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学作品阅读对大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
红色文学作品内容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伟大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对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能感受其内在的文化传统、文学魅力、文化价值,更能让自我在品德方面接受全方位的洗礼,感受到红色文学作品永恒的道德影响作用。
(一)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星星之火》、《把一切献给党》等红色文学作品重塑了特定时代的价值观念,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着先天的联系。大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了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及精神源头,对核心价值观会有更深、更彻底的了解,从而树立与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红色文学作品中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理想、民族品格、爱国情怀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谋而合。如《苦菜花》中,解放军战士王东海和战友为了解救被反动派保卫的老百姓而舍生忘死,流血牺牲的民族信念,再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和杨老太太的英勇就义无展示的民族气节和价值观无不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学生对红色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对于融入和理解我国当代社会的先进价值理念和价值核心有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推动对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革命建设的认识,进而认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红色文学的情节、人物、内涵会潜移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影响,让他们以自我智慧和青青激情、热情认识和接受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伟大理想,进而树立学习和奋斗的革命信念及信心,并且重新思考当今社会的多元价值取向和思想内容,对自我价值观的取向予以更正和重新树立,直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红色文学作品体现了无数中华儿女敢于并甘于为革命事业奉献出青春和生命,如《战斗的青春》描写了影响人物徐风和朱大江为了打击日寇毅然留在最危险的根据地,以英勇和智慧打败了敌人的数次疯狂扫荡,为抗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作品重塑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的革命奉献和胜利追求。同样在《敌后武工队》中武工队成员刘太生面对残忍杀死母亲的日军俘虏,以理性和崇高觉悟选择了对凶手的宽容。尽管离现代的大学生时代久远,但是红色文学作品中那种无私和坚定的革命理想、无畏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仍然是非常强烈的,让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受到当下西方思想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很多大学生丧失了年轻人应该具有的信念和理想,在精神领域出现了贫瘠的现象,尤其是对生活、对未来、对国家没有清晰的认识,崇尚自由散漫、嬉皮士式的颓废生活方式。而通过对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尤其是《青春之歌》之类的关于年轻人对于革命事业中国式的理想表达,大学生在精神层面上会对于理想产生积极的认识,明白只有对理想信念和生命价值执著地进行追求,才能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像《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也曾迷茫、挣扎,但是当她将个人情感与理想结合在一起后,逐渐认清了自我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最终成为伟大的女性及勇敢地革命战士,谱写了伟大而又富有激情的青春之歌。红色文学作品种关于理想的追求无疑在当代仍然具有时代价值,让学生在精神世界里得到了理想的洗礼,促进了自我对于理想而自审,这对于大学生的激励意义是深远而深刻的。
(三)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
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但是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方式的发展变化,有一部分大学生逐渐忘却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缺乏吃苦的精神,追求高消费,对物质享受过分追求,认为艰苦朴素已经过时。而通过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让大学生重新认识艰苦朴素精神及养成艰苦奋斗的品德意志。
《雷锋日记》、《林海雪原》、《红岩》、《创业史》等红色文学作品中都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予以了大力的弘扬,主人公们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艰苦奋斗。作品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虽然与特定时期的物质条件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艰苦朴素却代表了我国的先进文化的精髓,这种种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也是革命精神在生活方面的具体展示,尤其在某些伟大的革命先烈或者领导者身上所展示的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当代大学生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在红色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生活中的周恩来》等书中周恩来总理这一伟大革命形象充分展示了艰苦朴素的含义,作品中周恩来总理一生保持着节约、简朴的生活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尽管建国后贵为一国总理,但是却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民族和国家,自己对物质条件毫无所求,这种生活态度和作风贯穿了其伟大的一生,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物质条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艰苦朴素的中国优良生活传统却不能抛弃。通过对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会议周恩来、雷锋等伟大人物为榜样,在心理上形成对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现代认识,注重朴素生活态度地养成。另外红色文学作品中大量关于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的描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抵制当今社会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始终保持年轻人特有的积极创新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除此之外,红色文学作品中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弘扬,也让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抛弃当今社会某些靠家庭关系、靠权钱交易来获取利益的消极,甚至犯罪思想。红色文学作品中对于共产党人、劳动人民的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生活和工作作风的弘扬,在现代甚至将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更加意味深长。
(四)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能以主动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学习,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但是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在品德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例如有些学生政治信仰模糊,责任感淡薄、集体观念较差、荣辱观念不强等。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现代背景下,重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提高自身道德标准。
红色文学作品大都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先进文化的文学体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解放和建设历史进程密切结合的历史产物,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红旗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红日》、《三家巷》等红色文学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革命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传统道德的精华,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时期具有历史价值的选择,这种选择既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也代表了正确的荣辱观念的选择,因此红色文学与当代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相同的道德渊源,阅读红色文学就可以让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重现寻找到方向,更加趋向于对新进的、正确的、科学的道德层次。例如大学生阅读《红岩》会认识到以江姐的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为荣,对蒲志高的背离人民为耻;阅读《雷锋日记》会认识到应以雷锋的服务人民精神为荣;阅读《创业史》会以艰苦奋斗为荣,总之红色文学会让大学生感受到正确的荣辱观念,从而做出自己道德选择,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