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公示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语言,具有公益或宣传的交际目的,其英译对国家或地区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着诸多误译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跨文化交际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研究公示语独特的指示等功能和其英译特点,旨在改善公示语英译的现存问题。
一、公示语的特点及翻译现状
公示语作为向公众传递有效信息的交流工具,大量出现在公共场所、广告、导游手册或社交宣传册等媒介中,其文字形式简洁,具有特定的交际和文化传播功能,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公示语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公示语,如洗手间指示标志“Restroom”, 商场地面湿滑提示“Wet Floor”,旅游景区严谨拍摄标识“No Photography”,禁止停车标识“No Parking”等。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公示语向公众传递的是某种信息的交流,实现交际的目的,其语言精准,形式单一,多使用实词表达祈使语气。但作为城市的文化象征,某些城市或地区的公示语英译有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忽略文化内涵或者不符合英文表达规范等问题,造成国外友人的误解及不便,极大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的理论依据
自上世纪60年代始,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在翻译研究领域影响甚广。在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一书中,奈达将功能对等定义为目的语读者应该能够以源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来理解译文。功能对等从本质上源自于动态对等,它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减少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信息形式、语义结构和文化转换的差异。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从描写语言学的深层结构对等,到信息转换论,再到社会符号学的语言解码,成功地将语言学、信息论和符号学等融入翻译领域。在这一理论之中,奈达强调用切近、自然、对等的语言贴近源语信息,从语义和文体再现源语信息。与此同时,他认为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因此,在公示语英译的过程中不妨考虑从词汇、句法、篇章、文体等方面的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因为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进而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公示语英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应尽量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做到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达到源语被受众的充分理解,并使其完成指示等功能。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应用
首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读者反应,因此,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首当其冲要考虑地是受众对于公示语信息的接受度,这就要求译者充分了解公示语受众的文化习俗,受教育状况,审美能力或者价值取向等,可以采纳归化译法,用受众最熟悉的语言,自然流畅地接受公示语中的信息传递。如在公园草坪中常见的爱护花草的标示“请勿践踏草坪”,若译为“keep your feet off”,其祈使语气夹杂着命令的口吻读来生硬,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一种厌恶感而适得其反,相反,有人将其译为“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以一种拟人的语气,娓娓道出小草的生命成长,读来亲切,生机盎然,又不失人文主义关怀,相信路人在看到这样的标识语会会心一笑,绕道而行,从而巧妙地达到了交际的意图。因此,读者反应,可以为公示语英译提供一个具体的方向,在具体的翻译策略选取中倾向于归化译法,尽可能地做到目标读者贴近源语读者的感受。
其次,根据奈达的理论,当内容与形式在英译过程中不能两全时,可以打破其表层结构,力求信息内容的源语再现。他认为,要译出最自然贴切的译文,首先应做到内容对等,其次才是形式风格对等,有时甚至可以改变风格来保留源语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公示语常常形式剪短,直截了当,在具体的翻译中,要按照源语形式翻译可能会造成信息不能够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比如,在一些商场换衣间标示有“男士止步”,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Men do not enter”来保留形式对等的话,读起来稍显复杂,若译为“Female only”简洁易懂,达到了源语交际的目的。
第三,公示语的英译还要做到目标语与源语的社会文化对等。公示语英译的过程中,因文化缺失造成的交际失误不在少数。但是,纵观原因,中西文化分属不同的民族文化,要做到完全对等并非易事,这就要在英译过程中顺应不同的文化习惯、传统及象征,做到尽量实现文化移植,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公示语英译的跨文化交际失误。例如,在一些公众场所告示牌上标注有“老年人优先入场”,翻译为“Admission first for older people”,其中使用“older”这样的字眼表现出对年长者的不尊重,违反了英语中以礼貌为原则的语用文化习惯,不妨换成“the elderly”,尊重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及文化习惯。
综观以上研究,结构简单、形式独特的汉语公示语,在具体的翻译中,如何译为标准、规范的英语公示语,对目标读者起到同源语读者同样的告示、指示、提示、警告作用,实现交际意图,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研究不失为一个有效地翻译突破口。本文从读者反应,信息内容优先,及社会文化对等视角出发对汉语公示语英译逐一进行探讨,从某种程度上为汉语公示语英译提供了指导原则,有效地避免了公示语误译、漏译、不符合英文规范的译法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