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神秘崖》暗示手法的叙事艺术
女作家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坛很有影响,她的文品在美国文坛以具有艺术良知的持守者和道德勇气的体现者而被称道,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坛获取了文学中的“珍珠”之美誉。凯瑟的创作生涯始于1912年,当她的处女作被当地报纸刊载出后,她放弃了自己要学医的志向,转而学文科。在读书期间就频频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戏剧、音乐评论和书评,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内布拉斯加报》的全职记者和评论人,后来在《家庭月刊》做了两年编辑,再随后一边做业余英文教师,一边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可窥见亨利‘詹姆斯的风格,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开始选取其所熟悉的美国西部生活的题材,揭露和抨击美国西部文明进程中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1944年,在身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时,获得该院最高奖的金奖。历数凯瑟的佳作很为琳琅满目,拥有《雕刻家的葬礼》《啊,拓荒者》《亚历山大的桥》《大主教之死》……等六十余篇。凯瑟认为,艺术创作的暗示手法很重要,可砍掉一切俗套和细枝末节的赘述,给出暗示和凭借一种抒情的力量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而很能够体现其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的作品恰恰可以通过《神秘崖》这部短篇小说反映出来。
一、由故事的背景和梗概体会小说篇名对所要表现的故事主旨的暗示
小说篇名《神秘崖》,这个篇名无疑是高度浓缩的,仅仅三字而已。但由这个浓缩的篇名所暗示出的蕴义则体现出作家对社会发展状态也即人类生存方式的美好预测和期待的视角和体悟,暗示神秘崖之所也即乡村生活的淳朴,人与自然可以处于和谐的状态下,这里才是人类美好生存之处,而神秘恰恰代表人类还未能完全认知的意味,因为神秘,其中的美好尚需要人类去体验去挖掘去认可;因为神秘,有可能被现实生活中人类的道德堕落,物欲横流,无度开发城市的影响所不被追求,所任意狀害,乃至抛弃,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对自己的捉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倒退。这样的暗示并非是仅仅能够品味小说篇名就可以把握的,自然要通过阅读小说的全部内容后才会感悟得到。那么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故事的社会背景:小说问世的社会背景是二十世纪的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正是在那个时代,美国的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科技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物质成为社会的决定性力量。生活在新旧体制交替节点的人们唯利是图,自私自利,道德观念滑坡,唯金钱和享乐为追求,生活行为荒诞,生活作风放荡、生活方式腐化堕落,思想空虚、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同为美国国度度,生活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西部人们尚没有享受到东部人们的生活水平,东部人们那种思想和行为上的劣性对他们的熏染不多,他们辛勤劳作,简朴尚德,相互礼让,过着安稳祥和自得其乐的生活。尽管西部人也处于社会转型的节点上,但相对于率先迈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东部人相比,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享乐程度不如东部人,可他们的民风和社会环境带给人的舒适度和谐度是好于东部人的。但美国社会的发展毕竟会以东部的发展趋势和生活方式为主导,西部人现下宁静、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必定会打破,他们多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必将会成为逝去的天堂。且正是在当时,一战的阴霾也让人们担心失去现有的生活环境,所以,感伤的情绪在西部人群中蔓延。凯瑟所居住的内华达斯加州地处西部,她对西部人和西部的社会环境充满惜爱的情感,她将自己和西部人处于新旧两个世界的夹缝中不能自己,但还想要保留旧有秩序,强烈拒绝现代世界中劣迹的影响的情感寄寓于故事的描摹中,将她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描绘成过去时的神秘崖,既类似欧洲传统中的“乌托邦”的幻想,也类似中国的“桃花源”,想要构筑能够给予人们恬淡温馨、互爱互助的社会形态,这里表现了人类生存愿望,也旨在探寻人类生活的真谛和最美好的生存方式。因而她的作品有着可以品味的暗示倾向,即对旧有世界的留恋眷念和对新世界的谴责鞭挞。
一般说来,守旧的必定是落后的,求新的必定是进步的,所以,凯瑟的这样的创作立场备受争议,但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片面的,凯瑟这样的创作立场更深刻和更准确地立意分明是在惊呼人们和社会对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物质世界在丰富而自然世界在被破坏、人的物欲在满足而人的品质在下降的社会现实给予关注和整治。
故事梗概:六个小男孩在河边露营,夜晚的星空闪烁,孩子们欢乐的交谈,彼此分享着自由和快乐的情绪。一个小男孩在伙伴们兴致极高时开始讲故事,说是在一个神秘的悬崖上,住着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部落中的人们相互间很友好,过着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生活。他们每天人在悬崖上住着,食物要到悬崖下的丛林中通过打猎来获得,他们每天从崖上放下绳梯,年轻的男人们从绳梯下到地面,猎到能够满足部落人食用一天的猎物后,再从绳梯攀爬回崖上,将猎取来的食物和部落里的男女老少一起分享。然而有一天,另一个族群的人撞上了打猎归来的人们,他们不由分说地屠杀了所有的打猎人,还割断了崖上垂下的绳梯。,悬崖上的人都是些老弱病残者,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幅惨景,却无能为力下到悬崖下抢救亲人,他们最后全部因为没有食物饿死了。富有强烈好奇心和同情心的孩子们听后都陷入悲伤的情绪中,其中的一个孩子提出,不如大家都去那处神秘崖上看看,随即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约好找个时间一同去攀爬神秘崖。时光荏苒,多年过去,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并分居各处,再次相聚后昔日的话题被重提,只不过是相视一笑,那时的义愤和冲动已经不再。看似只不过是在讲一个友情的往事,或称之为成长中的往事,但细细品来,故事的内涵不就是在暗示现在时的人们吗?曾经的印第安部落里的人们生活的十分惬意,是入侵者葬送了他们和谐快乐的生活;曾经的孩子们是那样的怀有正义感,然而时过境迁后还有哪个会为故事中惨遭涂炭的人们的命运所担心呢?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只不过是在意着自己,关顾着自己罢了,昔日的人情世风已经不再。
细细思量,小说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梗概中暗示手法的使用,分明是在力图让读者从故事中感受到,唯有和平、安宁才是人类美好生存方式的标志和象征。因为暗示手法的使用,将作家所要传达的思想蕴含于字里行间,读者的感受是通过故事中所传递的因果信息感受到的,所以这种感受更真实,更发人深省。
二、由描情状物言理的手法和结果体会暗示手法的妙用
暗示手法在小说中的妙用表现出女性作家观察描摹事物的细腻、传达沟通信息阐述思想的敏锐、谋篇结构的严谨、善于从孩童和女性视角来观察和归结事物并抒发感情的风格。
将暗示的手法运用于叙事的平实和突兀的变幻间。作家对故事的叙述是由散淡的事件交待、人物的介绍、对话的记叙这样的事件发展过程中展开的,但就是在这样平实的叙述中分明藏有暗示的玄机,如故事中的人物是六个孩子,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绝对不会是成熟的定格期,而人的成熟必定会从儿时走向成年,儿时的一些事情虽然很幼稚很天真,但都是没有经过掩饰和伪装的真实。故事的开头是由六个孩子的故事来切入的,这就不言而喻地申明了作家在以故事来表现和讨论社会现实问题时,是持有真实和虚伪的比较标准的,这个真实就是已经被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下的虚伪所要抛弃的过去的真实;尽管儿时的人不成熟,但儿时的一切绝对不能够都是否定的,社会也同理,现代社会虽然在进步,但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的一切,好的优秀的成分还是要保留和继承。当儿时的小伙伴们谈到神秘的悬崖,和在这里所发生的神秘故事,暗示的意味不再平实,而是显得突兀起来,突兀神秘崖的过去曾经的美好是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的,暗示现代社会形态比之不如,突兀的暗示表现在对新旧社会体制转型时人类生存状态改变前后的反思,在孰优孰劣中折射出虽然美好的过去已经化为回忆,但余香在手,仍犹可回味。
将暗示的手法运用于回味和点拨的意蕴中。有比较才有鉴别,凯瑟将暗示的手法运用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的问题上,也即她并未直白地道处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而是将这样的观点暗示给故事中的画面,如对纯朴的乡村生活,养眼养心的田园风光的细腻描写,可见到河流的清澈,山崖的秀美,村落的静谧,乡民的淳朴,生活的恬淡,环境的温馨,自然保留着秀美的风貌,人和自然相互关照、和谐平衡,这种生存状态无疑是凯瑟本人的生态观,是在表现她对自然本真的热爱与回归思想,这也是故事所要透视出的主题之一。将孩子们置身于野外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嬉戏和讲述、倾听、向往印第安部落的生存状态,将一幅由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生态景观呈现出来,暗示人是属于自然怀抱中的人,人不能破坏和背弃自然规律,人只能是自然之子,因为生命源于自然,终于自然,在自然中获得生存乐趣,在自然这个须臾离不开的伙伴的观照下繁衍生息。
在作者的暗示下,战争成为印第安种族灭绝的罪魁祸首。因欧洲人移居美洲抢占印第安人家园,使得印第安人平静的自然生活状态被打破,他们的家园被占领,他们的生活资料被剥夺,他们的同胞被屠杀,战争将人类置于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的境遇。无论是哪一个种族都共属于人类这个大家庭之中,人类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彼此珍惜、互帮互助,就如同生活在神秘崖上的印第安部落中的生活情境那样。所以,人类必须远离战争,维护和平,这样的观点道出的信息分明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尊崇,对和平自由的宣扬及热爱。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