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课堂传播正能量实践探究——以闽江学院新闻教学实践为例
教师在新闻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倡导在新闻传播工作中致力于传播正能量是大学新闻课堂教学内容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栋梁之材,必须具备合格甚至优秀公民素质,更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媒介素养,在新闻传播和日常使用传媒时自觉传播新闻正能量,不仅要系统接受新闻传播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正面和积极的社会效果的教育,还要转化为自己新闻传播实践中的自觉规范和积极行动。新闻课堂教学中可在舆论导向、新闻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人文关怀、新闻报道的平衡、把关人角色等方面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本文以闽江学院新闻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探索指导大学生传播新闻正能量的方式方法。
笔者有十余年报业采编从业经验,2002年8月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调入闽江学院中文系任教,担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编辑、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教十余年以来,坚持在新闻传播教学中倡导大学生要有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把关人”的任务,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方面主动传播正能量,批判负能量不断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媒体素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律己,使自己采编播的新闻作品富有正能量。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996年9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给中国所有传媒人提出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总要求。面对80后、90后大学生接受多元价值观影响较多的状况,笔者在任何一门新闻课程教学中,传媒人必须充分认识到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事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祸福命运,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年来,举凡西藏拉萨暴乱、东突暴恐分子的暴恐行为、陈水扁“一边一国“的台独言论、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的隐形台独行为、中东和台湾的太阳花运动、香港分裂势力的“占中”活动等,笔者旗帜鲜明地批判分裂祖国分子的丑恶行径,义正辞严地表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批判美国之音、CNN、BBC等某些故意歪曲事实真相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还事实以真相,抗击西方的舆论渗透和思想误导。对试图解构甚至颠覆新中国树立的英雄人物如雷锋、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的行为给予批驳,给迷惑于网络信息多元、价值观混乱中的大学生以理性、正确的指导,坚决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观、价值观。弘扬舆论主旋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实践和传播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新闻报道评价中自觉捍卫祖国的尊严,正确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二、树立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
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称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强调新闻核心价值在于其真实性,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反常性、冲击性、利益性、人性化、服务性等。引入理性思维,启发学生区分可读性、趣味性、反常性与西方的“狗咬人”才是新闻的一味猎奇,甚至以黄色、下流的新闻作为吸引人眼球的不良做法的不同。批判“标题党”,始终牢记传媒人的身份,守土有责。据此,学生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媒体过分追求“星”、“腥”的做法能自觉甄别而予以鄙弃。如有的同学能找到兰州女子杨丽娟的现身说法作为对盲目追星行为的一种反思材料作为课堂分享材料;选择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呦作为课堂作业材料;十分认同凤凰卫视中文台陈晓楠主持、黄金栋编导、朱卫民摄像的《冷暖人生》十年特别节目中《人·鬼·岛——荒岛上的人生传奇》对王世光受冤的同情,对不讲法制行为的批判以及盲目开发、欺压百姓行为的谴责,赞扬了陈晓楠、黄金栋和刘卫民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度的法治思考;对陈晓楠主持的另外一档节目《少女叶梦园的最后一天》中记者与主持人对少女的如花生命的过早凋谢充满惋惜,对其父母的深明大义捐献爱女器官救人的义举深为崇敬,对新闻采编人对当事者家属的“不打扰”、“不二次伤害”的采访作风也深表钦佩;对鲁豫有约报道的一夜变老的80后女孩胡娟的同情、尊重和关爱,温暖人心。而对南京网络电视台东升工作室制播的《博士后缘何成了老赖?》从记者到主持人和校方的粗暴做法、偏颇野蛮的新闻评论都给予了否定性评价。在新闻工作中贪图钱财甚至制作假新闻的做法是不仅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更是触犯国法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三、融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注重以凤凰网2015年设立的《暖新闻》栏目为导向,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发生的“暖新闻”。该栏目主旨是“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是凤凰资讯出品,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以及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华西都市报、华商报、钱江晚报等合作伙伴采编。迄今已经出版379期。如375期为《8学生29年前向老山前线寄信 如今与回信战士重逢(图)》、第379期《女孩受资助9年嫁给资助者儿子:不是报恩是真爱》等,满满都是正能量,给学生很大的正面教益。
四、比较中西新闻发展史以及不同的新闻传播理念和价值观
在新闻教学中尤其要对《传播学概论》中介绍的西方各种新闻理论进行批评性的理性分析,不能一概以西方的新闻自由理论为马首是瞻,而要吸收起合理因素,抛弃其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结合中外新闻史学著作,实事求是地说清各自理论,但必须指出,外国的新闻理论不能照搬,中国的党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为”原则不能变,不能以西方的新闻自由套中国新闻改革思路和做法。指出西方的媒体许多都摆脱政党、财团的经济控制和舆论操纵的实质,可以防止学生崇洋否斥中的错误思想。每门课程播放日本反映新闻工作的电视连续剧《八卦新闻》、《新闻女郎》等,批判性地分析评判。利用《罗马假日》谈到片中美国记者尊重与自己相爱过的英国公主隐私权,放弃了一举成名获利的机会。
五、辩证思维,注重平衡,不盲目选边站队
在报道中,主要平衡社会效果,对于具有正面效果的新闻要多做,有负面和消极影响的新闻不做,中性效果的新闻适量做。可以报道社会的阴暗面,只要正确揭露和批判,并不意味着给国家形象抹黑。对负面消息的正确、准确报道,惩恶劝善,消除其负面社会效果,树立正气。如对黑龙江庆安火车站男子袭警抢枪被击毙案件,就有一些职业“访闹”和部分不法律师在制造新闻、操控舆论,最终案件水落石出。而河南女农民工讨薪死亡案真相最后被中央电视台揭开,打死女工的警察被刑拘,新闻报道柳暗花明。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生扶摔倒老人被讹”事件经历了反转,警方结论是女生担主责,而女生不服。此报道的选边站队的某些报道显然不够客观公正。媒体宜在消除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传播新闻中正能量方面多做思考和努力。
穆青先生在其著作《新闻散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9月,第220页)中指出:记者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有理想,顾大局,要善于通过我们的报道,引导和鼓舞人们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目标而奋斗,给人以希望,以信心,以向上的力量。”大学教师在新闻课堂中应理应理直气壮地将新闻正能量的观念传播给大学生,促使他们承担起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重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