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与维基百科、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平台的对比
每个平台都有其优点,但往往又不可避免的具有缺点,准确的说,是维基百科、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的很多内容客观存在这些问题,而不是说平台本身就具有这些问题,当然知乎也存在一个不足之处,笔者将在后边具体阐释,这里不作赘述。
1、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众人一起进行编辑,而知乎是众人一起回答问题,回答可以是有不同立场,多维度的,维基百科的指向性明显就是对词条进行下定义。词条被限定在一个学科范围内,只能解释“是什么”,对“为什么”和“怎么办”无能为力。
2、论坛:论坛的模式是主题—回复,适合讨论宽泛的话题,每一个回复不是都能回答道点子上,而是在讨论中逐渐得出结果。优质论坛仅为少数,即使是好贴也存在有效信息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内容被大量刷屏和吵架所冲淡,广告营销气息浓厚,帖子质量良莠不齐。
3、微博:对于知识的获取与分享,微博可以迅速地病毒式传播,由于大量转发,导致内容重复率高,造成较多的信息垃圾。而知乎更多的是就某一个问题,回答者通过不断的优化,获得近乎完美的答案。微博网民易情绪化,也较容易被意见领袖所影响(意见舆论被大V所影响)、更常见的是微博的营销化。
4、微信:微信是以社交关系为中心,本身是沟通平台,它不会负责筛选好的内容给你,而是确保任何信息都会传递给你。订阅好的知识分享,就目前而言只是一个依附于社交的功能,而且还一直被压制,订阅号被折叠起来以后,信息被看到的几率降低,自然被分享的几率也降低。存在着信息传播范围有限,信息来源不明、真伪难辨,信息缺乏评论进化机制等问题。
再反观知乎,从设立和前期运行上,它似乎尽量避开以上几个平台的几个雷区。首先,知友来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乏业务精专、匠心独具的牛人,这样确保了信息来源的多维;其次,从知友的大量回复来看,形成了摆事实讲道理的习惯,很多人都会在回复中引用出处或者举证,也经常有发图片表格论证的,即使是将故事,也多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保证了信息内容的客观;再次,知乎的氛围不像其他平台那样浮躁、轻佻,反而更多地是走“慢下来,往细说,朝深去”的路数。最后,所有网友,不论是否是知乎注册用户,都能看到所有的问题和评论,注册后不分级别,都能参与知乎的提问与回复,都能点赞和反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平等的。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