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救赎》的“人性之韧”成就了“自我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一起被提名奥斯卡,结果前者惜败与后者。虽然前者没有赢得评委,但是却赢得了众多的影迷。影片深远的主题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随时间的流逝,非但没有被贬损遗忘,像许多落选影片一样,反而评价越来越高,推崇倍至。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不单是为了揭示美国监狱的腐败和黑暗,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人类对苦难命运的不屈以及对人生自由坚持不懈的追求,一个人要真正地具有自由精神。可以说,电影主人公安迪如何在监狱中完成伟大的壮举和奇迹成就了救赎,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巨大感动。
一、恶劣环境中的“人性之韧”
人性是社会所有规则的根本,不管社会制度多么健全,最后运转操作的也是由人来完成。被送进黑暗残暴的肖申克,无疑是落入了人间地狱。电影的镜头明确显示安迪没有杀人,而法庭却在对方律师一系列的“假设推理”前提下,从而轻易地就对一个年轻专业的银行家处以无期徒刑,这个故事非常具有讽刺的味道。电影里的主人公安迪在入狱以后,他既没有去一味地埋怨,也没有一味地去哭喊,他却超乎凡人的智慧和冷静思考,忍受着狱警乃至某些犯人的折磨,运用自己聪明的理智,矢志不渝和满怀期望地面对现实中不利的一切,在黑暗、压抑的监狱生涯中不断地争取做人的基本权利,利用了操持这个制度的人的贪婪之弱点,并使恶人伏法,最终取得了胜利。安迪的整个救赎之旅充满了绝望和无比的沉重。正是在安迪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人性之韧”,能够在莫大的冤枉目前没有感到委屈,在生活困境和失败面前也没有彻底的绝望,能够至始至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拥有一种顽强的斗志。
安迪在狱中最初的生活,都是侧面地靠瑞德的观察来说明的。在室外劳动的过程中,安迪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去靠近狱警长,轻松顺利地帮助狱警长完成遗产的转移,从而轻松地获得了监狱中的最大势力支持。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刻或地点会面对某种困境,但是,每个人处理这种困境的方法方式可能又会不尽一样。安迪这时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耦合的正是人们内心期望的对困难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2]安迪始终都能够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自己公平或是不公平的事情,始终都能够心存仁慈,自然能够泰然处之并能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在那个魔鬼般的恶劣的环境下,坚强不屈地完成了他对人性善良的一面的坚守,没有屈服这个黑暗罪恶地社会,始终没有丧失他天生具备的善良的人性。
当然,安迪的妥协是暂时的,也不代表他对强暴以及罪恶完全地服从,这些在影片最后才完全显示出他的坚忍。可以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现实中精神生活匮乏、信仰缺失以及人文生态失衡语境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精神盛宴。
二、“体制化”下的人性救赎
“在你刚入狱的时候,开始痛恨周围的高大暗墙,慢慢地又会习惯的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将感觉到,自己还要依靠它才能生存下去。”瑞德的一番话发人深省。瑞德对他的评论是,安迪向往内心的自由而非外在的自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或理想的观点,最客观现实的就是:要想比较顺利的或是长远的生存下去就必须向外在势力做出暂时或长时间地让步。监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是以十年为一个基本单位,当看到忽然间漫长的岁月瞬间殆尽,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4]然而,安迪却始终抱守着希望,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一步步地坚实的构筑。人必须接受现实的制度或规则,遵守制度的约束,这是现实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基本,任何人都无可避免。肖申克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所谓的“制度化”或许并不代表当时的社会黑暗体制,而是代表了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但是时刻都需警惕和提醒自己的是:如果一个人被制度完全的硬化,那么你就会像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或是是一个物件而丧失掉人的灵性,而灵性又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特征。
《肖申克的救赎》批判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制度上的漏洞被暴露得一览无余,监狱的官员肆无忌惮,在监狱内,完全没有或失去了对囚犯在司法上的保护机制。我们知道,一开始安迪被送上法庭,根本就没有充足的确凿证据,就凭一连串的无法辩白导致被判两个一级谋杀罪而被无辜地送进了肖申克监狱,判处无期以致不能够假释。用安迪自己的话说就是叫做很不走运,被莫名其妙的卷入到了一场飓风里,而且这场飓风一刮就是19年,在这人生漫漫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对法律体制反感。相反地,他却在期待和仰仗这个法律制度。在他从小毛贼汤米口中得知真正的凶手是谁时,在他终于有了证明自己清白的线索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拿起法律这个武器进行申诉,期望能够通过司法渠道解除这场厄运。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此时的监狱长不可能会让他重新回自由的世界,因为对监狱长来说,他目前有不寻常的作用,监狱长更不可能让自己的罪恶有丝毫的曝光,所以监狱长干掉了汤米,反而进一步加紧了对安迪的控制。[3]最后,安迪清算肖申克里狱方管理人员的罪恶,还是通过运用和仰仗社会监督体制和法律机制,仅通过寄一份有证据的详细资料给报馆,从而启动了清算程序。
一堵高墙将囚徒的自由彻底地挡在外面,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习惯这种没有自由、没有希望存在于监狱里的一切,最终就会就导致了囚徒们人性的扭曲。[1]然而,在现实中安迪的人性没有完全地毁灭掉,他天生的渴望自由本能始终在做最顽强的挣扎,所以他们就会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中感到迷茫、失望和悲苦。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一切都开始变得有了一些生气。在那里,囚徒们迎来了他们的人性救赎者,安迪以实际行动,除了救赎自己的自由以外,还救赎了自己的知识。
三、永恒的自我救赎
安迪最终能够成功越狱,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救赎,但是对肖申克监狱而言,安迪长期在监狱里散播下了救赎之种。在影片里,回头去看安迪最初的一系列举动,便会发现安迪是一个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他时刻都能够审时度势,能够保持着冷静,他的逃走绝对在意料之外,用小钉锤,一幅美女的画,以及他对地质知识的熟悉程度,最重要的还有他和瑞德之间的真情友谊。
在安迪越狱出去以后,他给朋友瑞德留的一封信,信里说道的内容,没有任何一点虚假不当的成分,让观者十分感动,叹为观止。[4]在肖申克监狱,希望不再是某种模糊不清的精神,无论是对幸福生活的坚持,还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或是对人类自由的向往,都客观细致到了每一粒石子和每一把泥土。[5]有“希望”和“没希望”,只是一线之隔,也许我们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和纠缠,但起码还有希望的在这里存在。希望就像星星之火,只要遇到一定的环境,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无论你是否自由,无论你是在困境中或是在享受着悠闲的生命,无论你是在挣扎着或是把所有一切都置之度外,你都可以拥有希望,而且可以让你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这个社会的现实。也正是希望救赎了瑞德,瑞德履行了对安迪的承诺,他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最终,两个人都在海边过着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自我救赎”这个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肖申克的救赎》也许只是一个寓言,但这样的事实,就存在于离我们不远我们生活与现实之中。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始终在有形的或无形地扮演着肖申克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影片在的卓越之处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契合了各路人群。而同经典越狱题材电影《巴比龙》相比,《肖申克救赎》多了一份酣快淋漓。影片结尾肯定了对人性的救赎,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珍视。安迪的故事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执著于希望并坚持不懈、不弃不离,无论是身处人生的低谷,还是身在地狱的底层,都可以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通往重生之路。[5]这部影片给人的启示一直停留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掉。安迪的信仰、他的希望,让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为之一惊。此影片是一部发人深思、耐人品味的杰作,它需要你细心的去体会,给你带来长久的感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