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主题研究

作者:高路来源:《芒种》日期:2016-02-10人气:1589

近年来,华裔美国文学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华裔美国作家取得了很多成就,因此相关的研究也就多了起来,对于其女性文学的主题研究是本项目的主体研究,并基于心理学理论—镜像理论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在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当中,黄玉雪、汤婷婷、谭恩美是首当其冲的代表人物,她们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并创作祖辈们的生活,书写种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给自己定位了新的文化及社会身份——华裔美国人,同时又在文学作品中颠覆固有的女性身份特征,她们坚定的寻求身份认同感。这几位女性美国华裔作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对于身份构建的追求,也最终展示了其身份认知的过程,也可以说她们就代表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与其他作品的研究方向不同,本研究拟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品当中的主题进行精神分析,结合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和心理学上的“矛盾情结”来进行分析。这两个理论都属于精神范畴,也被广泛应用到文学研究之中。镜像理论,最初由拉康提出,是婴儿在观看镜子当中的自己的反应。婴儿最初看到镜像中的自己时,会用手去撞击镜子,攻击镜像;慢慢的会去努力认同镜子中的形象,但是过程是矛盾的,会笑,会攻击;最后会完全接受镜像,能最终意识到镜子中的形象就是自己。这两种理论的结合是全新、大胆并有效的应用。对于作品当中的主题分析,可知主题多为母女、父女关系。那么有许多的原因造成母女之间的冲突,比如由于母女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身份认识的缺失。通过“镜像理论”分析,女儿是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来认识到自我身份。但在身份寻求的过程当中,女儿还是经历着既向往又排斥的“矛盾情结”。这些女性作家们也正是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态度和观点。

美国华裔女性具有复杂的双重身份,种族和性别使得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及身份无法简单定义。为了寻求自我,她们努力消除她们的文化差异,力求在相互矛盾的种族世界中找寻自己的文化身份。其构建身份的步伐是艰难的,首先在社会中处于失语阶段;然后,在意识到自己的被奴仆性之后,奋起反抗,抛弃了其女性特质,努力获得其精神独立;最终,她们还是希望能以女性的身份获得社会的接纳与尊重,终于在此时她们确立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下的自我形象。

一、 排斥中国文化,创造身份镜像

从最早的华人移民开始,中国移民一直处于美国社会中最低的位置,直到20世纪中叶这一局面有所好转。因此在一段时期内,一度华裔文学是背离中华文明的,女性文学更是如此,她们为了迎合男权社会,努力在镜像中创造、臆想自我的美国身份。黄玉华、任碧莲都是这个时期的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代表。

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先行者,被称为是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是接受过中国的传统教育和正规美国教育的一代人——第二代华裔。她在美国社会当中面临着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文化的排斥,因此努力将自己的镜像形象调整为符合白人的价值观和标准。这种自我形象的塑造,不是一种镜像直接的表象,而是社会强加于个人的创造。作品中她完全通过两代人的精神摩擦流露出的是西方文明的优越、进步,东方的则为迷信、落后这种偏见,正是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否定的东方文化,从中人们更能清楚的意识到美国主流文化对她的思想形态的压制,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她选择丑化镜像中的自己来迎合白人,而确保自己的美国华裔身份不被排挤。正如镜像理论中的小婴儿撞击镜子是一样的,不认同自己的形象,努力的去攻击自我形象。在小说当中,所谓的美国梦得以实现。阿五与父亲的矛盾和自我奋斗所表现的主题不仅是女性与男权社会的斗争,更多得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最终后者得以胜利的镜像。然而这种镜像并不是真实的,是无奈的,也确实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必然的镜像。

二、 兼收中西文化,对比认同镜像

汤婷婷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另一大代表人物,她出现在民权与女权运动之后,她明确的知道并宣布自己是华裔女性。汤婷婷以中西方世界的组合方式来展示其身份的矛盾性,她以非主流方式对主流方式的妥协达成统一。在《女勇士》中,她的母亲已经不再是柔弱、失声并且没有社会地位的中国女性形象,她就代表了汤婷婷眼中的中国文化,汤婷婷的身份镜像在进一步建立。她的母亲身体强壮,在家中有着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对白人称为鬼的世界(对于西方霸权的一种抗争),这些都是对于中国文化积极的表述。然而,在月兰的丈夫——白人主流文化的代表面前,她却无法为月兰争取权益,无声的结束了寻夫闹剧。在汤婷婷的作品中,矛盾情结体现的尤为突出。她没有抛弃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没有否定西方文明,在这矛盾情结的柔和当中,创建自我的镜像。在作品中,有声和失声的对立描写,表明了在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当中,少数族裔的无奈和无能为力,似乎也证明了,西方文化——以白人为主体的文化的文明优越和少数族裔的野蛮粗俗。但是汤婷婷却没有把母亲刻画为完全失声的女性,在作品当中以其在美国的真实生活打破了黄玉雪的“美国梦”。

三、 统一中西文化,超越性认同镜像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华裔文坛的后起之秀,是继汤婷婷之后,又一位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她的神奇作品创造了既有永久历史意义又具有广泛商业成功的一种文学作品。1989年,她的处女作《喜福会》获得极大成功,曾经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接下来的两部小说《灶神之妻》和《百种神秘感觉》也继续了《喜福会》的成功。休息了六年之后,在2001年,谭恩美出版了她的第四部小说《接骨师之女》,这本小说一经出版就在广大读者与文学批评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既有批评声也有赞扬。这本小说也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排行榜。谭恩美以细腻的洞察力和娴熟的写作技巧享誉美国文坛,她以深厚的东方文化传统丰富着美国多元文化,对华裔美国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谭恩美在《接骨师之女》中将复杂曲折的母女关系进一步深化,以三代母女的不幸以及微妙的母女关系为主线,刻画三代人对于自己身份的构建——完全失声的哑奴宝姨(外婆),茹灵(母亲),露丝(女儿) ,在作品中她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这是一部自传体性质作品,在文章的最后,露丝和母亲终于和解,外婆和母亲都在她的骨子里,并描绘她是在和她的外婆——宝保姆并肩书写。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蕴藏于她们内心深处,在两代人和两种文化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谭恩美的小说主题多为母女关系。从母女关系当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至于最后的寻根——中国根在其作品当中都有所体现。这就是镜像理论当中婴儿最后通过和母亲的形象对比所得出的最后镜像的结论。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超越性的自我身份构建,文化身份不再是问题,中西方文化在女儿身上获得统一。

在对代表的三位华裔美国女性作家作品进行解析之后,本研究对华裔女作家们的自我身份构建的探究和努力是持积极态度的。无论是黄玉雪的西方文化认同,汤婷婷的文化杂和谭恩美的突破文化差异,都是对美国少数族裔处于压迫地位和社会情况的真实镜像反映。从她们的作品当中,我们能看到种族的反抗,无论是少数族裔还是女性群体最终走向平等、自由是必然的社会进程。在美国华裔女性作品当中,都既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体现美国文化的特征,这正是由于她们的独特身份所决定的。通过对这三位作家的文本分析和作者本身的镜像对比,本研究达成结论——男性和女性从最初的对立斗争到整合,以及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之后达到最终的融合。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