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文化观到大众文化观: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价值观的变迁
人际传播传者与受者的数量有限,信息影响面较窄,反馈即时,是一种典型的小众传播。对借助人际传播的文化而言,其传播价值往往就在于稀缺性和精英性。少数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以人际传播为主,精英文化观念一直是其主要的文化观念。总体来说,精英文化观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重视传播中“人”的因素,强调传播主体和客体的特定性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水族古文字“水书”为例,这种水族古文字的传承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特权,为“水书先生”这一特定的文化精英团体掌握,其传承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在水书先生群体内部进行。精英文化观重视特定传播对象的选择,却往往忽略了“人”生存环境因素,即掌握特定文化的群体,生存状况会随着历史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当他们出现生存危机的时候,特定的文化也会出现传承危机。今日的水书正如同某些学者所言:“水书先生在‘水书习俗’传承过程中至关重要。水书先生通过口传心授及抄录记载水族古文字形成水书文献的形式传承‘水书习俗’,可谓‘水书习俗’ 传承的桥梁。 一旦水书先生这个群体消失,‘水书习俗’在水族民间的传承也将终止。”时至今日,随着水书先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衰落,水书及水书习俗的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
2.对深度传播的认同
所谓深度传播,指的是揭示传播内容的本质、运作规律,以求获得受众对其的深度理解和认同的传播。精英文化观念主张通过长期研习接触到文化内核,或是对文化的某种形式作系统掌握,由此教育等组织传播方式成为必要的传播途径,深度传播是一种研习的行为,传播规模不可能很大。由于强调维持文化的本真、原质和纯粹,精英文化观普遍对工业时代的文化商业气息反感。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手工艺制作方法繁复耗时,但许多传承人仍坚持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对于旅游商店中机器工业的复制品,普遍持否定态度。
根据梅特卡夫法则,通过网络传播的媒介产品也具有直接网络外部性,即媒介产品的消费效用随同一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网络是新媒体的基本形态,而且网络传播并非是单向传播,而是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流,互为传者和受者。随着新媒体受众的不断增加,这种交流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长,加之网络传播的扩散性,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扩散中心,使得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文化产品,其消费价值也随新媒体用户的数量增加而递增。当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其价值判断日益受到用户数量制约,原有的仅对少数人进行深度传播以体现文化价值的观点,必须转向大众化的普遍传播。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开始借鉴流行文化的传播形式。注重适应新媒体媒介属性,强调文化传播要适应大众需求,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观正向大众文化传播观转变。以藏族文化传播为例,游戏公司从2010年进行封测的以吐蕃时期青藏高原为背景的《藏域》开始,后续开发出以小说《藏地密码》为蓝本的斗游产品《藏地传奇》,在网游公司计划开发的游戏名单中甚至包括了著名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2011年,借助日本动漫制作的先进经验,中日首次合拍了动漫电影《藏獒多吉》,在视频网站上取得了相当高的点击率。
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普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共识,即对某种文化而言,掌握的人越多,其影响力就越大;文化是有生命的,其生命的价值表现为可以通过传播行为影响到不同的人群,影响到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高;传播行为是传播内容在时空中的变化,通过传播,内容物还有可能具备一定商业价值。对传播者而言,比起对传播内容的掌握,传播的积极主动性和传播行为本身更加重要。媒体的合理认知和高度参与精神,是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提。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