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了解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钥匙。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艺术园林中的瑰宝,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魅力。目前,英美文学课程的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召唤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更新,这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也不例外。电影作为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优势明显。将电影融入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成为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电影运用到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目前,学术界关于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运用研究多从必要性、策略、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因、方法、意义三个方面出发对英美文学教学与电影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其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因
伴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地展开,对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改革也逐渐提上日程,这其中就包括将电影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的探讨。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娱乐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将电影与英美文学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形象化与生动化。可以说,将电影引入课堂为学生深入研究英美文学提供了可能,是英美文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教育的良性发展。英美文学教育是高校人文学科的有机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学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一个民族特定政治、经济生活的窗口。丰富、多样的英美文学是英美国家文化的瑰宝,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文化思潮及语言特点等等因素,[1]使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存在着困难。英美文学的教育目前正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如课堂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教学现状,高校只有走出教学方式模式化的误区,进一步优化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文学的人文教育优势,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其次,电影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为它能够进入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可能。电影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现代艺术,它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大众娱乐发展中的文化产物。电影艺术通过影像的形式直觉诉之于人的视听感官,能够直接刺激观众的视觉器官,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电影直观化、可视化的特点使得影视教学成为英美文学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视化的文学作品,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它为文学教学创设了较为真实的活动情景。例如英国著名女性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讲述男女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班纳特之间复杂的爱恨纠葛,生动反映了十九世纪初英国乡镇的风土人情。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讲授《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二、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英美文学是英语国家文化积淀中逐渐形成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西方文化的了解。[2]但是如何将电影与英美文学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电影的优势,这是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电影和文学教育的结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电影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地位,于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受众。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将学生看成纯粹的教育客体,而应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逐渐爱上学习。电影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它的出现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英美文学教学的手段。例如,在观看电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他们的感受。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不断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以电影作为媒介进行英美文学的教育,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教师在将电影运用到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时,要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此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例如,教师在播放电影的时候,可以通过无声观影法、无图听声法、定格观看法、角色扮演法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电影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潜能与作用。比如在学习海明威的经典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时,教师可以在观看电影前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观看影片。之后通过个人陈述、小组讨论等形式辅助电影教学,以便更好地实现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三、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英美文学教育适应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英美文学的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僵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英美文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英美文学教学策略成为当务之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电影作为当前最主要的英美文学教学手段,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首先,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是快速了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电影进行文学的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这是由于电影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文学作品篇幅不一,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学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阅读,这不利于课堂教学及时、有效的开展,于是观看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成为了解这部作品最快的途径。电影通过图像的形式将文学作品的内容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展现文学作品的原始风貌,这在许多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中都有表现。例如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写的唯一长篇小说《飘》一出版便在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部电影曾多次翻拍成电影,因此在学习这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来使学生快速了解作品的叙事内容与时代背景,完成教学计划。
其次,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还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电影学习英语,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3]电影教学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理解纯正英语的表达方式,这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大有裨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巧妙的使用,是文学巨匠的思想结晶,因此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语言上同样值得学生学习。电影通过视听语言来讲述故事,诉说情感,能够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情境感受,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无形中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拓展学生的单词储备量等,为日后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展外国文学教育是大势所趋,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中开展的英美文学教学是了解西方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将电影融入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优势明显。电影应用到英美文学教育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将电影融入英美文学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但其独特的优势地位必然会给英美文学教学带来新的曙光,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