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红楼梦》中节日文化翻译分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节日文化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节日风俗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笔者就尝试运用关联理论对于《红楼梦》英译版本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进行系列分析和探讨。
一. 关联理论和明示-推理交际模式
关联理论是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即人类的交流不仅仅是编码,转换和解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听话者或者是受众者的推理过程。其后以此理论为依据,学者Ernst-August 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行为看做是两轮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译者既是是第一轮的说话者又第二轮的听话者,译者需要将源语言通过自身的理解,用最佳关联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让源语言作者的交际目的和翻译作品的读者的交际期待相一致。
二. 杨宪益《红楼梦》译本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文化缺省是交际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具体是指交流过程中双方话语交流时对其文化背景的省略。然而对于阅读译作的不同文化背景受众者来说,文化缺省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从关联理论出发,根据最佳关联原则,译者为了避免误译或欠额翻译,消除跨文化沟通的阻碍,对于语篇翻译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翻译补偿和重构策略。
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版本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翻译文本,节日风俗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华夏民族的精神生活,而译本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一定会有所不同,所以根据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节日文本翻译中,文化缺省意识和补偿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经典名著《红楼梦》体现了中国节日的传统习俗,传递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文化。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著则是在两位学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纯熟的语言运用的基础上诞生的。笔者尝试从节日名称,节日食品,和传统活动几个方面的翻译入手,具体研究其译文的补偿和重构是如何实现的。
(一)节日节气名称的翻译
在红楼梦第53章中,其标题为“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杨老的译文为:“Ancestral Sacrifice Is Carried Out on New Year’s Eve in the Ning Mansion. An Evening Banquet Is Held on the Feast of Lanterns in the Rong Mansion.”此处的除夕即为新年前一夜,因此译文New Year’s Eve符合中英文的双重习惯,而元宵节中的元宵本是一种食物,节日本身最重大的活动即是元宵灯会,所以意识到了其中的文化缺省,译者对译文进行了重构和增补,加入了节日中的活动元素译成the Feast of Lanterns。
同样,《红楼梦》中的端阳即是端午,杨老译为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也是依据了端午节的重大活动,同元宵节一样,通过文化缺省该理念,进行了译文的重构,同时介绍了该节日中相应的中国文化活动。
节气方面,在其《红楼梦》译著中,芒种节翻译为the Festival of Grain in Ear,因为此节气与农业的种植有关,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作物,如错过作物就不易成熟。因此,译者依据农作物的耕作习惯来翻译此节。清明译为the Clear and Bright Day,因清明之后,冬日阴冷消散,天空清朗,开始一年的春意清新。且为了让译文的读者更明了清明的含义,杨老特意加了注脚“The festival, usually on the 5th of April, when the Chinese visit the family graves.”如此一来,清明节的时间,活动的内容都得以一一展现,正因为杨老意识到此处的文化缺省,进行了完善的翻译补偿。
(二)节日特色饮食的翻译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本中,对于中国节日饮食的翻译也多有特色,全面的体现了中国饮食的色香味俱全且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原文的粽子译为“sticky rice dumplings”生动地呈现粽子的原料--糯米,粽子的外形--包裹如大饺子,且饺子和粽子一样,同为中国特色食品,所以译成dumplings更突显中国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缺省后的文化补译。相比霍克斯的译文为rice-cakes,就稍显逊色,粽子的文化背景没有得以彰显和发掘。
在第五十三回,贾府过除夕,原文“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译文“The men on the east side, the women on the west, and New-Year wine, happy-reunion soup, lucky fruit and wish-fulfillment cakes were served.”(杨, 208)合欢宴即是除夕夜的团圆的宴席,其中屠苏酒是以药泡酒,可预防瘟疫。合欢汤是合欢花做成的,象征合家欢乐。此处杨老采用译文重构策略,注重语法结构和挖掘深层意义并重,不仅翻译得工整贴切,更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深远的文化意义。
(三)节日传统活动的翻译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各项活动是最核心的元素,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仁爱,和睦,幸福,健康等一系列的祝愿祝福和价值导向。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原文“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译为“By the twenty-ninth of the twelfth month all was ready. Both mansions were resplendent with new door-gods, couplets, tablets and New-Year charms.”(杨205)
中国春节就是辞旧迎新,因此总把新桃换旧符此项活动是其重点,译文注重对应的工整,“the door - gods, couplets, tablets and New - Year charms”这些词语和“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一一对应,且意识到其中的文化缺省,杨老采用了补译策略,进一步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人们的特色生活展现在译文读者的面前。
在第五十八回中,原文“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译文:“Now the Clear and Bright Festival came round again. Jia Lian, having prepared the traditional offerings, took Jia Huan, Jia Cong and Jia Lan to Iron Threshold Temple to sacrifice to the dead.”(杨269)清明节是祭祀祖先之日,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胄都需要扫墓祭祖,烧纸上香。杨老采用了直译和补译,直接译出清明的传统活动祭祀“the traditional offerings”,而原文中烧纸的目的则是“sacrifice to the dead”。
综上所述,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依据明示-推理交际原则,杨宪益戴乃迭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体现了其文化缺省的意识,并对于其相关的文本进行了翻译重构和补译。从而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美好的节日活动内容一一展现,对于文化意向进行了灵活的移植和完善,从而实现了源语言中文和目的语英文的文化语境的最佳关联,达到了跨语言跨文化的语言语义解释目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