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小说叙事的转喻认知研究——以《一九八四》为例
中外作者在小说的叙事中使用转喻已经是普遍现象,然而对于转喻的认知和研究并没有过深的涉入。关于转喻和小说叙事中转喻的应用的研究可谓是稀少且零散,但我们仍可以从这些研究中感知转喻的重要性和它对于小说叙事的不可或缺。转喻无论在修辞学还是在叙事学都曾经成为研究的盲点,这是学术界的遗憾,但是自从转喻在2002年的国际叙述学研讨会上被与会者提及后,学者们对它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不仅挖掘出转喻的修辞价值,同时还有转喻在叙事文本中的应用价值。由于系统理论的匮乏,要想深层的理解小说叙事中的转喻思维,最佳选择就是要以具体的小说文本为例,以实例分析转喻、转喻思维以及叙事中的转喻应用,文本选择的要点在于细节,任何研究都要从细节着手管中窥豹,小说叙事的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描写,叙事细节中转喻思维的运用也是研究所要关注的焦点。本文所选的的英文小说实例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其独特的叙事内容,有利于小说叙事的转喻认知研究。
一、转喻思维的认知与应用
虽然转喻修辞一直存在于西方的古典修辞中,但却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转喻的广泛应用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在生活用语中普遍存在。这种广泛的使用在于转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
首先,研究小说叙事中的转喻,其前提条件是先了解转喻的概念定义。便于更好的理解转喻,本文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可以简单的将它解释为以一种事物(甲)指代另一种事物(乙),而这种指代需要注意的是,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在于相似,而在于某种特殊的联系,即提到甲事物就可以联想到乙事物。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两点:一、转喻不同于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有相似性的,而转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无相似,而是存在可以产生“联想”的关系;二、用甲事物指代乙事物,说明甲事物相较于乙事物更加直观便于理解。明确了以上两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转喻的含义,同时我们在解释中还可以分析出所谓转喻中所产生的“联想”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过程,这种“联想”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两种事物长期的密切联系在一起影响了人的主观意识对两者之间的认知,我们可以将转喻中的“联想”过程称为转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遍的在无意识的状况下使用了转喻,而转喻思维的是通过人们的生活经历和常识积累中形成的,而在文学作品中转喻思维是读者通过理解作者主观构建的内容联系形成的。
其次,了解转喻的应用情况,有利于我们文本分析过程中的案例选择。从能动性的角度可以将转喻的应用分为两类,主观应用和无意识的应用,日常生活用语中涉及的转喻就是无意识的使用,而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叙事中所使用的转喻就是主观的应用。在小说叙事中,作者主观应用的转喻又有两种,一种是作者直接将读者熟知的日常用语中的转喻放在文中,另一种是作者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构建,使得两种事物产生可以转喻的密切关系。作者在小说叙事中所构建的转喻关系只适用于相应的小说内容环境,并且这种关系的成立要符合一定的思维逻辑,虽然是小说创作,但不能有悖读者的思维推理逻辑,否则将有碍于读者对于内容的理解,也就失去了使用转喻的意义。正是应用转喻的方便性和多样性,才决定了它比其他的修辞手法应用的范围更广,更加有优势。
二、转喻在英文小说叙事中的存在形式
虽然转喻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相较于生活化用语中的转喻,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中所涉及的转喻更加具有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小说《一九八四》为例,在这样一个完整的叙事内容中,便于我们了解和分析转喻的应用手法和存在形式。
首先,转喻以作者的创作形式存在。这种存在产生于小说的叙事内容和逻辑关系的建构,属于完全的创作结晶,并不存在于日常用语用。在《一九八四》出现的“新话”和“旧话”,就是以小说的叙事背景为界定范围而使用的,《一九八四》这部小说是对极权主义社会和政权的讽刺,它刻画了一个黑暗和残暴恐怖的极权社会和政党,并以“旧话”和“新话”作为这个极权政党统治前后官方语言的叫法。整部小说叙事内容中从未对“新话”和“旧话”做过任何解释性的说明,但是读者可以通过作者在小说中所涉及的政权更迭的内容进行联想和合理的逻辑推理,从而正确理解“新话”和“旧话”分别代表不同政权时期的官方语言。 “老大哥”也是《一九八四》中作者所创作的重要转喻词汇,虽然在小说中对于“老大哥”的指代有所说明,但是整部小说这个人都没有露过面,只是交代了他是大洋国的最高领袖,但是通过小说内容中所表述的关于他的威慑力,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推断这个“老大哥”并非单单指代最高领袖,而是代表了极权统治。
其次,转喻以作者的创作和日常用法相结合的形式存在。转喻的这种存在形式是指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先说的叙事内容中,它都要在相应的语境下才能适用。例如“黑发女人”和“茶色头发的女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这种描述用语来指代某人,但是剥离了谈话语境但从字面意思的描述我们不能确定它们具体所指是谁。事实上“黑发女人”和“茶色头发的女人”在《一九八四》中是指主人公温斯顿的两个同事,读者之所以能够理解这种说法是因为小说中曾经对这两个女人进行过外貌描写,而“黑发”和“茶色头发”都是描写她们时使用过的词汇,所以小说中再出现“黑发女人”和“茶色头发的女人”时读者自然会理解。 《一九八四》中另一处这种转喻的应用是“双重思想”,同样是如果没有限定语境我们不能确定“双重思想”是指哪两种思想,可是通过小说中主人公对于“老大哥”和大洋国政权的态度变化和心理波动,读者不难知道“双重思想”是指对于以“老大哥”为首的大洋国政权的接受和反抗的两种矛盾思想。
三、转喻在英文小说叙事中的功能体现
无论是理解转喻思维还是分析转喻在小说叙事中的应用,最终的研究结点都是要落在转喻在小说叙事中所体现的功能价值,只有弄清了这点才能体现小说叙事中的转喻是有意义的。
首先,转喻有助于作者构建小说的叙事结构。能够体现这点功能价值的转喻主要是指在小说叙事中由作者所创作的转喻形式。这种转喻是以构成整部小说叙事情节和内容的节关键点而存在的,“思想警察”的出现就是在《一九八四》中起到了这种作用。“思想警察”是作者结合《一九八四》的故事内容和情节需要而量身定做的,虽然通过“思想警察”的字面意思我们能够知道它一定是警察的一种类别,但“思想”是指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只有在对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类警察的职责是专门逮捕有自我独立意识或是反动大洋政权思想的罪犯。因为在小说中“老大哥”政权的口号中宣传“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就说明大洋国的国民不该有自由独立的意识和思想,那么有思想即犯罪,就要有“思想警察”执法,这里就表明小说所叙述的内容需要“思想警察”的存在;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以温斯顿的心理和思想活动变化而设定的,既然叙事结构都需要这种“思想犯罪行为”,又怎会不需要“思想警察”。
其次,转喻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叙事内容。转喻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所体现的功能价值,是从作者的角度分析的,而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在小说的叙事中应用转喻可以便于读者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转喻之所以能够体现这种功能,是因为使用转喻修辞具有可以使叙事更加简洁、直观、易懂的优势。转喻的这些优势在《一九八四》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前面所说的“双重思想”,作者所要叙述的内容是指对于以“老大哥”为首的大洋国政权的接受和反抗的两种矛盾思想,但是纵观整部小说的内容,“双重思想”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但就字数而言,“双重思想”要比它所指代的本体解释少很多,这种情况下使用转喻可以帮助读者减少大部分不必要的阅读量,这就是转喻所体现的简洁优势;再者说,“双重思想”和本体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又何必浪费笔墨去赘述,应用了转喻使得所要表达的内容更直观也更加便于读者理解,何乐而不为。
通过以《一九八四》这部小说的文本为案例浅要的分析了对于英文小说叙事中转喻的认知,不仅更深层的了解了转喻修辞,也深深地感转喻修辞在小说叙事中应用的重要性,而且经过对转喻在小说叙事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价值体现的研究,也为转喻在小说叙事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随着文学研究对于转喻的关注持续升温,转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而如今关于转喻与小说叙事结合的研究虽然还不全面,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曾经的研究空白填补一些色彩。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