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静静的嘛呢石》看影像中的“寻找”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智美更登》是传统藏戏,小喇嘛尽管对故事烂熟于心,但仍要在电视上“第一次”观看。小喇嘛弟弟说港片“可好看啦”,小喇嘛迫不及待去看,结果出现接吻的镜头后,再次回去观看《智美更登》。小喇嘛对藏戏选择的反复,正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摇摆不定,而最终经历心理波动才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回归传统文化,体现了小喇嘛对自己文化身份的寻找。一部藏戏反映了当时藏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老年人依然会在智美更登取下双眼赠人的情节时潸然泪下,在迪斯科开始之前匆然离开,他们忠诚于传统文化,排斥现代文明;中年人中最显眼的莫过于酒鬼的出现,他取笑藏戏和看戏的人,却沉溺现代的“酒”,酒鬼是万玛才旦对现代人的欲望和思想自由的表现;对于孩子,最困惑的莫过于小喇嘛,自己的身份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但他对电视、《西游记》等现代文明十分沉迷,这正是新旧文明冲击下新一代藏人迷茫之所在,他们找不到自己的身份。醉酒者也表现了藏族一些社会问题,酗酒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藏区出现。影片中,酗酒者对老人的不尊重和毫无礼貌,哥哥要打架时表现出来的粗鲁,经营者用低俗的港片赚钱,以及哥哥不愿把电视机和光盘借到寺庙的自私,都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背离。
如果说《智美更登》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那么藏语版《西游记》碟片就成了传统和现代文化融合的复杂象征。在影片里,孙悟空的面具表现了小喇嘛对新文化的向往,既是影片道具,又是文化符号。小喇嘛看到的是身怀绝技和妖怪智斗的孙悟空,对其身上所赋予的文化功能,小喇嘛并不能完全领会。当他行走在寺院和家乡的路途中时,他眼中的世界和生活是否和面具下的世界和生活相同?当他过完年后和师傅一起去拉萨朝圣时,又是否能寻找到心中那份深深困惑的问题的答案?
2、宗教与世俗
影片开始便紧扣片名,以特写的嘛呢石上的六字真言为开场,富含浓郁的宗教意味。影片结束时,小喇嘛拿着未刻完的嘛呢石回到寺院,嘛呢石变成了最为重要的宗教符号。刻石老人的离世,预言着刻石这一传统技艺将要消失,众人对老人儿子的指责,成为了宗教与世俗碰撞的高峰,村里唯一的僧人——小喇嘛便成为了整个村庄的希望。影片对宗教世俗碰撞最为经典的表现不是祈愿法会,而是对羊的放生,放生羊的宗教活动是在世俗社会中完成的,这里更多地表现的是宗教与世俗的高度融合。
小喇嘛的师傅是一位信仰坚定的高僧,为了去朝圣准备了十多年,他对小喇嘛内心困惑是知晓的,对小喇嘛的前途也不乏担忧。当师傅提出要带着小喇嘛一起去朝圣时,小喇嘛的兴奋掩盖了对路途的担心,他不知道朝圣的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这也隐喻了小喇嘛对未来道路的选择,以及在宗教与世俗中对个人身份的寻找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在影片中,小喇嘛的父亲带走了电视机和《西游记》,此时祈愿法会的法号已经吹响,小喇嘛便处在了世俗与宗教这两条道路之间,面临着人生重要的选择。小喇嘛自然是可以还俗,过普通的日子,尽情地看《西游记》,或者回到寺里。当他选择继续做喇嘛的时候,我们衡量得出一个小孩子抵制了多大的诱惑。小喇嘛在经历了世俗的生活之后,又回到了宗教生活的庄严与神圣之中。在他的成长和修行过程中,宗教与世俗的碰撞会持续给小喇嘛带来选择题,他将不断面临个人身份的寻找,这于他来说,未免不是另一段修行。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