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信仰民俗传统对戏曲表演场所形成的影响

作者:岳上铧来源:日期:2016-03-26人气:1069

    戏曲要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就必须与在其现场的演出中同普通的百戏杂耍明确地区分开来,为观众提供独立的欣赏空间,为演员提供独立的表演场所。因此在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过程中就涌现了划地为场、勾栏、露台、乐棚、山棚、舞楼、舞亭等各种形式的表演场所,促使了戏曲自身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而民间信仰活动和宗教活动则为这些表演场所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礼记·祭统》载:“夫祭有三重焉:献莫大于裸,声莫重于升歌,武莫重于武宿夜”[。祭祀本身无非是通过贡献礼物,贿赂神灵来祈福避祸,那么向祖先神灵供奉的祭品也就是按照民众自己的意愿所选择的饮食和声色的方面,其中饮食就是一些牺牲,而声色则为歌舞伎艺,《岳庙新修露台记》碑中就记载:“牲陈皿者,得以展其仪;流宫泛羽者,得以奏其雅”。早期的神庙祭祀歌舞带有着很浓郁的宗教信仰色彩,它们是在民众为神灵提供牺牲等物质需求时,加以娱神的精神享受,娱人的成分则较之略少。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这些祭祀活动的严肃性、宗教性和神秘性逐渐削弱,神庙从一般的祭祀场所开始发展成为民间集会、贸易、娱乐的场所。

    这种变化就促使陈列祭品的活动流于形式,而祭祀歌舞活动开始越来越商业化,乐舞百戏等民间娱乐形式开始大量涌入神庙,原来用于陈放祭品和表演祭祀的露台失去了其陈列祭品的功用,而成为了专用于表演乐舞百戏的场所。那些经常在露台上表演的演员被称为“露台弟子”,《东京梦华录》曾载:“……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毕,后部乐作,诸军缴队杂剧一段,继而露台弟子杂剧一段。”可知露台表演在当时已经十分兴盛了。露台成为神庙剧场发展完善的基础,而在露台上临时性搭建的以奏乐演出为目的的“乐棚”被固定下来,逐渐转变为砖木结构的棚状或亭状表演场所,成为了金元时期兴盛的亭榭式戏台的雏形。

    随着歌舞戏曲的频繁演出,神庙剧场的有限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各种条件下,各种人们的娱乐需要,人们在满足了供神娱神目的下,逐步将戏曲歌舞活动移出了宫观寺庙,而按照其格局将神庙中的神殿简化为象征性的神楼,为观众提供更多条件较好的欣赏场所,而戏台与神楼之间则有空旷地带作为观众站立欣赏之处。这种在神灵信仰观念下形成的戏曲表演场所随着戏曲活动的进一步世俗化商业化,神楼开始失去原来的神圣,民众代替神灵成为戏曲表演欣赏的主要对象,神楼戏台也变成了以赚钱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大众为主要演出对象的勾栏剧场,这样中国的戏曲舞台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神庙剧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它的布局结构,由“累土为之”的露台变迁为砖石砌就的戏台,并开始逐步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以娱神为主变为娱人为主,向自由独立的商业性娱乐场所——勾栏剧场迈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戏曲表演舞台的成熟,使戏曲表演与一般的生活娱乐划清了界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带有浓郁信仰色彩的神庙剧场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典戏曲自诞生之日起便表现出的与传统信仰民俗的渊源关系,尤其是对戏曲表演形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世戏曲的表演模式,舞台装扮,以及演出场所的形成都与传统信仰民俗的巫觋祭祀、娱神歌舞关系密切,可以说,如果没有古代信仰民俗的传承与流传,就不会有中国古典戏曲的全面成熟与定型,因此,深入研究信仰民俗与古典戏曲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探究戏曲表演的本质意义重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