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味”是历史课的根
文化史教学把握不当容易变为文化、艺术鉴赏课。历史课区别于文学欣赏课、艺术欣赏课的地方就在于两点:一是历史即过程。历史课将文学艺术史视为一个过程,所以要分析文学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流变的过程,探究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二是重历史内涵。要透过文学艺术的种种现象,分析其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史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知道多少文化常识,而在于了解文化流变传承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学习社会变迁中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所以,文化史教学必须留住历史课堂的“根”,体现“历史味”。
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汉字与书法”一课为例,要上出“历史味”,关键在于讲清楚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演变脉络和历史影响等要素。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书法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渲染历史味。丰富的汉字字形和庞大的汉字数量提供了材料;知识群体的出现具备了动力;士人群体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乃主观因素;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客观条件等。其次要引导学生梳理由汉字到书法的演变过程,凸显历史味。对于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作品略作点拨即可,以免喧宾夺主。这样处理就可以淡化书法的艺术性而凸显演变过程的历史性。三是要引导学生总结汉字演变为书法的影响,强化历史味。
文化史教学突出“历史味”,一定要强调立足教材基础,关注历史要素,观点新颖简明,凸显历史特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要讲背景,因为时代背景决定了文学和艺术的特色;要讲过程,因为文学、艺术的变迁本身就是历史;要讲影响,因为文学、艺术成就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要讲时代性,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每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要讲民族性,因为文学艺术反映不同民族的性格、心理。这样的历史课就能力避艺术鉴赏性,体现十足的“历史味”。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