弃,最后只有和猫相依为命,从猫那里获取关爱和感受温暖。“郝蒂感到寂寞的时候就把它抓起来抱胸口,而它就满足地呜呜叫着,偎依着她”,郝蒂为了猫一次又一次的搬家,她放弃了能在养老院生活的唯一机会,因为那里不允许养猫,“蒂贝,他们抓不到你的,不,你不会出事的,对,我会照顾你的。”。为了在城市里找个容身之所,郝蒂想了无数的办法,能在一间屋子的床上睡觉是她们奢侈的梦想,她们在门廊上过夜,在树丛中藏身,她不断的找寻没被翻新的房子,等到房子改造的时候就是她们又该搬家的时候了,郝蒂辛苦赚的钱总会留一份给猫买吃的。而猫对郝蒂也是照顾有加,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对郝蒂的关心,当郝蒂饥寒交迫的时候,猫用自己的身子温暖着郝蒂,隔三岔五的给郝蒂弄来鸽子吃。“蒂贝,老伙计,那么,你是为我弄来的鸽子,是吗?是这样的,对?” “猫从躲藏的地方回来了,蜷缩在她的膝头,使她的肚子暖合起来。” 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传递给我们人和猫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而郝蒂对猫的关爱,竭尽所能的付出以及猫对郝蒂的关心,也反映了女性和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女性经历了创造万物和创造生命的过程,体验了孕育和生产的经验,这与大自然母亲创造万物的经历是类似的,所以女性有着比男性对大自然更为敏锐的感知和认同,女性天生的对大自然有着亲近的感觉。郝蒂住过一楼后面的一个房间的窗户外有一个荒弃了的花园,她认为这是“一所称心居住的房子”,猫在这里也挺逍遥快乐,有花园的房子是郝蒂的理想居所。当地方当局要把老太太们迁移到养老院去,一个“绿色田野环绕”的新家,这些老太太认为“再次生活在绿色的田野旁,太好了”。这充分表现了女性渴望着回到大自然中,接近自然是她们美好的愿望,但是去养老院的老人们的生活都是等死,被当作不听话的呆傻儿童来对待,但是她们别无选择。小说中女性和自然都受到着男权社会下不公正的压迫。人类中心主义是二元哲学观的产物,它认为人是万物之主宰,可以征服和控制自然,他们对待其他物种从来都是俯视和统治的态度,猫是非人类的物种,是大自然的代言人,成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压迫对象,猫的命运也表现了女性的凄惨命运,郝蒂因营养不良冻饿而死,猫最后被人类捉住后注射针剂而死,她们都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者,没有独立话语权的可怜人。莱辛一直深切关怀着大自然和女性,她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对郝蒂和猫凄惨生活的描述,她倡导了对边缘群体的重视和关注,和谐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建立在物种之间的关心,爱护和信任的基础上,人类和自然是和谐共处,人与人、男人与女人都是相互关心的关系,而不是统治与被统治、施虐和被施虐的关系。
二.敬畏生命—无声的反抗
施韦兹(A.Schweitzer)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在生态伦理学上是第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提出了自然中心主义伦理学的观点。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1923)书中,施韦兹提出了要敬畏所有的生命,书里提到一切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哪怕是最低等的生物也是一样,所以人类要学会敬畏一切生命,因为生命都有着渴望生命,害怕死亡,追求幸福的共同认知。 “善待动物与善待人类是绝对相同的伦理要求。” 泰勒(P.Taylor)是美国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施韦兹的生态伦理思想,要尊重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郝蒂和猫的命运都十分的悲惨,她们都是被人遗弃的,没人关心和同情的,挣扎于生死边缘线上的同病相怜者,但是她们都勇敢面对生活,自立自强,努力追寻生存的契机,无论现实生活多么的悲惨,她们都没轻言放弃。郝蒂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她还不断的给自己找工作,她从各家各户收买或者乞讨旧衣服,然后把旧衣服卖给衣摊和旧货店,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来为维持生计,养活她和猫。郝蒂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活,她的房间里永远堆满了鲜艳的旧衣裳,她用一条旧花边装饰旧衣裳,或是刺绣品和串珠来装点,郝蒂闲暇之余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打发着时间的寂寞和生命的空虚。即使到了郝蒂身体病重的时候,她也没有绝望,“当这滚烫的甜水流进她体内时,她感到自己也许能活过这个冬天。”“她已经在脑子里勾掉了冬天的存在及其致人死命的气候,仿佛春天即将到来”。猫和郝蒂一样,也非常独立,“当它吃腻了罐头猫食或郝蒂喂它的面包和袋袋肉汁的时候,便自己去捉鸽子吃,”。当郝蒂死后,猫到处躲避抓捕,努力的生存下去,但是最后还是被人给捉到了,文中写到:“你是个老兵了,对吧?一个十足的厉害角色,一个十足的老流浪汉。”猫已经尽力了。
郝蒂和猫对生命渴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让我们心生敬畏,虽然她们的生命是卑微的,渺小的,但是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命运进行抗争,拯救自己,这种对生命的救赎也是对男权社会的抗争,虽然力量很微不足道,但是它的存在也宣告了正义的力量。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自然的尊重也反应了莱辛的生态伦理观。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生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命运,才会要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对待其他所有的一切生命。
三.结语
莱辛笔下的郝蒂是一个有爱心并且坚强独立的女性,她渴望自由,明白子女的想法,所以宁愿自己选择和猫一起流浪生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亲情的缺失,郝蒂生活的孤独,让我们不仅要思考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莱辛的《老妇与猫》深切的关注了女性的生存环境以及女性和社会、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尤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和自然受到压迫,失去话语权的悲惨状态。郝蒂有梦想有追求,猫渴望着生命,但是她们都没有能力逃脱命运的归宿。通过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无处安身的流浪猫的的生活,莱辛警示着世人,她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多元的、复杂的和稳定的生态文化,各物种间彼此关爱,呈现和谐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2. 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3. 南宫梅芳等:《生态女性主义:性别、文化与自然的文学解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4. 王晓丹:《猫,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载体——解析多丽丝·莱辛的《特别的猫》》,赤峰学院学报,2010,(7)。
5. 符贞:莱辛《老妇与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5月第3期。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