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
高职教育以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自身和学校管理者两个角度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难点,提出管理工作对策,并探求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培养少数民族优秀职业技能型人才成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高职教育。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有两个群体,一是少数民族预科班,二是直接考入普通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招生人数上,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往往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少数民族学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群体,也是特殊群体,更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的蒙古族学生中,没有逃课记录的学生仅为8%,这样的数字让人极为担忧。那么,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为何变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呢?
首先,从学生自身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难点有以下几点:(一)教育基础差,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笔者走访的学校中,一位民族预科班的班长说,此班逃课现象最严重时,全班49个学生中只有5人在上课。问题出在哪里了?他说得很简单“跟不上,不愿意上课”。此类案例并不是个案,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素质下降现象普遍严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录取水平比较低,自然给学生管理工作加大难度。(二)人生价值观不明确,人生目标模糊,甚至没有明确的未来职业目标。对自己专业不够了解,没有职业规划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大有人在。在访问中,问起是否了解自己的专业时,有一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说,我们就是包工头。(三)自我保护意识强,有一定的民族情绪,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冲突。在走访中,一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师说,有民族情绪的学生多数是来自通辽市、兴安盟等东部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打架、喝酒闹事的情况总是比汉族学生要多。(四)沟通比较难,对民族老师有依赖性。学生遇到问题,基本都会选择自行解决,不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沟通,这种沟通难度有两点,语言沟通与心理沟通。这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工作深度有直接的关系。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扩招的年限较短,在学生管理方式上与普通学生采取通用的方法,这样并不科学。少数民族学生有其特殊性,比如心理素质、个体差异、民俗习惯及民族感情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及特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民族语言、民族风俗、民族信仰及地域人文不够尊重,忽视了由此产生的民族学生差异性距离。如,内蒙古有些高职院校校园甚至没有一处使用蒙汉双语的校园文明警示牌。
(二)教学课程安排上没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忽略少数民族文化对育人的作用,缺乏人文素养的培育。如,作为蒙古族自治地方所属高职院校,内蒙古地区没有一个高职院校开设蒙古语授课选修课。
(三)在学生管理中,忽略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背景、民族认同产生的心理素质不同,不够重视民族心理导致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工作不够科学。如,走访的高职院校都有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但是没有专门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而设立的服务项目。
(四)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偏低,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少数民族管理人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中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人员比例不合理,甚至是缺乏,加大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难度。如,作为蒙古族自治地方所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内蒙古地区各少数民族不够了解,也没有相关培训。
(五)管理制度在实施中生硬、不灵活性,缺乏人性化管理意识,过于偏重制度而忽视人文关怀的管理。
做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首先,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基础,合理安排课程,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牧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中小学教育资源比较落后,如教师资源。这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基础教育上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例如,在语言文字方面,蒙古族中小学教学是使用蒙古语,而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汉语授课。从本民族语言授课转变为汉语授课,甚至有些老师还带有地方口音,这对少数民族学生造成学习困难,使之产生厌学、自卑情绪。语言文字障碍也会造成沟通障碍。可见,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突破语言障碍。不仅在民族预科班安排汉语基础课程,还要对普通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安排语言基础教育,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实现。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入学测评情况,合理安排其他基础课程,比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在相关专业课的设置上,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采取选修课的形式安排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不仅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而且有助于汉民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使至优秀的民族文化服务于专业课教学。对专业课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应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可以组织专业课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工作,逐步转变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彻底解决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帮助其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
其次,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缩小文化导致的差异性距离,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少数民族学生在衣食住行、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等问题。例如,宗教信仰导致的特殊性,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通常交流和沟通比较困难。
目前,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导致的差异性不够了解情况。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当中,了解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并结合团、学工作,缩小文化导致的差异性距离,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通过组织特色文体活动,如蒙汉双语诗歌朗诵比赛、校园少数民族艺术节等,激发少数民族文艺天赋,展示其文化,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也促使汉族学生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校区建设方面,注重民族地区特色,缩小民族文化导致的差异性。如,校园警示语和宣传条幅等文字尽量使用规范的双语,这会有效拉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距离。学习资源管理方面,增加少数民族图书藏书量,设立蒙古语文献阅览室,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目前,除了专门的民族高职院校之外,其他学校的少数民族图书藏书量极少,甚至几乎没有。
再次,重视民族心理导致的特殊性,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民族背景、民族认同,在心理素质方面产生特殊性,比如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认同感过于积极,自我保护意识强,甚至有一定的狭隘民族主义,容易引发与其他民族学生的冲突。再如,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牧区,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当遇到沟通问题时,少数民族学生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排他心理,甚至拒绝和汉族学生、老师沟通。因此,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考虑到民族心理导致的特殊性,而不是单纯地采用通用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方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重视民族心理导致的特殊性,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情况,可通过查阅信息、个别谈心、定期座谈等方式把握其深层次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同时,针对性少数民族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的功能,真正发挥会其作用。
最后,提高人性化管理意识,做到制度服务于学生,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招录少数民族时间比较短,自然在管理制度方面有一定缺陷。应该向有经验的本科院校取经,比如,管理人员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管理能力,使其足够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工作中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分配方面,放宽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选择性。即改变入校前制定专业方向的现状,采取竞争选择专业的方式,学习优者优先选择专业,并且按照人数比例限制各专业名额,这样会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日常管理方面,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管理。辅导员、班主任通过qq、微信与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或师生交流,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校园维稳管理方面,制定并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以保证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少数民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有一定的民族情绪,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冲突。在走访的每座高职院校都曾发生过少数民族学生打架事件。处理情况大同小异,把所有的责任和过错都推给学生,简单粗暴的处理突发事件,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也体现出了管理上的漏洞。制定合理、有效的、责任明确的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制度,并且执行下去,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