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影音乐

作者:王强,王然来源:《芒种》日期:2015-07-25人气:1279

音乐在现代电影中是不可获取的形式语言之一。在技术尚未成熟时期,虽然电影的叙事内容与音乐往往并不那么和谐与统一,仍有许多电影创作者借助配乐来增强和提升电影的感官吸引力与艺术审美价值。现代技术的发展,使配乐能够与影片的叙事内容和语境氛围很好的融合起来。很多优秀的电影创作者借助音乐的魅力,使影片获得了更加宽广和丰富的审美意境。电影音乐也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类型”音乐。它的创作和表现方式与“纯音乐”作品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原则和发展规律。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和大众消费形式,比其他艺术更加强调受众的接受性。接受美学认为,在文艺作品未进入受众的审美活动前,其艺术价值是潜在的。受众的接受与解读过程,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外显化和具体化。并且,受众的解读过程,也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再创造过程。这一活动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宽影片的审美空间。电影音乐也是如此。电影配乐在影片中的许多审美功能,如,语境氛围的营造、人物形象塑造,抒情达意等,这些效果的实现,都是以观众的选择、接触和审美为基础。配乐的设计与电影的整体审美要求不能貌合神离。否则,即使音乐设计得再唯美,也无法与影片联系起来,进而使其自身和影片的整体审美价值都大打折扣。本文以接受美学为切入点,从电影音乐审美的相对独立性、电影音乐的配合原则,以及电影配乐接受的立体化三方面,分析了电影配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音乐审美的相对独立性

电影音乐不仅具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导演创作时要考虑的是“电影音乐”的问题,而作曲家要考虑的更多的是“电影中的音乐”的问题。电音音乐在现代影片中,其审美的相对独立性越发显现。

主题音乐是体现电影音乐审美相对独立性的典型配乐形式。如,《泰坦尼克号》中,影片配乐由詹姆斯·霍纳担纲。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一度不想给影片添加主题曲,但是在霍纳的主持下,卡梅隆最终同意了主题曲的使用。在《泰坦尼克号》中,影片的主题曲可以说是电影音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典范。由席琳·迪翁演唱的《My heart will go on》至今仍在街头巷尾传唱,足见其影响力之深刻。影片开场片段中,画面如同一幅发黄的老照片,在南安普顿港口即将起航的泰坦尼克号旁,人群涌动,船上的人与岸上的人相互挥手,整个港口洋溢着兴奋,也伴随着离愁别绪。此时,背景中响起了《My heart will go on》的主题曲,在风笛声中,歌词被巧妙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啊”音形成的哼唱。音乐舒缓,而风笛中则透露苏格兰高地特有的苍凉之感,为影片奠定了悲情的基调。在片中,主题曲数次响起,形成强调作用。但主题曲始终以乐曲形式展现,没有歌词。影片结尾,杰克沉入海底,而老年萝斯则将“海洋之心”丢入了海中陪伴杰克,全片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字幕中,由席琳·迪翁演唱的主题曲引爆了全场情绪,使观众沉浸在梦幻般的爱情悲剧中久久难以自拔。《My heart will go on》随着影片的热映,火遍全球。即使是在若干年后,听到那动人的曲调和席琳·迪翁的天籁之音,人们仍会联想到杰克与萝斯的悲壮爱情,足见电影音乐审美的相对独立性。

二、电影音乐的配合原则

音乐在诠释情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或舒缓或充满激情的音乐响起,总会让人产生情感的带入。电影音乐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往往要与电影画面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在全片结束后,电影音乐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播放字幕的阶段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因此,如何与画面相配合,就成了电影音乐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大体上来说,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可分为两种方式,即: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

首先,电影音乐常常与画面同步,构成两者天衣无缝的配合,从而使观众在试听上形成美的享受。如,影片《为奴十二年》中,黑人音乐作为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会出现影片中。当埃德温·艾普斯种植园中的老黑奴埃布拉姆在摘棉花时倒下后,所罗门和其他两个黑奴将老人家安葬。埃布拉姆是其他黑奴口中的叔叔,他非常照顾那些黑奴小孩儿,如今他们都已成年,成为种植园中的主力。此时画面变化为特写镜头,一个老年黑人妇女的硕大脸庞占据了几乎整个画面,在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的情况下,她开始了歌唱,而她歌唱的形式正是黑人的灵歌。她边唱边拍手打着节拍,当她唱到“roll,Jordan,roll”时,其他黑人开始跟着合唱。围绕在老妇人周围的黑人,每个都在拍手,并且摇头晃脑的跟着唱,只有所罗门紧闭着嘴唇。画面中所罗门面容悲戚,但他还是没有开口,而背景中则是其他黑人的合唱。在这哀伤的氛围中,所罗门的情绪无处发泄,他终于跟唱了起来。起初他只是微微张开嘴唱,渐渐地,他高声合唱,而此时音乐中的男声部也加入了所罗门的音色。随着所罗门声音的渐强,他的头也开始随着节奏摆动起来,直至那歌声滑向遥远的天空。

此外,电影音乐还可以从反面对画面形成衬托,从而形成音画相反相成的配合方式。此种情况下,音乐所提供的情绪与画面刚好相反。在音乐画面的强烈反差下,观众体验到带有矛盾冲突的情绪氛围,从矛盾中对剧情的理解更加深入。如《辛德勒的名单》

 

三、电影配乐接受的立体化

    电影配乐带给观众的审美享受往往不是单一的和同一层面上的,而是立体的和丰富的。不但存在着视觉审美、情感抒发,以及精神体悟等多层次的体验,不同的配乐形式,也能够带给读者以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些审美感受也并非单独产生作用的,而体现为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

一方面,就主题音乐来说,它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是立体性的,是超越了“纯音乐”的审美体验的。如,《加勒比海盗》中,汉斯·季默的配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影片的主题音乐,每次都在主角出场或是影片高潮到来时恰当的响起,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氛围。纵观《加勒比海盗》系列影片,杰克船长无疑是其中铁打的主角,也是对观众产生深深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杰克的出场一定要辅以主题音乐,这样才有男一号的范儿。在《黑珍珠号的诅咒》中,杰克在桅杆上的第一次亮相,就伴随着主题音乐。只不过,这段音乐被精心的改编,可以说是主题音乐的变奏版。其中加入了一些充满谐趣的滑音,并且在音乐中加入了码头上搬运工人的嘈杂声,以及绵羊的咩咩声,使杰克的出场音乐充满了欢乐。此后,凡是电影中出现浩大的场面,如壮观的海战等场景,主题音乐必定会适时响起。宏大的交响乐与壮观的场景搭配得天衣无缝,使观众沉浸在充满美感的视听享受中。

另一方面,除了主题音乐外,场景音乐也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场景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叙事背景、烘托场景氛围,也对影片的主题具有揭示性作用。黑格尔在《美学》中曾反复强调“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趣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如《寻龙高手》中,场景音乐的表现就极其出色。不仅有力的烘托出场景氛围,也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审美激情。当希卡普用鳗鱼吓退能喷出毒雾的丑陋双头龙时,他的小把戏使所有小伙伴目瞪口呆。此时,希卡普潇洒的挥挥手,说自己还有事要做,就闪人了。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背景中的鼓声响起。这激动人心的前奏,带给观众欢快的情感氛围。继而弦乐不断上升,使快乐的情绪进一步蔓延开来。希卡普带着他做好的鞍子追着夜煞,而夜煞则开玩笑似的在前边跑。终于将鞍子固定好后,希卡普驾驭者夜煞开始了飞翔。随着希卡普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尝试,音乐中充满了谐趣的调调。而希卡普也在此期间,发现了众多龙特有的弱点。他就利用这些弱点来对付训练场中的龙,弄得小伙伴都崇拜不已。当希卡普终于实验成功,他和夜煞一起翱翔天际,美妙的天际之境就在希卡普的身边。但夜煞冲得太高,导致希卡普从其背上松脱,好不容易希卡普重新回到了龙背,此时面对的是十分紧急的场面。嶙峋的怪石群峰突起,希卡普也丢掉了他的驾驭指南,凭借感觉来操控夜煞的尾部,不断躲过惊现的场景,人与龙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交响乐在此处也达到了高潮。

综上,接受美学认为,观众是作品的积极解读者和审美再创造者。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格外强调观众的接受。电影音乐能够丰富和拓展影片的审美空间。在电影配乐上,能够满足和超越观众审美期待,是提升一部影片审美价值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