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原创校园真人秀节目《一年级》的特色与瓶颈
2014年10月,一档堪称“将儿童题材进行到底”的真人秀节目经由湖南卫视推出,以不可阻挡之势再次俘获了大批观众。这是一档真实记录儿童校园成长经历的节目。在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真人秀节目中,《一年级》的脱颖而出,与其准确的价值定位、新颖的内容设计、巧妙的结构编排及精心的后期制作密不可分。
一、《一年级》市场竞争的优势
(一)执着而准确的定位
继《变形记》《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之后,湖南卫视继续寻找孩子题材节目的突破口,依然以萌态百出、话题不断的儿童为主要表现对象,但此次却刻意缩小了年龄上的差别,聚焦于一群6—7岁由幼儿园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用镜头记录他们在这个特殊阶段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真实情况和点滴变化。封闭的校园环境、第一次脱离父母生活一周的现实,很快让观众建立了收视期待。相对于今年真人秀节目的另一股潮流——通关考验、明星受虐、异地穷游等主题,坚守了教育和孩子的价值原点。节目少了些充满火药味儿的竞争、偷窥隐私的念想,自然平和地展现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人民日报如此评论《一年级》的价值:《一年级》作为一档令人耳目一新而又牵肠挂肚的节目,湖南卫视找到了综艺与教育的平衡点,既有欣赏性,又有教育意义……体现了湖南卫视一种媒体责任和担当,让人敬佩。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如何让他们在纷繁的社会里学会自我防卫和保护,这种教育意义是其他任何节目所难以比拟的。①
目前,这档节目的目标受众群以70后、80后及他们的家庭为主,同时向其他年龄段群体辐射。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他们大多经历过或即将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的宽松自由与小学的严格环境截然不同,孩子们能否顺利过渡,能否在脱离家庭的情况下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牵动着每一颗父母的心。节目以此为突破口,又没有完全受制于此,而是在整个进程中用孩子们的纯真、懵懂、欢笑与泪水拴住了更多观众的眼球。
(二)新颖的内容设计和巧妙的结构编排
真人秀节目是一种融纪实与虚构两种创作手法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尹鸿教授曾说:“真人秀节目在悬念的设置上是结果的非确定性与目标的确定性的融合;在人物设置上是非角色性与限定行为的融合;在情节安排上是非预定性的开放结构与情境规定性的固定模式的融合;在表现手法上将记录的真实性与加工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②用心设置环节,巧妙编排结构,符合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原则。此次,《一年级》的内容编排堪称是“真”与“秀”的完美结合。
内容上,节目围绕着一年级新生寄宿制的学习生活,开辟了多个“电视剧式”的环节,如开学初的“校园大冒险”(带领孩子们熟悉校园环境)、“内务pk”、“体能大赛”,再到“安全教育”(安排孩子外出购物,设置陷阱进行考验)、“安徽南屏游学”、“防‘狼’防火防猥演练”,以及“科普体验”、“新年班会”等等,这些环节与校园生活水乳交融,让人既新鲜又不觉突兀,并能有效地调动起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矛盾冲突过程中,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结构编排上另辟蹊径。以生活老师宋佳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为旁白开始叙述,将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孩子的可喜变化,加深了节目的人文关怀。叙事过程中,镜头在多个场景中来回切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孩子的行为。在一周的学习生活中,从学生入校到周末归家,从课堂教学到办公室谈心,从起床就寝到如厕洗澡,从事件发生到事后(前)人物的单独采访,节目对精心设计拍摄的大量内容进行斟酌筛选,将最抓人的片段有机组合起来呈现给观众,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视听;悬念的巧妙设置,时叙、倒叙、夹叙的有机结合,都使得故事的展开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三)精心的后期制作
正如节目鲜明直接的名称一样,《一年级》在片花的设计上简单而艺术。特定的学校背景,时针的飞速拨动,时光的斗转星移,各个片段自然地转换衔接,加上应景的可爱的卡通动漫,有效地避免了表现形式的单一性。微博话题的实时更新保证了与观众的互动。最值得一提的是字幕与动画的添加。这些符号的有效添加,一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孩子们模糊朦胧的语言,二是传神地点出人物的情态,营造更为形象的视听感观。比如,脱离了团队怎么都找不到医务室的马皓轩在最终拿到“宝藏”时,忍不住爆发了小宇宙,“你们也藏得太神秘了,我找了一天都没找到。讨厌你们,哼,丑八怪!”随之几团怒火在他身旁升起,真实而又到位地传达了孩子当时遭遇委屈,极力想排解郁闷的真实状况。随之,又踏上“寻宝之路”的他脚下升起几簇白云,孩子那种做事坚持努力的性格栩栩再现。在南屏游学的语文课上,由于威慑于戒尺,同学们对汪老师表示批判时,李昊煜的转折性观点“老师为了不让我们吃饭掉米粒,所以才这样做”配以“趁机拍马屁”的字幕让人报以大笑,而马皓轩听到后欲言又止的表情则用“还想继续发表不满”弥补,可嘴里蹦出的竟是“我们不听话一点点,汪老师就用戒尺提醒我们一下”,而同时出现的“见势不对立马改口”“算你会说话”的注解又体现了家长式权威下孩子的机灵与“无奈”。
收视率验证了实力。《一年级》将学校教育和综艺节目结合起来,是中国电视人在原创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而成功的尝试。然而,笔者也注意到了节目很难突破的创作瓶颈。
二、《一年级》面临的挑战
(一)明星情结的愈演愈烈
近几年,各类真人秀节目纷纷打出了明星牌,从《舞林大会》《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到《两天一夜》《奔跑吧兄弟》《鲁豫的礼物》《明星到我家》等,都是力邀各行各业的明星加盟助阵。《一年级》也没能逃脱如此的窠臼,邀请歌手陈学冬作班主任,演员宋佳为生活老师,并在后期章节中安排周笔畅、明道、汪涵、郭敬明等出场。的确,明星效应拉动的收视率不可小觑,但对于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趋之若鹜的行为而言,媒体就不得不放慢脚步好好地清醒一下了。与之前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关注百姓、平民造星”的宗旨相比,后者的明星平常化的做法显然商业性质更为浓厚。有人也据此戏谑说“明星们再也不用担心失业了”。如果说之前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我们是由明星关注到了他们的孩子,进而将目光平均分配到明星父子身上,而此次,这些普通而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当仁不让地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憨厚好胜的“班宝”马皓轩、聪明大气的“天使”安琪儿、安静负责的“公主”王梓璇、机灵搞笑的“怪咖”李昊煜、帅气调皮的混血儿“西蒙子”、懂事敏感的“暖男”陈思成,以及自尊努力的胖妹陆煜琳。七个人在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中导演着一幕又一幕让人啼笑皆非、温暖又感动的故事。而此时我们更愿意将两位明星作为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他们就像是父母、老师,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因此,从节目立意而言,“明星平常化”不如“百姓明星化”,靠明星拉动收视,能解一时之急,但“当明星遭遇收视疲劳”时,节目又该何去何从?
(二)现实的认知导致表现失衡
“真人秀节目的核心问题是让观众觉得这些人跟我有关,我要去关心他。”③策划之初,节目组就已经从众多的孩子当中提炼出了这七类具有代表性的孩子的典型,通过展现各类性格孩子的成长历程,引发人们的自我关照与思考,因此,每个孩子都是焦点。然而实际上,节目却往往在“问题孩子”的身上浓墨重彩,也就否定了其他观众群体的认知。比如,节目前中期刻画最多的就是好动、爱闹事的马皓轩。固然,从电视表现手段而言,这一类形象更“有戏”,但作为一类产生在校园里的教育题材的真人秀节目,在合理突出重点时必须考虑到不同观众的收视期待。节目中观众能看到马皓轩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发生的改变,但安琪儿在“蒙冤”被打之后仅仅一个痛哭的镜头就戛然而止,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年幼的孩子在遇到这些事情后要如何处理?这些事会不会对她的性格产生影响?相信部分观众看到这儿就会“若有所失”。而实际上,这正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导致的结果,人们往往认为那些爱闹事的孩子需要施予更多的关注,而听话懂事的孩子就不需要。所幸的是,《一年级》团队是个敢于正视自己的团队,在节目进程中广泛听取观众的意见,因此在后期内容上,积极挖掘其他孩子的亮点,力图平衡受众所需,保证了收视的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开拓创新,延续节目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大众文化中,综艺娱乐节目的寿命都很有限,即使再好的节目也很难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爸爸去哪儿》的一、二、三季由“零差评”到逐渐“退热”已然表明上述情况。但《一年级》典型的季播模式在仅仅一期之后就杳无音信实属罕见。《一年级》的人物主角为固定的两个老师和七个孩子,明星当老师、孩子们放肆卖萌在最初会让受众舍不得换台,可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况且两位明星还出现过因档期影响而离开一周的情况,给节目带来了随性之嫌。节目后期利用其他明星面孔制造看点,效果也都如浮云,没能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如周笔畅的临时顶班,精心设计见面会却反被熊孩子折腾,结果草草收尾;马皓轩赴约黄磊“练胆儿”,一只小狗、一段不到5分钟的对话,让人不免觉得此招儿太刻意。另外,校园生活的专注,无疑给表现题材的扩展增添了难度。试想,当几个月后,孩子们一切步入正轨,如何再去源源不断地创造故事呢?在这样的忧虑中,节目最终选择在第11期,“冬花”回归后的新年班会热闹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成就了自己华丽的转身。然而在后期调查中,观众们觉得意犹未尽,孩子教育的话题是永恒的,期待着《一年级》系列节目的再次推出。
结语
《一年级》的浮沉带给了我们思考:它对于校园真人秀节目的创造已经勇敢地打出了第一牌,在成功的同时也仍有很多值得改进和突破的地方。一个真正好的节目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节目,不是哗众取宠的节目,是让观众情牵其中的节目,也是一个需要有负责任精神的节目。在如今眼花缭乱的电视荧屏中,一个团队只有立足自身,稳扎稳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走得更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