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白鲸》体现出救赎的途径

作者:黎畅来源:《芒种》日期:2015-08-20人气:1499

    救赎并非是人的道德和理性的要求,而是一种精神的要求。人若想重获新生,就要从精神层面去突破。从小说《白鲸》的救赎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就是以精神为起点,逐步深入到信仰层面,凭借对自我救赎可能性的分析,来烘托出救赎的宗教内涵,从而实现对救赎途径的追寻。

(一)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作者以小说主人公亚哈船长为自我救赎的范例,来分析自我救赎的可能性。自我救赎是不通过外在的任何力量进行自我拯救,其否定自义,即自身的“罪”和上帝的“义”,凭借个人坚定的意志来完成。

    人成为他者的奴隶建立在自我奴隶的基础之上,这使人无法看清自己的现状。小说《白鲸》中的主人公亚哈船长始终都否定自身的罪和上帝的义,同时这种观念承启了他所有的演绎,并且是他完成自我救赎的基石。亚哈将自己所蒙受的一切痛苦强加于外在因素,导致外 因成为了他仅有的强敌,亚哈想要的救赎是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击垮这种外因的压制,从而他不肯面对自己的固执、自大、莽撞以及疯狂,不承认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意识的,甚至,他将心中的怨恨全部归结为自然所赐,认为海洋是凶险的象征,白鲸是无法预知的恶意,如此,亚哈将他与白鲸的博弈看成是他的救赎。自我中心主义者不仅受自我奴役,而且也受自我视角中的外界环境的奴役。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博弈,事实上是人与自我关系的延伸,如同亚哈与白鲸,而大副斯达巴克的声音是理性的,不过这声音没有辐射到亚哈的疯狂,进一步突显了亚哈逻辑的坚固,渲染了亚哈固执己见的自义形象。不过深入分析,自义者恰恰是最软弱的,因为自义者无法面对人性的有限性,囿于僵死。

    意志能够调和人的情感与理智,人们都是依靠意志来完成所选择的可能性。小说主人公亚哈的自我救赎就是凭借他坚定无比的意志来完成的。亚哈的意志,将其本有的善良、灵魂、肉体甚至是生命完全异化为复仇,已经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况。《白鲸》中作者以多个意象来烘托亚哈坚定的意志,钉在桅杆上的金币、暴风雨夜的电光以及神秘的费达拉和同伴。这些意象从不同的角度坚定了亚哈的个人意志,亚哈追捕莫比的过程也是其意志对自我救赎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气候、洋流、风暴和疾病等,这些恶劣的生存环境都成为了对意志的磨练,不过对于亚哈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寻找莫比的位置,这除了要有精湛的航行技巧外,还必须要具备坚定不移的意志力。除了自然因素的限制,还涉及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佩廓德号上的水手是道德薄弱人群组成,他们的目的是捕鲸获利,对于这些人来说,亚哈能够领导他们共同效力于他的复仇意志,非常难得,并且这种意志满足了他的期盼,成功地追踪到莫比,直至最后。亚哈与莫比在最后的抗衡中进入了救赎的最后阶段,这时使他坚持到底的正是他的意志力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小说主人公亚哈凭借着坚毅的意志赋予自己动力和希望,不过“自我救赎”终究只是憧憬,因为亚哈否决了信仰,否决了生命意志的对立化,只能走向灭亡,作者也以此来否定自我救赎的方式。

    “自我救赎”必须要有他者的扶持,不然不仅会以失败告终,还会切断了他救的途径。小说主人公亚哈希望在与白鲸莫比的博弈中进行自我救赎,最终以死亡结束,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呈现亚哈自救的结果,折射出作者对自救持否定态度。亚哈沉入深海,不仅是肉体的死亡,更代表着精神的堕落,亚哈认为是莫比引起的一切,而复仇的心理才是他苦难的根源,并成为他灵魂的枷锁。这种坚定的意志使他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自救。作者对亚哈的批判,不仅暗示了个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进行救赎的,而且还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美国社会像小说主人公亚哈一样错谬的理性观,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指出救赎必要要获得“他救”的支持。

(二)救赎的宗教内涵

    作者梅尔维尔通过《白鲸》主人公亚哈式的自我救赎来印证人无法以自义及意志进行自我救赎,应从哲学角度予以追寻。因此,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以实玛利和魁魁格,他们的救赎所追寻的就是信仰。作者让以实玛利在佩廓德号的航程中与魁魁格成为朋友,一起探寻生命的奥秘,并且在敬仰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从而实现救赎。

    这里所指的敬仰,与作者受到信仰的熏陶有着很大的关联,具有宗教含义。《白鲸》中的以实玛利和魁魁格是作者探析敬仰的工具,是尊重的态度和自我的舍弃,两个人的宗教救赎都是建立在敬仰之上的。魁魁格的敬仰体现在他对约约的尊崇,这个瘦弱的约约与魁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以此来烘托魁魁格的纯朴。梅尔维尔借助魁魁格向约约履行斋戒等宗教义务,体现了约约对魁魁格多方向的引导。魁魁格信守承诺,控制饮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拂拭自己的思想意念,舍去自我去追寻超越状态。真正的敬仰是对至高真理的探知,不自高自大,有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判断能力。小说中的魁魁格就是通过斋戒来释放积压在体内的超然力量,从而实现对灵魂的净化和自我超越。小说《白鲸》中的的魁魁格是作者对敬仰的诠释,强调人类必须要建立在超越力量的敬仰之上才能够完成救赎。

    以实玛利对莫比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他人之上,在佩廓德号上,以实玛利逐渐对莫比予以独立思考。他发现莫比有一种无法触及的力量,强大又无法控制,充满了复杂性。他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共处的关系,并非大自然的主宰者,因此,人类并不能完全探索到宇宙的奥妙之处。只有心存敬仰,才会在周而复始又盘根错节的宇宙中生存。作者通过以实玛利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佩廓德号的整个航程,而以实玛利在航程中的不断探寻时所形成的敬仰,成为了他获得救赎的本原。

    在对宇宙心存敬仰的背景下,人们了解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与命运抗衡,大方的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追寻真理的引领,从而,救赎指向真理。人与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小说中的魁魁格纯朴、谦卑,并多次救人,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救赎者。魁魁格的救赎并非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单纯的出于同情,这种同情甚至是以牺牲自我为前提,使爱战胜了所有的利益而成为中心。他不在乎他人的反应,是否给予回馈,但却影响着被救者,这与基督教提倡的上帝恩典之爱殊途同归。以实玛利借助于魁魁格的棺材得救,是对死亡的超越所赐予的生命的救赎。

    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佩廓德号的全体船员都葬身于大海,只有以实玛利一人得救,可以解释为他的侥幸,也可以是源于作者心存期盼的体现。全船覆灭的结局是主人公亚哈进行自我救赎的失败,以实玛利得救的结局是宗教救赎的体现,同时魁魁格死亡的结局也诠释了超越死亡的另一种救赎。作者洞察到救赎的宗教内涵中对死亡的超越,揭示了人性恐惧死亡的困境,宗教中对宇宙的敬仰使人与生存紧紧相连。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