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增值的几个关健词-新闻传播
一、电视剧产业化供需渠道的畅通化。
从2011年元月开始,湖南卫视连续推出两部自制剧《一不小心爱上你》和《宫》,就这两部剧的艺术品质来说,应该在众多新剧中不应算最佳之作,但它们的收视却都在全国收视市场同时段排名第一。要明白这其中的成功所在,其实很简单,这两部剧是湖南卫视根据频道自身的观众结构量身定制的,这种类型化的定制方法使供需、制播双方共同受益。
长期以来,业界不少人在埋怨,全国每年生产电视剧有上万集,走入市场的虽然有80%左右,但收视率好的却只有20%左右,赚到了钱的却寥寥无几。而且,电视剧投资成本逐年加高,产品囤积也随之加高。如果要明了这其中的问题所在,供需双方的渠道不通畅是关健。
一般来讲,商品决定需求的因素有四个:商品的价格、替代性互补性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偏好,而电视剧作为特殊的媒介准公共产品则主要是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同时作为可重复性消费的内容产品,电视剧在受众的扩展上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性。因此制播双方要精准把握受众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受众并提高受众质量。
在我国,电视事业飞速发展,从某种意义来理解,已经成为电视大国,而作为一个电视大国来讲,频道的类型化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是其主要标志之一。就以湖南卫视为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逐步形成了以青少年为受众主体的类型化频道,如该频道2011年元月连续开播的《一不小心爱上你》、《宫》两部剧,前者在索福瑞全国25测量仪城市中同时段排名第一,平均份额达到5.85%,后者不但在索福瑞全国25测量仪城市中同时段排名第一,平均份额达到10.63%,而且最高份额直冲16.74%,不但成为湖南卫视自制剧收视之最,在全国市场电视剧中也名列前茅。但是,可以武断的说,这两部剧如果换一个播出平台,其收视反应就不会如此了,而反过来从湖南卫视目前培育的收视环境来看,无论播出何种类型的精品剧,也不会具有播出青春偶像剧这种高优越感了。因此,湖南卫视在购剧市场上最明显的表示就是一定要拥有适合自己频道受众的类型剧,“量身定做”的购剧理念目前已被许多媒体所接受。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制作公司如果能顺利找到需要自己产品的播出平台,那么供需渠道的畅通化就容易解决了。而解决了供需渠道的畅通化问题,电视剧市场就会活跃,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就不言而喻了。
二、电视剧产业化制作市场的系统化。
国外许多节目制作公司,不管是生产影视剧还是纪录片,大部份公司人员数量远不及国内同类公司,有的公司甚至仅有老总和财务人员。相比我们国内公司健全的体制以及庞大的团队来看,国外公司是怎样存活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国外影视剧产业的系统化程度已经很高。如在国外,大部份制作公司不需要拥有技术设备,因为专营技术设备的公司遍地都是,各种类型样样俱全,节目制作公司只要根据每个项目的需要去进行租赁就可以进行日常工作了。而我们国内许多制作公司,往往受到资金的拖累,其中有部份原因是设备成本的投入,如果将这一部份固定投入转换为项目投入,那么制作公司的资金就会更有活力了。因此,我们期侍市场有更多、更有实力的技术设备公司出现,让影视节目制作市场的效益、风险都有众人支撑。另外,在国外影视节目生产上的体系化还不远远在技术设备成本的分流上,而且还细致到每个环节。如剧本的收集和论证就有专业的剧本公司;导演等艺术主创人员将会有许多专业工作室合作;艺员也会有众多的经纪公司面临选择;甚至生活服务也会有专门的公司对应,那就更不用说那些职业营销公司、中介公司、版权公司的市场配合了。
客观的说,这种产业体系的完善,虽然收益分散了,但风险也分散了,它的直接结果导致了大量节目生产公司的兴起,而且还有利于制作商环节的强盛,成而引发大制作的竞争。如在美国,30多家来自好莱坞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就主导了美国电视剧市场的基本格局。另外,有专家认为,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对有效需求的持续激发,与韩剧相比,我国电视剧市场从制作出品到包装发行,各个环节尚未形成有机链条,往往是各自为战,市场推广效果较弱。即使出现高收视的产品,大多数制作机构也没有能力让产品的效能发挥到最大极限,包括下游衍生产品以及其他商机。
三、电视剧产业化酬劳市场的规范化。
据业界人士反映,在目前电视剧生产中最摸不清底的就是演员的酬劳。在前不久上海举行的“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暨2011电视剧制播年会”上,有人呼吁 “全行业都在为演员打工,现在的演员,高的一集30万出头了,而且三个月一小涨,半年一大涨。演员、编剧、导演集体都在涨,片价也在涨。”如有个红色献礼片剧组,邀请一位有“领袖资历”的演员出演,由于戏不多,双方协商以天数计酬,但对方开出的每天片酬为15万,而且不签合同,不打收条,不留下任何文字凭据。又如一位略有名气的演员,不但每天开价10万,连往返两天路途每天也开价10万。由于演员片酬这种日益高涨的局面出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每部剧的成本疯涨,而制作单位却无法加大对制作环节质量的投入。
面对这种局面,业界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因为演员片酬超高看似是一个环节的不合理波动,但带来的后果是制作单位在整个投入上的被动,也是影响整个电视剧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虽然大家一时还不能讲清这种现象产生的准确原因,但“这一切都是卫视竞争升值惹的祸”似乎成了业内的共识。由此,业界对演员片酬规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那么,用什么办法去规范和限制这种不合理局面呢,有人提出支持启用新人的办法,也有人提出媒体联合对高片酬演员封杀的办法等等,但我认为,只有依法治理的才是上策。国家应该加大高片酬的税收,如果发现偷税漏税现象,从严从法惩治,绝不手软。而且,国家广电总局可对严重索取高片酬的演员实行停播,审片发证时不予通过。我认为只有这样采取强硬手段,才能使电视剧产业化进程更加通畅,环境更加优越。
四、电视剧产业化政策环境的持续化。
有相关人士提出在美英电视剧产业发展之中,传媒产业规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国1970年到1995年之间对三大电视网的垄断控制,以及对制作商竞争力量的保护,对于确立美国电视剧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国家对产业的政策扶植,是决定电视剧产业能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作为电视剧,不但需要保护性更需要持续性,如果朝令夕改,这对于电视剧这种周期长、投入大的文化产品,伤害性就很容易显现了。
有专家呼吁,如果要扶持中国电视剧制作业的发展,一定要制定反哺电视剧政策,制订电视剧补贴机制,建立电视剧基金了,坚持对生产制作反响较好的电视剧生产制作企业进行补贴。此外,政府要尽力协调市场,完善电视剧购销体系,规定统一的基本合同条款或必备条款,解决播出单位的拖欠款问题,为制播双方建立有效的通道,促进制播双方共同发展。
还有专家提醒,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产品交易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即国有电视台垄断了播出平台,民营影视制作公司虽然在产品生产中承担了80%的资金和人力,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保障,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而且只占有小部份收益(如没播出就无收益),难以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成为中国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始终无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些都有待于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做到既巩固国有媒体的地位,又扶植民菅产业的进步,使我国的电视剧产业更加强壮,更加坚实。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