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风格与影片叙事的关系解读
无论是科幻电影、动画电影还是武侠电影,每个优秀的电影都会有自己的美术风格使自己区别于其他电影。美术风格是一部电影中最直观、最重要的视觉因素,通过美术造型、美术构图、色彩、镜头等电影中其它视觉元素的组成部分将影片的叙事主题、叙事内容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一部成功的电影一定是在美术风格与影片叙事的互相配合之下产生的。动画电影可能更注重电影的艺术造型,也就是在美术风格和叙事之中更注重电影的美术风格,相对来说忽略电影的叙事。而爱情片和故事片等类型的电影可能会更注重影片的叙事。但是,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趋势。传统的色彩、造型等美术元素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所重视,充分参与到影片的叙事当中,在营造叙事氛围、推进叙事进程、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以美术风格的具体构成要素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美术风格与影片叙事的关系。
一、美术色彩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影片的叙事包含很多元素,比如说叙事主题、叙事空间、叙事方法和剧情,而色彩在影片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影片叙事产生重要影响。色彩的应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在某个情节以某种色彩为主,也可以使某种色彩成为一部电影的主色调。比如《红高粱》中对红色的渲染,《黄土地》中铺天盖地的黄色。当然,色彩对叙事的影响是有一定的依据和规律可循的。
首先,色彩的选择主要依据电影剧情。色彩给影片带来形式美是影片对于色彩的最低要求,即使是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震撼的视觉体验也是色彩所起到的表层作用。利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义来加深影片的主题,深化影片的内涵这是色彩所能够发挥的深层次意义。当然,无论是哪种功能的发挥都要需要以具体的剧情展开为依据。一部电影是由许多不同场景组成的,而色彩的选择及变化在每个场景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色彩的选择要依据电影剧情的发展而变化。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导演的早期作品,影片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在电影色彩使用上的大胆和创新精神。影片由现实和回忆两部分组成,回忆部分是主体。一般来说回忆的部分会用黑白颜色,以此来反映对逝去生活的追忆和感慨。但这部影片却反其道而行之,现实部分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影片的回忆部分主要讲诉了父亲母亲相识、相爱的过程。母亲连夜为父亲织挡棺布的背影使儿子回想起父母相爱的故事,影片也由黑白转为彩色。黑白部分主要以儿子为父亲操办葬礼的情节为主,充满了伤感的情绪,现在时的冰冷现实与过去时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低饱和度的黑白画面有一种冰冷感和沧桑感,色彩鲜艳的色彩画面有一种浪漫感和幸福感,通过这种高反差的色彩运用推进影片的叙事进程,同时在侧面也可以看出色彩是依据电影剧情的发展而变化的。
其次,色彩能够突出叙事的主题。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使观众感觉到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这也是电影导演经常利用的手段。每个电影导演的美学思想不同,对美的理解不同,在影片中对色彩的把握也就不同。比如张艺谋导演似乎对红色有情有独钟的热爱,在他的多部电影中,红色都是电影中的主色调。《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等都是如此。在这些电影中,红色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导演并不是用绚丽的颜色来刺激观众的耳目,而是借此表达出“意内言外之意”,突出影片的主题,使观众获得额外的收获。再如电影《日瓦戈医生》,,整部电影以冷色调为主,象征着大的时代背景人物命运的异常的渺小和脆弱,以此突出日瓦戈与娜拉爱情的艰辛历程。但医生和娜拉在小屋的火堆旁边的场景却很温馨,此时屏幕以橘黄色为主,属暖色调,带给观众温馨的感觉,从而对影片的主题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二、美术造型与电影叙事的关系
美术造型与电影叙事的关系十分密切,美术风格的设计决定着整部影片的成功与否。但是美术造型的确立是要受到具体的剧情制约的,具体的造型不但要与剧情相适应还要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效果。
首先,电影叙事决定美术造型。叙事是电影的主线,电影的剧情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决定影片艺术价值的首要因素。演员、道具、灯光等元素都要围绕电影的剧情展开。比如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影片的主题是爱情,那么影片的造型一定偏文艺,比如女主角的服装、发型都一定要与文艺的风格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风格相一致,提高影片的审美表现力。在众多的电影类型中,动画影片的造型设计是最具特色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是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结合的典型范例。影片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输出的价值观却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观念。中国历史上忠孝两全的故事演绎为一个少女追求自我的经历。我国古典文化的部分被淡化了,故事的主题被处理的更加国际化。而且影片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花木兰的造型设计,对中国的观众来说是一个视觉冲击,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影片中木兰的形象是由动画师马克·汉以为木兰配音的华裔美国明星温明娜为原型创作出来的,柳叶眉、瓜子脸、小眼睛、樱桃嘴,而且每只眼睛向上斜翘了45度。迪士尼动画影片《花木兰》中对于美女的刻画都是皮肤黝黑、鹅蛋脸、小眼睛、高颧骨、厚嘴唇、樱桃嘴、尖下巴。这些不是中国古典美女的形象,而是美国人眼中的东方美女。所以,对于影片中的造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文化的差异,根据影片叙事内容的需要进行设计的。
其次,美术造型能够表现电影叙事。美术造型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服装、色彩、灯光等都属于该范围之内。其中服装是一个造型中最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元素,而且服装能够传递出来很多信息,对电影的叙事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服装能够传递出有关电影叙事时间的有效信息。服装也是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的样式也不断变化。观众可以透过服装的具体细节来了解电影有关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在一部影片中,服装的颜色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不断的变化。比如电影《花样年华》。影片中张曼玉所饰演的角色不断地变化旗袍,展示出一种特殊的服饰美。据统计,在电影的有效时长内,张曼玉先后一共更换了23件旗袍。每一件旗袍都代表着女主角的不同心情,时而忧郁,时而悲伤,不断变换的造型与影片的叙事进程相一致。
三、美术构图对电影叙事的关系
美术构图是将电影剧本中的情节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画面,这个过程就如同画家在画板上进行创作的过程。整个电影屏幕中就如同画家的画板,画家需要谋篇布局,电影的设计师也需要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最具价值的、极具美感的点。构图的过程就是寻找这个点的过程。如何排列、选择才能够提高影片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这是电影导演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首先,美术构图与电影叙事空间的关系。如果一部影片的叙事时空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真实的感觉,那么这部电影就成功了一部分。为了确保叙事时空的真实性,影片的构图一定要符合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地域文化与具体人物身份等。比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封建礼教引起的一系列悲剧故事。那么为了表现出的历史年代,影片中的建筑物是很有特色的。影片中重重相叠的大院多次以全景式的画面出现在观众而前的,这样的构图是极为讲究的。灰色的天空和地面,灰黑色的院墙看起来牢不可破,青灰色的砖瓦,影片就是在这样的叙事空间内上演着一出的有关婚姻和家庭的悲凉故事。这样的空间设计是由一定意义的,如此压抑的空间象征着封建礼教的森严,同时也象征着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影片中的红色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高高挂起的红色的灯笼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它带给观众的不是温情,也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之感。
其次,美术构图要突出叙事主体。电影是由无数个画面构成的,每个画面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只有几秒钟。因此在有限的观赏时间内对电影构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画面一定要简洁、突出和连贯,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叙事的主体,充分引起观众的注意。一方面要确定该剧情,也就是该画面想要表现什么,然后才能通过对色彩、运动、角度和光线等要素的具体安排来突出叙事的主体。比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金黄色的树叶和草地,白桦树的枝干、以及母亲红色的棉袄与围巾,这是一系列的暖色的构图,都是为了衬托母亲对父亲的浓浓的温情而存在,这样的构图所形成的环境氛围象征着父亲和母亲美好而甜蜜的爱情。
美术风格与电影叙事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二者所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本文选取了美术风格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元素,如色彩、造型和构图,以此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