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梁祝》为例分析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

作者:林晓明来源:《芒种》日期:2016-01-07人气:3226

我国民族化音乐历史比较悠久,在音乐形态上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主要是以线性思维为主。小提琴是源于西方的弓弦乐器,属于旋律性较强的一种乐器,是乐器中与人声最为接近的音色,使小提琴在中国民族化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也正是这些因素,我国很多小提琴演奏家创作出具有民族化风格的小提琴曲,《梁祝》就是具有典型的民族化作品之一,它具有中国音色特有的节奏非均分性、旋律声腔性等,同时也吸收了琵琶、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从而更好的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力。

一、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主要内容

(一)小提琴艺术主题的民族化

小提琴艺术主体是小提琴艺术主题思想的简称,是整个艺术民族化的精髓。例如,马思聪的《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它就是属于运用西方乐曲奏鸣曲的一种曲式,能够表现出民族思想感情和民族文化精神。

(二)   小提琴艺术题材的民族化

在小提琴艺术作品中,题材是基本材料和原始材料,题材决定论虽然并没有收到多数人的认同,但题材对艺术作品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否认的,就像歌德说的:“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在小提琴奏鸣曲《梁祝》的创作之所以能够这么成功,主要是其选择富有民族化特点的、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为爱情题材,让人们产生想听的欲望。

(三)   小提琴艺术人物形象的民族化

在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其中心内容,包括拟人化的景物形象、植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等,是小提琴艺术民族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典型的民族化人物。

(四)   小提琴艺术情节的民族化

民族化的情节是小提琴艺术重要的内容,在《梁祝中》,把音乐的陈述、规律和民主化艺术鉴赏的情节相结合,来通过小提琴来讲故事的一种奏乐,能够抒发出人的情感,使情节和情节相互结合,突出民族化的特色。

二、民族化的风格对小提琴艺术的重要性

音乐语言是构成音乐民族风格的要素之一。旋律和乐汇在音乐语言是最为基础的,能够体现出民族风格和本质,对民族形式加以强调,能够表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风貌,也能够让人们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音乐世界中,每个国家音乐艺术都蕴含着民族化的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传承下去。具有民族化的小提琴艺术,能够抒发人们内心的情绪,体现出人们流露真实情感,从音乐中人们可以得到安慰或者鼓励,获得信心、快乐或者向上的精神。因此,大多数作品是不能与民族化的作品相比较的。在世界乐坛中,有很多经典的小提琴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民族化艺术。例如,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其中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曾经是轰动世界的经典之作。作家托尔斯泰听到这一乐章时,哭着说。俄罗斯的灵魂复活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这一旋律,是由一个乡村别墅在粉刷墙壁时所哼出的小调演变而成的。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也具有浓烈的民族化气息,是取材于内蒙古主调发展而来的,这首歌曲仅有四句歌词,歌词如下:

城墙上跑马,掉不回那个头,想起咱包头,咱就牙儿肉儿抖

这首歌的曲调是蒙古族特有的,让人感到亲切却又感人。在创作《思乡曲》时,马思聪曾经向北平天桥书场的艺人们学过梆子以及大鼓等具有民族化的唱腔,对《思乡曲》的创作起到积极作用。《思乡曲》旋律优美,主要描绘的是被迫离开家乡的离乡人,讲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当时统治者的愤恨,向往着回到家乡的一种憧憬。在《思乡曲》开头部分,用的是委婉轻柔却又带有伤感的曲调描绘,在高潮部分,旋律是蓬勃的,带有草原上的原野气息,像是诉说着音乐中离乡人的想念家乡的情怀,回忆着甜蜜的以往生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在王思聪《思乡曲》中,塑造出的形象是非常生动的,拥有民族化的文化气息,具有感化人的力量,能与人产生共鸣,也是音乐家们正在探索的具有民族化风格的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以上举例的名曲,都是运用了具有民族化的基调,使民族音乐得到升华,表现出人们的生活,富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色彩,是具有民族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人类在感情世界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音乐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音乐语言,要体现出民族特性的艺术,并且构造出具有共通性的音乐语言要素。在音乐艺术文化中,把以上两者进行统一,能够对音乐行程可解性,是各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交流的基础。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通过民族化的音乐表达方式,表现出具有民族气息的生活风貌,以越剧唱腔为演奏素材,运用交响乐手法与民族化表现手法有机结合,进行大胆尝试,深刻的表达出作品具有的情感世界内涵,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对于我国交响乐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梁祝》作品上来分析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由我国作曲家陈刚和何占豪先生共同创作的,采用的是一个中国人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梁祝》主要歌颂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美好的爱情,并控诉了封建宗法的罪恶和残忍,表达出当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陈刚和何占豪先生借用《梁祝》的题材,吸取越剧唱腔曲调作为创作素材,并用纯粹的西洋乐器形式来表现出来,借鉴我国民族化艺术,以朴实的手法,对喜剧的主题思想以及人物性格做出深刻的理解。

(一)   爱情主题

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长笛带来优美的旋律,竖琴把人们带入仙境,弱音器为背景,体现出小提琴表达的爱情主题。钢琴在高音区的演奏,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在天空中偏偏起舞,带有神秘。飘渺的感情色彩,象征着追忆、眷恋的一种情感。最后小提琴协奏曲表旋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进行歌颂。

(二)   作品戏剧性的发展

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展开部分为抗婚、楼台会和哭灵控诉三个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弦奏和切分,演变出反抗的主题。在这种较为强烈的快板中,主要刻画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反抗精神。小提琴音乐逐渐进入慢板,并由单簧管进行领奏,来引出小提琴的表达出缠绵悱恻的主题,也就是楼台会主题。音乐时分时合,哀伤婉转,有一定催人泪下的感染力。音乐急转直下,突然变得激昂起来,表达出果断的一种情感。小提琴中乐队齐奏和散板的快板交替,体现出祝英台在坟前哭诉的场景,也就是哭灵控诉。《梁祝》作品戏剧性的发展,主要运用的京剧的倒板以及越剧的紧拉慢唱艺术手法,配以板鼓,使小提琴体现出肝肠寸断、悲愤欲绝的一种情感,为音乐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三)   由主部、副部与结束部三个部分组成

主部是主要以单三段体ABA的一种形式,来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进行描绘,体现出小提琴情节的爱情主题和草桥结拜的场景,最后主题再现的艺术风格,连接部具有自由华彩段。副部主题是小快板表达出的明朗活泼的风格,是由作者按照越剧过门的音调转变而来,能够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却在风格生能够统一。副部主要是由回旋曲体ABACA的一种形式构成的。主题采用的回旋出现过三次,从中灵活的描绘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在求学时快乐的场景。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大管、双簧管以及小提琴具有相互模仿、相互对答的一种表现形式,构成了一种回旋曲意味的第一插部。在第二插部中,旋律变得轻快,小提琴模仿古筝的弹奏,并且弦乐和竖琴来模仿琵琶的弹奏。在结尾部分时,又将副部主题重新演奏一遍,然后进入到结束部,描写出梁祝依依惜别的慢板段落场景表达。

四、从《梁祝》作品上分析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启示

每个国家,在音乐艺术上,都要走向民族化的道路,就像伏尔泰曾经说过:“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对于从国外引起的音乐,对于我国来说,也是要走向民族化的音乐的。在我国,小提琴民族化,是一项完整的艺术工程,在民族化的过程中,要讲究小提琴的艺术性。在小提琴的创作和演奏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文化,万万不可以完全照搬,要丰富小提琴艺术作品的创作性。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可以使小提琴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到精华,从而发扬我国民族精神,推进我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作或者演奏小提琴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音乐技巧,从而更好地丰富小提琴艺术的创作和演奏空间。《梁祝》用清新奇特的演奏技法对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丰富,整个作品贯穿了唱腔式的曲调,在戏曲情节中有矛盾冲突式的结构,为小提琴的音乐世界到来更多的韵味和意境。《梁祝》对世界音乐带来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具有民族化的表现形式,让我们在传统音乐中能够汲取精华,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神,促进小提琴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