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基于“十大代码”理论阐释《秋喜》影像符号

作者:乔祎来源:《视听》日期:2016-05-16人气:1347

一、艾柯“十大代码”理论及意义

(一)电影理论发展的两大阶段

自1894年电影放映机被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之后,一部接一部的电影短片频频问世。从《工厂大门》到《水浇园丁》,卢米埃尔兄弟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将一部部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电影问世,电影理论也随之应运而生。对于电影理论发展,以20世纪六十年代为分割线,分为传统电影理论阶段和现代电影理论阶段。在传统电影理论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在探讨电影自身的特性上面。特别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将蒙太奇既与辩证思维原则又与影片各组成元素有机联系,把蒙太奇理论提到了新的水平。六十年代之后进入现代电影理论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就是电影符号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所谓电影符号学理论,就是指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也可理解为将电影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语言概念来研究[2],意大利学者艾柯提出的“十大代码”理论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符号学研究成果。

(二)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

艾柯“十大代码”理论所提出的十大代码分别是: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代码和无意识代码[1]。

艾柯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电影的影像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他强调,不能使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模式,而应使用代码概念来代替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这样的代码概念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丰富,从而使电影的影像代码研究摆脱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局限性,即其狭窄性和封闭性[3]。与此同时,艾柯将代码根据不同属性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地进行界定,使得其代码概念的内涵更为丰富。

二、电影《秋喜》及其特点

《秋喜》是2009年10月在中国大陆上映的一部以1949年广州战斗为背景的谍战电影。不同于以往的影视谍战片,导演孙周奉献给我们的是一部偏向于文艺而又融入了许多商业元素的主旋律谍战电影。虽然这部影片从观众反响和票房收入看收效平平,但业内人士却赞赏有加,且因其对电影符号学理论的较好诠释和对影像符号的灵活运用而被国内多所高校收入传媒类专业教材。

《秋喜》讲述的是从1949年10月1日到10月14日,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为止这短短的14天里,两位信仰不同的谍报人员——晏海清和夏惠民之间展开的一场斗智斗勇的对抗。在《秋喜》中,导演恰当、巧妙地利用影片所编制的各种代码,将深刻的思想意义融入其中,同时运用独特的光影手段为观众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谍战电影的艺术效果。《秋喜》在走市场的同时,也注重用富有个性的电影语言讲故事,即刻意地采用符号化的表现来展开剧情。

三、对《秋喜》部分影像符号的阐释

(一)修辞性代码

用“十大代码”理论结合影片内容来分析,首先要提及《秋喜》这个片名。《秋喜》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献礼片,片名就颇有独到的修辞性代码涵义。所谓修辞性代码,是指由社会习惯作用而产生,已被社会所吸收但尚未通行的模式或规范[4]。譬如,当画面中出现红色时,观众根据生活常识,马上就会解读出热烈、喜庆、积极、向上的寓意。女佣秋喜形象的塑造可以算的上是对岭南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秋喜在影片中的形象塑造给人以清新可爱、简单自然的感觉,这一点从演员的外形和服装造型以及对白的设计上都表现的恰到好处。影片中秋喜的纯洁恰是影片修辞性代码的深层内涵,而其引申义则在于宴海清的忠诚和陶书记的坚贞以及无数共产党人单纯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扛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声调代码

按照影片的发展顺序来进行分析,开头最先出现的是“十大代码”中的声调代码。声调代码是指观众通过电影所传递的声音记号,可以识别出语调赋予的张力、强调等韵律,进而产生相应的联想[5]。影片开头晏海清出场,行走在街道上,这时,收音机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声音。画面所传达的正是一条声调代码,意指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的广州,小卖部的老板处于危险状态。

(三)趣味感觉代码

又如当晏海清进入小卖部之前,几声枪声鸣响,晏海清身边一群白鸽飞起。众所周知,鸽子一般都具有其独特的固定象征意义——和平之鸽,这种象征意义类似爱情、亲情一样没有国家之分、没有种族之分。在这里,白鸽飞舞的镜头就是趣味感觉代码。趣味感觉代码是决定观众在识别了一定的识别图式之后而认知某种识别图示所表现出的抽象观念或情感,需依托于文化背景、结合语境而定,较其他代码更为含蓄和抽象。结合影片的画面背景来解读这个场景,就可以理解为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白鸽飞舞象征着广州人民对于解放的渴望以及新生活的的期冀。

(四)肖似化代码

如当晏海清捡起碗的碎片打水漂时,试图将碎片掷向对岸,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才“漂”到了对岸,这里的碎片起到了肖似化代码的作用。晏海清将碎片抛向对岸,暗示了他服从组织的安排,继续潜伏任务的自愿,以及哪怕前进的道路漫长,充满了艰难困苦也百折不挠的意志。同时,这一“打水漂”的细节刻画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的生活情趣,对晏海清的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也起到了举重若轻的艺术化作用。此处扔掷碗碎片的情节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结尾处,斯皮尔伯格踢凳子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处细节均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以及含蓄的意义,让观众感受到两位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知觉代码和识别代码

晏海清与陶书记在江对岸会见场景,导演专门设计了一个细节:当晏海清从容地喝完鱼汤后,决然地把碗打碎了。而碗的表面可清晰看到“公鸡”的图案,使人不难联想到中国的版图。显而易见,“公鸡”图案的碗便是知觉代码和识别代码。知觉代码是指规定电影影像知觉条件,即呈现出能被观众有效知觉到的图像。在这里,把印有“公鸡”图案的碗打碎这个细节象征着共产党人要带领中国人民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的坚强决心。

    影片结尾处是一个挂满红色绸布的场面,大片的“红色”预示着革命即将胜利,红色的绸布好似五星红旗一样随风飘扬,正反两位主人公在这个被“红色”包裹着的大场面中做了了断。在晏海清杀死夏惠民,转身行走的过程中,画面穿插着广州欢庆解放的场景。这组交叉镜头一边是晏海清在挂满红色绸布的街道边一步步前行,一边是身着红色旗袍的秋喜在红色喜庆的场景中穿梭。此时展现的“红色”既是识别代码,也是修辞性代码。在画面中,观众不难发现秋喜穿梭于人群时几乎是飘着走的,这种慢镜头的写意化的影像表达不仅预示着新中国诗情画意的锦绣前程,红色化身的秋喜在欢庆解放的人群中喜悦地跳着笑着,也表明了“红色”的喜庆和“红色”的革命以及“红色”的中国已经交织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红色”情结,同时也预示着共产党将会带领人民过上红火的日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四、结论

通过上述用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对《秋喜》部分影像符号代码的阐释,不难看出,电影符号无处不在。各个情节的设计和转化,无一不是电影符号代码的运用,各代码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相互转化。一部电影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艺术语言符合“十大代码”理论的要求。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