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如何实现突围——以中国之声为例分析

作者:张鹤来源:《视听》日期:2016-05-17人气:1310

当下,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当中。其中最为大众接受和使用的就是微博和微信。不可否认,在传播速度上、信息资源量与用户的无门槛性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伴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碰撞和融合。作为传统媒体大军当中的一员——广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从而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中国之声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一档节目。在我国范围内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一档广播栏目。可以说中国之声就是我国新闻广播的领军旗帜。关注着百姓生活,传递着政策和方针。中国之声可顺势借助微博微信的资源优势,更好的充实和丰富自身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之声节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创新播报模式

传统的广播,依托的是无线电信号。听众收听广播的途径是非常单一的。并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收音机的身影已经很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手机、IPAD等电子移动终端。作为用户使用量较多的微信,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据相关数据显示,微信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了6亿,新浪微博每月活跃用户量达2亿多。因此,中国之声可借助新媒体移动平台改变以往的新闻播报方式。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为实现栏目的突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广播媒体虽然在及时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具有消逝性和不易保存性。当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时,传统广播媒体的缺点会得到弥补甚至是消失。《华盛顿邮报》CEO凯瑟琳·韦莫斯认为传统媒体 其实是新媒体的基础。一项近期调查发现,80%新媒体链接的终端都是传统媒体。[1]因此,微信与广播存在着极强的互补性。每个栏目的微信公众号都可以制作栏目相关的板块和内容。以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为例,主要分为收听直播、回声和微社区三个板块。从这三个板块就可以看出中国之声这一传统广播节目已经与新媒体实现了良好的交接。其中,收听直播板块当中包含很多广播频道。如养生大讲堂、新闻纵横、全球华语广播网等等。频道种类丰富、内容齐全。年轻的听众,通过微信平台,即可通过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收听到正在播送的广播节目。回声这个板块主要是总结评论和关注热度较高的话题,整理和编写的文章。当然,这其中的很多用语和图片也是来自于互联网。另一板块——微社区,主要集中了热门话题、名人堂等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三个板块简洁明了,却又内容丰厚。

 二、改变传播方式

 传统的广播节目都是以无线电波为传播途径,以主持人的声音为传播介体进行传播。虽具有传播范围广泛、传播内容迅速等特点。但是其自身存在转瞬即逝、按顺序收听等缺点。因此,传统的广播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线性传播。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观众的反馈信息。同时,如果观众喜欢一档广播节目,也无法随时随地重复收听。这些不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新媒体的出现,影响并且改变了传统广播节目的传播方式。

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需要改变自身的传播方式以更好的适应媒介环境。如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官方微博的开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的传播方式。微信和微博——作为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和使用度过高的新媒体,具有强大的用户量和裂变式的传播效果。中国之声把新媒体融入到其中,在无形中扩大了广播的受众范围,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微信当中可以发出语音的功能,传统广播也是靠主持人发声进行传播。因此,收发语音功能成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很好的切入点。也为传播的方式添加了个性化的内容。受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可收听传统的声音节目,传统的广播节目也可以加入新媒体元素。另外,中国之声的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量已经突破了1500多万。加之微博自带的转发等功能,又使其呈现出更快更多的传播效果。这是传统广播节目无法达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信息的反馈上更具优势。微信和微博的传播方式是能够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的。它们具有“点对点”“面对点”等传播优势。如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可以推送消息或文章。传统媒体可根据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和点赞情况,知晓受众的新闻取向和关注点。微博的评论、点赞和转发功能也可实现这一作用。尤其是微博的评论功能,受众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统媒体可以更迅速便捷的得到受众的反馈情况。这些“新功能”可以弥补广播媒体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反馈上的缺陷。传统的广播节目是无法及时收到受众的反馈的。因此,新旧媒体的融合,为新旧媒体都带来了改变。

三、扩宽新闻素材来源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信息资源是海量的。在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新闻的受众不再是仅仅消费新闻信息,每个人更希望是新闻的制造者。因此,新媒体话语权的平民性,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消息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新媒体用户的注册量和活跃量巨大,其中不乏一些草根的新闻消费与生产的团队。他们身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社会影响力。短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打破网络舆论的平静局面。因此,新闻素材的来源上,传统媒体可以借鉴甚至照搬新媒体上的内容,加以筛选和整合,也将会是很好的新闻素材。这也改变了传统广播媒体单一的新闻素材获取方式。不仅可以迅速掌握新鲜资讯,同时也可以减轻一线新闻工作者的压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话语权的平民化也为信息的真实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受众的话语权打破了新闻的严肃性。但是,中国之声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全国性质的广播节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因此,中国之声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也要做好信息的把关,避免虚假的新闻。真正做好大众舆论的监督和导向,准确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切实做好中国广播的第一品牌。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广播这一传统的传播方式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需要和新媒体加以融合,才能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这对广播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业者不仅要实时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考虑如何将传统媒体更好的与新媒体融合,实现新旧媒体的优劣互补。从新闻的采集、编写等环节都要有序进行。层层对新闻内容进行把关。广播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会遇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因此这也需要决策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媒介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有时,把关人的决策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媒体的发展状况。

另外,从业人员需熟练掌握新兴的媒体技术,并根据所收到的受众反馈信息,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受众的收听习惯,制作更加个性化的广播节目,增加更多的收听量。逐步将大众的广播节目慢慢向具有针对性的小众广播方向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广播要想实现自身突围。必须在传播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在新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牢牢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新媒体的出现,以及4G移动网络的完善,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既是挑战,又充满机遇。传统媒体应在在未来的媒介发展和变化中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诸如中国之声此类的广播节目与新媒体实现了较好的融合。这对其他的广播媒体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只要传统广播媒体能够从自身做起,把握好媒介融合的大趋势,适时抓住机遇,不断完善和适应媒介环境,一定能够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实现自身的突围。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