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和书写形式的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语言变异是对现有语言规则的偏离和违反,目的是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感情思想,表现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语音和书写形式的的变异具体表现为头韵、词尾相似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无切分句和多切分句的应有等,译文只有对其充分表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语音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语音舒缓而笼罩着淡淡的忧伤,小说中多用/f/、/s/、/t/等清辅音使小说整体上舒缓淡然,同时也运用一些声音上能产生特殊语音效果的词语使声音上带有美感。
头韵指一个句子中,由于相邻的词的首字母发音相同产生的音韵。小说中很多段落都可以看到头韵的运用,增强小说的艺术感和美感,如budding buddhists、frail fresh、silent soul、swinging swaying censer等。翻译过程中,翻译头韵应用声母相同或相似的词组进行翻译,才能使语言上更具美感。
原文:“…as she held out her reeking withered right hand under its fringe of shawl,he bent lower towards her,saddened and soothed by her voice…”
译文:她从披巾边底下举起干枯且沾着油迹的手,他向老妇人矮下身时,听到她的声音哀伤又安慰。
原文中作者描述了干枯而沾满油迹的手,以及主人公不得不欠身倾听的动作,以及由这个动作引起的哀伤,也包含了他对老妇人引发的情感变化,这种变化在头韵saddened and soothed中得以表现,这里运用了连续两个清辅音/s/,将主人公微妙的情绪得以完美展现。译文中对头韵进行了微妙的处理把头韵翻译成既哀伤又安慰,用低缓平和音的哀和安,表现主人公当时的细微的伤感。这种细微的头韵的运用更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翻译时把握好这种细微支出才能不丢失原著的艺术美感和音乐美感。
这句不长的景物描写的veiled、panes、naked、faintly、away、three等元音相似的词连续出现使听觉上有了连续感和美感,是作者的思想得到蔓延。译文的轻裹、穿过、赤裸、微弱等起到了原文的类音效果,保留了原作的韵味,产生柔和而延续的音韵之美。
除了以上特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词尾相似的运用是另一个明显特征的语音变异,是词尾相似以相同或者相似的后缀作为词尾,使听众感受到韵律感,
(二)无切分句的书写变异及其在译文中的再现
一般的书写每行均用大写字母开头,而书写变异打破了这一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的书写手法,在该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无切分与多处切分句,简言之是对标点符号的非正常使用。在该作品中,乔伊斯熟练的运用了意识流手法,而无切分句便是其中最好的一种。它是由多个长句串联组成,这些长句中间没有标点,令人感到情绪毫无阻拦的倾泻而下,更能形象的表现原著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赋予作品一种特有的美感。
同时,在该作品的人物对话方面,作者亦多次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故意将独立的句子融合为一个长句来表现,将原本精炼的短句子进行延长,虽然增加了阅读难度,却有利于延长审美时间,更完美一的呈现小说的思想情感。如作品中的主人公听到神父讲述关于地狱恐怖的布道时,主人公内心是非常害怕的,他想到了自己所犯的罪过,此时作者便通过使用无切分句对其心理世界进行描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译文中对其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审美要求及听众的思维习惯,尽可能展现原文中无切分句的变异形式,避免翻译中减弱这种变异带来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更好的展现小说人物的情感与思想。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