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董其昌书法审美意境之探析

作者:杜战锋来源:《芒种》日期:2016-01-27人气:1508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对于他的绘画和书法,以及书画理论的评论历来存在着众多的争议,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独特的书风,受到众多学者的称赞,堪称一绝。在书法创作方面,董其昌善于博采众长,吸取各家书法创作的精髓,再加上自己后天的不懈求索,创造出了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书法风格。无论是他的草书,还是行书,无论是在用笔上,还是在用墨上,董其昌的书法都表现出一种秀美飘逸、清秀淡雅的审美意境,当然,也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广博的思想渊源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从董其昌书法的表现形式、艺术根源、艺术价值三方面来探析其书法的审美意境。

一、表现形式

审美意境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把这种审美意境营造出来,让观赏者自然而然的感悟到意境的存在,必然要依靠视觉上的冲击作用。人们也只能通过视觉来感悟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境,所以说整个艺术作品视觉上的形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营造所要传达的审美意境,必然离不开其自身的表现形式,书法的表现形式,也无非是在用笔上、用墨上、布白上、字体的构造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形式。

首先,董其昌在书法创作时,采用“虚灵”的用笔手法,来营造特定的审美意境。所谓的“虚灵”是和“刻板”相对应而言的,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古代宝剑名)割截之意,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以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可见,“虚和取韵”能够营造一种清秀淡雅的意境之美,是用笔所要达到的境界。简而言之,要想在书写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虚灵的境界,不是要求书法家随心所欲的创作,而是要注重提笔之前的思考,如同画竹,只有心中有竹子的样子,才可以画的惟妙惟肖,即所谓的胸有成竹。董其昌认为,在用笔时要达到“虚灵”的境界,只做到“虚和取韵”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用笔的“灵动”。当然,要做到“灵动”不仅需要书法家具有高超的用笔功力,才能自由的驾驭笔锋,而且还要有丰富多变的笔法。董其昌就善于博采众长,汲取众多书法大家的用笔手法,从而来锤炼自己“虚灵”的笔法。所以,无论是是行书,还是草书,董其昌的作品都表现出淡美的艺术境界。

其次,董其昌通过以淡墨作书,来营造一种“淡”美的审美意境。对于书法而言,除去用笔对作品具有重要的表现力之外,用墨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评鉴一幅书法的艺术魅力,不单单是只鉴赏其在笔法、字体结构上的艺术特点,还要看其在用墨上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董其昌正是通过他与众不同的用墨手法,使作品营造出一种清秀淡雅的审美意境。董其昌的书法在用墨上,主要表现中两大特色:其一是善于采用淡墨,墨的淡,加上布底的白,使整幅作品上的白大于了黑,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效果,而且白色本身就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所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加上白色的淡雅,整体上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审美意境,让人在鉴赏之时心中的怒火顿时消失,带来一种心平气和的感受。其二,董其昌的书法在用墨上讲究一气呵成,他认为在用墨上要达到润泽的艺术效果,不可给人不流畅的感觉,在创作书法时,一气呵成,手随新奇,笔顺墨润,使得书法在保持淡雅之时,不乏苍劲之笔。

二、艺术根源

每个书法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书风,而书风的形成,与书法家自身的艺术思想密切相关。而艺术思想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书法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所接受的思想熏陶,其他书法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所以,要探究书风的形成的根源,需要考虑多个层次的影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态度的产物,精神层面的东西通过视觉上作品表现出来,不可忽视的就要受到艺术家的主观性的影响。董其昌在书法创作时,善于营造一种清秀淡雅的审美意境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价值和态度,这和他自身的艺术思想密切相关。

首先,董其昌自身的禅宗信仰,是形成其书法的审美意境特点的重要根源之一。纵观董其昌的书法创作过程,他在书法创作中由刻意的追求平淡到自由的表现平淡,除了离不开他得天独厚的天资之外,和他自身思想的成长也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董其昌是佛教的信徒,而且还在参禅上下过功夫,曾经认真研读过《宗镜录》。《宗镜录》是一部佛教著作,作者是宋代的禅师延寿。禅宗属于佛教中的一个类别,这里的佛教并非指的是印度的传统佛教。此处所指的佛教应该是意境中国化、本土化了的佛教,从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化的佛教是在印度传统佛教的基础之上,融合儒家、道家的思想,结合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弱化印度传统佛教的宗教色彩,而形成的适合在中国传播的佛教。所以,禅宗思想追求的就是心灵上的宁静,追求平淡的境界,除此之外,儒家、道家思想中崇尚自然、崇尚平淡的哲学观念,这些都对董其昌书法创作中追求营造淡美的审美意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董其昌书法审美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其独特的创作手法的影响。董其昌书法艺术思想的形成,受禅宗信仰的影响极大,但这不是唯一的形成因素,他自身独特的创作手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董其昌独特的书法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善于博采众长,吸收传统书法中的精髓,从董其昌的书法创作过程来看,采用临摹的形式,运用传统帖学的方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例如,他曾临摹过颜真卿、虞世南、钟繇、王羲之、苏轼等书法大家的书法,而且在临摹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善于创新、善于突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为自己书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创作上追求“熟后能生”,这里所说的“熟后能生”是指在创作技艺上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后,不再仅关注技法的表现,更加注重作品审美意识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创作过程中,表现高超的技艺已经不再是目的,而是为了展现书法作为艺术所要展现的魅力。董其昌在书法上的高超技艺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而正是在这技艺之下所要表达的个人的思想情感,对审美意境的营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艺术价值

对艺术进行相关的研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其艺术风格、艺术创作手法的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研究其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对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充分认识到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增加对艺术的关注度,为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董其昌在书法创作中,注重营造平静淡雅的审美意境,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理论和独特的书法风格,所以,对其书法所产生的艺术价值进行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

首先,董其昌书法中独特的审美意境,对后来的书法界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当时的书法界而言,学习书法者众多,而且多数注重书法技艺的学习,对于书法境界的关注却是少之又少,表现出了众多的弊端。当然,对于书法创作而言,笔法、墨法、布白的设置、字体的结构这些都非常重要,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学习,但是在创作中能否营造审美意境却是最为重要的。董其昌书法中所营造的平静淡雅的审美意境,对当时的书法界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他采用“虚灵”的用笔手法和以淡墨作书的形式,加上巧妙的布白设计,形成秀美静淡的书法风格,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平静淡雅的审美意境,影响了明末清初的书法艺术风格,尤其是其对后辈八大山人的书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大山人将董其昌书法中注重“淡”美的意境推向了极致,八大山人在用墨上也注重淡墨的使用和笔墨深浅的变化,而且也极其注重虚灵的用笔手法的使用,从八大山人《题夏雯看竹图》中所写的题跋就可以看出,他完全临摹了董其昌的书法,书法风格与董其昌的一模一样。

其次,董其昌书法中清秀淡雅的审美意境,丰富了艺术思想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禅宗思想的发展。这一艺术价值的产生,主要得益于董其昌书法思想形成的思想根源。因为董其昌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自己对有关禅宗的著作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及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中阳明心学盛兴,这些都是其在书法创作中注重营造“淡”美的审美意境的思想根源。事物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这些思想在影响董其昌的创作风格时,自身也获得了相应的变化。董其昌在书法创作时,借助审美意境来传达自己所感悟到的禅宗思想,营造一种平淡且平静的禅宗境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禅宗思想的内容。

总之,董其昌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采用“虚灵”的用笔手法,加上以淡墨书写的表现形式,营造了一种充满“淡”美的审美意境,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书法风格。正是这独特的审美意境的营造,成为后来书法界争相效仿的艺术境界,产生了重要的文学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