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苦难的慰藉者和受害者
余华作品中的儿童除了是暴力的是孤独的,还有一部分是很乖巧懂事的,成为了这个苦难社会的慰藉者。看到他们你仿佛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与人性的一点点温情。
这样的温情在作品《活着》里,作家对凤霞、有庆,苦根的描写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的淳朴、懂事、孝顺、勤劳和善良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福贵因为赌博,输掉了全部的家产,还气死了自己的爸爸,为了养家糊口,以前锦衣玉食的地主福贵,只得自己下地种田;债主追债他们一家人只得从砖瓦房搬到茅屋里去住,为了不让家里人更伤心难过凤霞照样是高高兴兴;凤霞非常照顾弟弟,因为家里穷,凤霞为了让有庆上学,只能牺牲自己,被家里送给其他人家。在被送走几个月后,凤霞因想念家人半夜跑回家,专门看着弟弟有庆睡觉好一会,她才去睡;后来母亲生病,干不了活,凤霞和父亲一起承担起田里和家里的活;她渴望爱情和婚姻,但是婚后只经历了短暂的幸福,后因难产医院里死了。她困苦与幸福交织的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读者。而有庆同样也是那么的乖巧可人,让人怜悯:有庆得知姐姐为了让他上学被送给了别人,便哭闹着只要姐姐不要上学;为了给家里赚取生活费和节省路费,每天天未亮就来割草喂羊,然后来回跑50多里路去上学;后来大锅饭有庆的两只羊被村里收走了,但他仍然每天都把割好的草送去喂他的羊,每天放学还赶去抱抱它们;后来有庆为了给县长夫人捐血被抽血过多而死。这些点点滴滴都透露着这个孩子的善良和懂事,然而命运却对这个懂事的孩子没有一丝的怜悯与同情,却相反的早早夺去他幼小的生命。
凤霞、有庆、苦根这些儿童形象折射出这个社会人的生存境遇的苦难与凄惨。当代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一类少年形象确实能带给人们持久的感动与震撼。
儿童在作品中作为叙事的一个主体,他们本应是单纯和天真的代名词,但是余华笔下的他们却显得与众不同,他通过儿童的视角,揭示了成人所难以体察的生存世界,并在儿童形象的描写中,一种对儿童现实状态的批判与反思也在文中不自觉的表露,让人看出了很多成人世界里看不到的黑暗与苦难,再现着生活的原貌。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