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的叙事策略与人性主题
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80年代初开始陆续的发表作品,1985年发表的《透明的红萝卜》由于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始受到文学界的注意,第二年发表的《红高粱》更是得到了巨大的反响和一致的好评,并同其他几篇以《红高粱》为故事背景、人物事物中篇小说共同构成了《红高粱家族》。莫言总是将故乡山东高密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他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那片土地的狂躁、混杂、不安、无拘无束、充满激情以及充斥在其中的酒气和血气,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较为少见的。除了以上两部,他的代表作品有《天堂蒜苔之歌》、《丰乳肥臀》、《四十一大炮》、《生死疲劳》等。《檀香刑》是莫言在90年代中后期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以1900年的山东高密为故事背景,并穿插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义和团运动、德国修胶济铁路等一系列事件,同时这些事件背后还隐藏着一段骇人听闻的酷刑。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充分的向读者展示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虽然这篇小说是莫言在文化上的一次回归,在转化“民间资源”的基础上向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在叙事上还是体现出了西方现代的叙事技巧,在人物的心理流动、跳跃、想象和联想中构建整部作品的主体框架,框架下面隐藏的是莫言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刑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并且还揭开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檀香刑》的叙事策略和其中蕴含的人性主题。
一、《檀香刑》中的叙事视角
莫言的小说一直以多样化的叙事视角、独特化的叙述模式和开放化的风格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实际上,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明显受到了西方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檀香刑》虽然是莫言的一次“撤退”,但在叙事的程度上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首先,《檀香刑》对限制叙事视角的运用。《檀香刑》的叙事结构主要采用了我国传统戏曲结构形式,即凤头--猪肚--豹尾,因为结构的不同,叙事视角的运用也各不相同。凤头部和豹尾部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限制叙事视角,主要是小说中四人主要人物的独白,分别为“ 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四个人跟别构成各自的叙事主体,因而可以从不同视角共同讲述这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莫言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则限制了叙述人对一些事情的叙述,这实际上就在开头留下了一系列的悬念,而且四个人各自的叙述只是表现出了他们各自性格形象的一部分,读者此时了解人物并不是完整的人物形象,同时在四人的叙述中读者知道了孙丙会遭受到檀香刑和孙丙参加义和团的原因,但是具体的情节等则是模糊的,同时四人对孙丙不同的态度引起的一系列复杂关系也留下了极大的悬念。豹尾接着凤头还是运用第一人称的限制视角进行叙述,将读者原来不知道的事情交代清楚。
其次,《檀香刑》对全知叙事视角的运用。《檀香刑》的第二部分猪肚采用了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全知视角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叙述视角,我国古典小说对其运用的较为广泛,它又被称为上帝视角,因为叙述者在这里知道的事情大于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它就像一个讲解员一样,在作品中静静地向读者讲述着一个接一个的不是。通过全知全能视角读者在这部分知道了孙丙加入义和团前前后后的一切原因。猪肚下面共分九章,每一章下面实际上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共同将孙丙抗击德国的故事完整的呈现出来。正因为是全知视角,它需要肩负起叙述事件的任务,因此读者在这部分不仅了解了孙丙抗德的故事,还知道了孙丙和知县钱丁之间的斗须;还可以看到赵甲表演各种刑罚;又了解了刺杀袁世凯的是钱雄飞,在全知全能视角中,一幕幕错综复杂的场景不断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些场景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真实的生存状态。
二、《檀香刑》中的叙事语言
莫言在《檀香刑》中的叙事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与之前的作品有一定的区别。莫言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明确表示过要选择一种与过去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就是与以往西化不同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向民间传统语言的一种回归。
首先,《檀香刑》对猫腔的运用。《檀香刑》在叙事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就是莫言借鉴了家乡的戏曲语言,猫腔的运用成为了这部小说最大的一个特色,其一直贯穿于整部小说的始终。“猫腔”实际上就是莫言对故乡戏曲强调在小说中的运用,同时它也是对民间文化和民间精神的一种象征。《檀香刑》中出现了大量的猫腔戏文,纵观整部小说,小说本身也非常像一个戏剧的剧本,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真实生活的一幕幕。猫腔在小说中的运用让小说的情节更加的跌宕起伏,凤头部和豹尾部在每一章的开头都运用到了一段猫腔戏文,戏文叙事语言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交代出后面的故事情节,为下文打下了必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鲜明体现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形象。纯正民间戏剧叙事语言在整部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使得小说形成鲜明的叙述风格,同时加强了每个人物、每段情节之间的连续性,莫言给文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搭配了适合的戏文语言,这更是强化了语言的地方色彩,同时猫腔的运用也便于文本的抒情,充分展示出了小说的地方性色彩。
其次,猫腔叙事语言运用的意义。猫腔在《檀香刑》中的运用不仅具有叙事和抒情的双重作用,笔者认为其最大的意义是在文化方面,也就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发掘和构建。猫腔是莫言家乡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它可以说是对所有民间文化的一种象征,同时它也代表着山东高密人民的精神和信仰。猫腔始终贯穿于整部作品始终,进而让读者深切的感受到流淌在高密人生血肉中的热情以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从小说中可以看到,猫腔戏剧文化并属于现代的主流文化,实际上它是现在边缘文化的代表,这些边缘文化被遗忘在主流文化之外,一直不被人们重视且逐渐被忽略,但实际上它们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观念,莫言对猫腔叙事语言运用表现出了他对边缘文化的关注和靠拢,同时也是对边缘文化的构建。通过猫腔,让读者重现领略了神秘、夸张而且奇妙陌生的齐鲁文化,更多的是显示出了一股原始的生命力和心灵上的自我净化,让读者也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自我旅行,因此这种文化构建无疑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三、《檀香刑》中的人性主题
《檀香刑》是一部现实与魔幻相结合并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一部小说,莫言在这部小说中依旧执着于对人性主题的探索,读者可以看到,小说实际上主要围绕赵甲给孙丙实施檀香刑的过程展开,并在这个过程中之中穿插了许多零散的细节,人性的善恶就隐藏在这些过程细节之中。
首先,《檀香刑》中的反人性表现。小说中的赵甲是莫言主要描绘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实际上是我国刑罚文化的代表人物,刑罚文化同时又是我国民族性格特点的一个隐藏表现。实际上,刑罚文化本身的存在就极其不合理,它的残酷性、阴鸷性都是反人性的一种表现,而文中赵甲实际上就是反人性的代表。赵甲从小就受到这种刑罚文化的熏陶渲染,因而形成了他黑暗变态且残忍冷酷的特殊性格,在赵甲的眼中和心里,刑罚本事是一种艺术,它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和内涵,这只是一种对犯罪之人的一种惩罚,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其实这是人类自我之间的一种变相的相互折磨,是人类自我之间的一种自相残杀,赵甲在对孙丙实施檀香刑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不具有了刑罚本身的意义,赵甲持有一种折磨人的快感心理,而那些看客则抱有一种欣赏品味的态度,莫言对此的描写更是表现出了他们反人性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不合理的一面。
其次,《檀香刑》中人性主题的表现。莫言在《檀香刑》中主要表现出了三种隐藏于我国传统民族心理下的文化特征,分别为刑罚文化、官场文化和民间文化,小说中的人性主题就隐藏在民间文化之中。孙丙作为民间文化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身上让读者看到了他对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以及存在他身上的那种原始性的善良。孙丙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他的身上却存在一种不畏惧强权的反抗精神,这与官场文化代表钱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参加了义和团并敢于反抗德国人,这种反抗精神本质上代表了民间文化中那种最原始的野性冲动,但孙丙本人在人性的体现中特表现出了自身的缺点,也就是莫言发现了民间文化存在的另一面,缺少理性而导致的鲁莽愚昧和滑稽可笑,因而孙丙的抗德行为在勇敢之余却显示出了其可笑的一面,从而使得孙丙整个人物具有了一股悲剧性的色彩,而他的人性却在悲剧之中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综上,《檀香刑》真正想要表现的并不是残忍的行刑过程,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文化符号,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这是一部意蕴内涵远远大于其形式的文学作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