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化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一、引言
翻译中对作品的风格进行准确忠实的传递是译者忠实于原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影响读者理解和欣赏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
我们对于风格的描述习惯运用诸如“简约”、“明快”、“庄重”、“幽默”、“新奇”、“壮丽”、“华美”等主观性较强的词语来加以形容,这种感受式的描述缺乏客观分析和具体依据。印象性术语也许有助于解释一些风格特征,但缺乏科学依据。(刘宓庆,1999)
文学文体学使我们通过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进行细读、分析、描写和阐释,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特征,客观、具体地理解和分析风格,并在翻译中准确传达和再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征。
秦秀白(2001)、张德禄(2006)、申丹(2002)、刘世生(2006)等国内学者均在自己的著作或文章中提及或论述过前景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他们主要是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明其对文学文本解析尤其是对诗歌语言的阐释作用。叶子南(2001)曾建议将“前景化”运用到翻译上,使其成为译者翻译过程中可以有效使用的工具。
二、前景化概念与发展
(一)俄国形式主义和前景化
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literariness)。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和表达方式才使得文学语言能产生艺术效果,以期待用一种令人感到新奇、新鲜、陌生的手法带着人们去认识和感受世界。这种“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功能能够打破读者理解和接受日常语言时的“自动化”(automatization),使人们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中惊醒,以便去感知语言的艺术。
(二)布拉格结构主义和前景化
“前景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由穆卡洛夫斯基在1964年正在其发表的文章《标准的语言与诗歌语言》中首先提出,原文为“aktuatisace”(捷克语),加文(P. Garvin)在翻译该文时将其翻译为“前景化”(foregrounding)。穆氏在上述一文中指出,“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是对一种行为的“非自动化”。客观来讲,“自动化”能使事件“程式化”,“前景化”则是对“程式”的“违背”。穆氏认为,标准语言构成诗歌语言(Poetic language)(即文学语言或诗学语言)的“背景”, 他认为前景化就是对标准常规的系统违反,是新颖的、引人注目的。常规语言和日常用语使语言变得“自动化”和“惯例化”。这种自动化和惯例化模式削弱了人们对于语言表达和艺术美的欣赏,时间长了就会对人的感觉产生一种麻醉效力。若要消除这种效力,就要颠倒习惯化,“损坏”习以为常的东西,使其变得前景化。
穆卡洛夫斯基主要强调文学作品中变异(Deviation)的方面,而雅各布森(Jacobson)则从另一角度提出 projection theory,强调了“前景化”这一概念的另一方面---平行结构 ( Parallelism)。雅各布森(1960)的“投射说”认为“语言的诗学功能将等价原则从选择轴投射到组合轴。”他认为诗学功能取决于诗歌信息的语言组成结构:选择(selection)和组合(combination)。这对术语的理论基础其实来源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Saussure)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换言之,雅各布森认为,诗歌信息的表层不仅有符号间的聚合关系,还有组合关系。例如,诗歌中大量存在的尾韵、头韵、音步、反复、排比等成分,使诗歌语言有别于一般的标准语言。
(三)英国文体学和前景化
英国语言学家和文体学家Leech(1966)在雅各布森的“投射说”基础上,将前景化分为两类:组合前景化和聚合前景化,前者也称为“平行结构”;后者也称为“变异”或“偏离”。(Wales:1989)“组合前景化”依靠组合原则,比如诗人在横向组合关系线性组织的不同位置上重复选择使用同一语言成分,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期待着在这些位置上会出现某些变化。“聚合前景化”则依靠常规外的语言成分加以实现。换言之,语言使用中超出常规的变异现象(Deviation)是聚合前景化的主要标志;而重复作出相同选择的平行结构现象(parallelism)是组合前景化的主要标志。Leech(2001)在他的权威著作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一书中指出,诗歌语言区别于普通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变异性,并在书中第3章介绍了常见的八种变异形式: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变异。
韩礼德(1971)则进一步区别了“foregrounding”(前景化)和“prominence”(显著或突出)两个概念。他指出,显著是具有强调效果的语言现象。并将突出分为两类:否定显著和肯定显著。前者是指违背常规的“失协”(incongruity),后者指偏离统计频率上(超出或低于常规)的“失衡”(deflection)。换言之,前者强调的是质的偏离,类似与Leech讲的变异(deviation);后者强调的是量的偏离,类似于Leech讲的平行(parellelism)。需要说明的是,韩礼德认为,不是所有的显著都是前景化,为此,他提出了“相关准则”(criteria of relevance),只有那些与语篇的整体意义相关的或隐藏着作者或说话人意图的有动因的、有理据的“显著性”才是真正的“前景化”。
三、前景化与文体风格翻译
前景化语言特征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传达、人物刻画、气氛烘托、主题深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成文学作品风格的重要部分,并通过某些具体手段和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加以呈现,研究这些前景化这些实现方式对于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化对文体风格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述:
1. 从语篇分析角度,前景化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表达手段,可以增强语言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例如:
“marriage”按照传统道德理解,指的是男性和女性结成的自然婚姻,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开放,也存在同性之间的婚姻,于是产生了男男之间的婚姻“gayriage”(gay+marriage)和女女之间的婚姻“lesriage”(lesbian+marriage),另外还有如今流行的“拼孩”,英文表达是“mompetition”或“dadpetition”,这些出现的新词有别与常规的语言,造成前景突出效果,生动形象,充满时代气息。
2. 从文体分析角度,前景化是一种文本解析的有效方法,可以分析作品的人物性格、主题意义和表达效果。例如:
Talent Professor Smith has. Money Professor Smith has not.
译文一:才能,史密斯教授有。金钱,史密斯教授没有。
译文二:史密斯教授有才能,但史密斯教授没有钱。
根据传统的英语语法,英语“Talent”和“Money”必须放在谓语动词has(not)的后面,形成“SVO”结构,然而上面这句英文却将这两个词语提到前面,这种偏离常规句法的做法是为了强调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身份。虽然两种译文将原文的语义都传达出来了,但显然译文二更能突显强调的作用。
3. 从心理认知角度,前景化是一个心理体验过程,可以增加阅读的新鲜感和美学感受。例如: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Ezra Pound)
这是庞德模仿日本俳句写的一首短诗,只有一句话,反复推敲,字字经典,没有动词,没有时态,只是几个意向的铺排,意象似乎定格在永恒。这种蒙太奇式的手法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和美学体验感受。
四、前景化对文学翻译研究的启示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暗含于其所表达的内容,更在于其所表达的方式。文学作品的翻译,理所当然,要求译者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内容信息,更需再现出原作者的风格特点。原作者的风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作品中的前景化语言表现出来。因此,译者若想传译原文的风格,则必须仔细甄别前景化语言,体会其目的意图,并以某种方式将其意图转译出来。
叶子南(2001)在其著作中专门用一章内容论述了“语言前景概念在翻译中的应用”,他提醒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两种不同的前景:一种是语言体系不同造成的前景;另一种是原作者刻意安排语言材料造成的前景。这类似于王东风(2004)呼吁译者要分清究竟是两种语言的“差异”还是文体表达的“变异”。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要使用地道的表达将其归化,抹掉前景;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要用前景的方法尽量保留,如果主观肆意抹杀,就会造成文体转换失误。
总之,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具有敏锐的文体意识和风格意识,充分挖掘可译性潜势,保持原文本的异质性和新奇感,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和主观感受,而不能主观回避,或肆意“归化”,从而抹杀原文前景化语言带来的新奇和美感。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